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魏忠賢的傀儡?昏庸的皇帝?天啟皇帝究竟是什麼樣的帝王?

天啟皇帝算是明朝歷史中最為低調的君主,他很早就已經去世,在位的時間並不長,可由於他的繼任者就是崇禎,使得很多人認為明朝的滅亡主要是與天啟,萬曆有關,崇禎反倒是替他們頂雷的。人們現在最普遍的觀念,是崇禎從天啟手裡接過一個爛攤子,他在位的這幾年,一直是處在魏忠賢的控制下,由於他大膽放權,魏忠賢在朝中大肆培植自己的黨羽,閹黨把持朝政多年,天啟任由他們禍害國家。

可實際上,天啟皇帝不僅不像人們口中那樣昏庸,反倒是被黑得有些慘不忍睹。首先天啟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傳統觀念裡面天啟皇帝被認為是文盲,可實際上,天啟很小就有劉良相這樣的人來教他讀書,後來孫承宗這些人也來教導他讀書,在這些大儒的教導下,他不可能是什麼文盲。相反天啟不僅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本人也非常喜歡讀書,在《熹宗實錄》中有多處關於天啟讀書的記載,反而是沒有怎麼提起他的木匠愛好,天啟肯定是比較喜歡做木工,不過他並不是對國家大事不管不顧。

魏忠賢的傀儡?昏庸的皇帝?天啟皇帝究竟是什麼樣的帝王?

皇帝本身也是人,有點個人愛好沒有什麼問題,他也並非是根本不關心朝政的人。天啟帝最為經典的事情,就是在遼東問題上他直接反駁袁崇煥,在《熹宗實錄》中記載“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未必能勝,勝無輕談也。蹈實而做,需時而動,正也奇在其中矣,該撫饒為之,亦善為之。”他對遼東的局勢看得非常透徹,其實上位之初,天啟也犯下一些錯誤,由於東林黨的排擠,熊廷弼被冤枉。

結果天啟錯誤開啟遼東戰略,後金連續拿下廣寧等地,明朝痛失遼東。之後天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開始轉變思路,重新任用熊廷弼,在遼西收縮防線,在之前寧錦之戰的時候,根據記載“大清兵追逐化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還。”這就暴露後金最大的問題,他們的軍隊有足夠的機動性,可無法保證自己的後勤。天啟則是全面採用正面收縮,兩翼牽制壓縮後金的活動空間,並且不斷襲擾對方的後方,在這種戰略使用下,明朝對遼東的戰局開始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瀋陽等地成為後金無法突破的堡壘。

魏忠賢的傀儡?昏庸的皇帝?天啟皇帝究竟是什麼樣的帝王?

一方面天啟下令在關內不斷召集客軍,等待時機與後金軍隊決戰,在明朝的逼迫下,到天啟末年,後金其實已經撐不下去,根據記載“國中大飢,鬥米價銀八兩,人有相食。”本身女真不擅長耕種,由於明朝的這種壓縮戰術,女真也很難透過戰爭獲取補給,反而他們的後方不斷被明軍襲擾,已經開始支撐不住,這個時候天啟卻突然死亡,他的死亡給女真喘息的機會,上位之後的崇禎則全面推翻了自己哥哥當初的戰略。

綜合來看,天啟當政的幾年裡面,國內流民問題沒有解決,但也沒有出現農民起義的事情,而外部後金從原來的戰略壓制,漸漸被明朝反制,國內動盪不斷。崇禎接手的絕對不是一個爛攤子,不過天啟他的政治能力還不能說是非常成熟,有的時候也是過於極端,比如他在利用黨爭的時候,也是出現一些低階的失誤,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他牽連太廣,他利用魏忠賢去和這些東林黨人競爭,兩黨相爭必然會有死傷,魏忠賢對東林黨瘋狂迫害。

魏忠賢的傀儡?昏庸的皇帝?天啟皇帝究竟是什麼樣的帝王?

天啟沒有掌握好這個尺度,因此楊漣等人先後被殺,對於朝廷來說損失非常嚴重,而魏忠賢的閹黨發展過快,到後期已經明顯能壓制東林黨。在處理黨爭的問題上,天啟比起萬曆來說就有一些差距,可在他當政的時候,朝局還是可以控制的,沒有像崇禎時期那樣東林黨全面掌控朝局,甚至連皇帝都被他們逼得沒有話語權。作為一個剛剛登基沒有幾年的年輕皇帝來說,能夠做到這種程度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他是屬於那種善於平衡政局,但細節方面掌握不好的皇帝。

在明朝的這些皇帝中,天啟絕對算是中等的君主,他算不上是什麼明君,但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守成君主。在他之前泰昌皇帝上位一個月就暴斃,而萬曆末年由於三大徵以及遼東地區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失敗,朝中黨爭不斷,明朝就已經處在危險的狀態中。16歲上位,天啟用自己的能力守住大明的江山,我認為他死得太不是時候,明明只差一步就可以把後金的問題給解決,但凡他能夠多活幾年,就可以延續遼東的政策,也不會讓皇太極有崛起的機會。

魏忠賢的傀儡?昏庸的皇帝?天啟皇帝究竟是什麼樣的帝王?

除了這些因素外,天啟與魏忠賢的關係也是很多人詬病他的地方,其實魏忠賢就是他的一個工具,專門用來對付朝中的文臣。很多人為了貶低天啟,不斷神化魏忠賢,可實際上崇禎這麼一個剛剛上位的菜鳥皇帝,都可以隨便就把魏忠賢給拿下,他又怎麼可能控制得了天啟皇帝呢?明朝的這些掌權宦官,他們都是依附皇帝生存,並不像唐朝那樣有軍權,因此皇帝要除掉他們是很容易的,他們也根本無法來控制皇帝。

此外,認為天啟不關心國事,只關心木匠生活的人,都會拿他不上朝舉例。其實很多人對上朝有著錯誤的認知,明朝當時的國家大事,很多並不是在上朝的時候解決,上朝在古代的王朝裡面算是一個禮儀性的場合。明朝後期的這些皇帝都不怎麼喜歡上朝,因為他們手下有內閣這些機構處理朝中的事務,身邊的宦官與文臣配合處理事情,皇帝不需要天天去上朝,從明朝初期開始,就已經有很多的大臣抱怨上朝,因為要很早的時候就起來準備,一上朝就是站一天,對皇帝和臣子們來說這是既勞累又沒有什麼大用的事情,不上朝並不是不管國事。

參考文獻《熹宗實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