選單

曹操麾下一員虎將,憑此一戰產生了一個成語,名垂千古流傳至今!

曹操麾下有許多著名的大將,典韋能以人為戟,在亂軍中護曹操周全;許褚雙目一瞪,使馬超不敢上前;曹仁有飛人之稱,能於萬軍包圍中救出部將;曹真曾回箭射虎,得進虎豹騎。除此之外,曹氏和夏侯家族還有許多名將,五子良將比起他們也不逞多讓。說起這些名將,大部分人都會想到他們的英武,以及他們在戰場上取得的成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五子良將中,有一個人不但武藝超群,還與一個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語息息相關,這個人是誰呢?

曹操麾下一員虎將,憑此一戰產生了一個成語,名垂千古流傳至今!

這個人就是張遼,張文遠,他原本是幷州人士,從年少之時就因武藝高強聞名當地,後來更是得到了幷州刺史丁原的賞識,於是他開始在丁原手下效命。丁原被呂布殺害之後,無處落腳的他投在呂布麾下,並曾與高順一起大敗劉備。但是呂布有勇無謀,終被曹操生擒。張遼不同於高順的死忠,他沒有選擇跟呂布一起赴死,而是率領殘部歸降曹操。

曹操麾下一員虎將,憑此一戰產生了一個成語,名垂千古流傳至今!

張遼再三輾轉,並非他不忠不義,相反,他是一個非常注重忠義的漢子。他與劉備帳下的關羽以兄弟相稱,交情甚篤,當關羽被曹操生擒之後,他前去勸降,但是關羽卻明言自己報曹操不殺之恩後就會離去,此時的張遼非常糾結,他覺得如果自己直接向曹操轉述關羽之言,可能會害關羽被殺,是為不義;若代其隱瞞,則是欺騙曹操,是為不忠。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註解時曾言:“遼欲白太祖,恐太祖殺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嘆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

曹操麾下一員虎將,憑此一戰產生了一個成語,名垂千古流傳至今!

除了忠義之外,年少時就能以武藝聞名,並得到丁原的賞識,張遼自然有過人的軍事才能。他在曹操一統北方的戰爭中,先後擊敗過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並與樂進一起攻下了陰安,還曾親自招降過幾支農民起義軍。後來他單獨率軍,在濱海地區擊敗柳毅,遠征柳城的時候,又擊敗了匈奴軍隊,並斬殺了單于蹋頓。因此他雖是一員沒有任何靠山的降將,卻深得曹操賞識,在率軍迴歸鄴城的時候,曹操不但親自出城迎接,並與他共乘,還將其封為蕩寇將軍,不久後又被封為都亭侯。

曹操麾下一員虎將,憑此一戰產生了一個成語,名垂千古流傳至今!

張遼能夠取得這些戰績,不但取決於他過人的武藝和軍事才能,還與他臨危不亂的穩重性格有關。公元208年,他屯兵長社。有一天晚上,軍營中突然起火,部隊開始出現騷動,原來是有人發動了叛亂。身為主將,他沒有慌亂,而是率領著親信安撫士兵。正是他的鎮定,使得慌亂的眾人迅速安穩了下來,於是叛亂的主謀很快就被抓獲了。《三國志·張遼傳》記載:“時荊州未定,復遣遼屯長社。臨發,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起火,一軍盡擾。遼謂左右曰:‘勿動。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乃令軍中,其不反者安坐。遼將親兵數十人,中陳而立。有頃定,即得首謀者殺之。”其他人的傳記中也有“張遼中軍而立”一言,於是後人取“中軍而立”四字為成語,意為像張遼一樣,立於軍陣之中,謀定思動,引申為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這個成語流傳至今,仍舊被廣泛使用。

曹操麾下一員虎將,憑此一戰產生了一個成語,名垂千古流傳至今!

此事之後,張遼更得曹操倚重,有幸參與了之後的赤壁之戰。雖然赤壁之戰中,曹操是戰敗的一方,但是張遼在這一戰中吸取了對抗吳軍的經驗,後來成長為了最讓東吳忌憚的大將之一。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一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