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南明戰神李定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說起李定國,估計很多人心裡都充滿疑惑,但說起鄭成功,我們幾乎都會知道他收復臺灣,趕走荷蘭侵略者的英雄事蹟。其實,鄭成功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抗清運動的領袖,李定國也和他一樣,是抗清運動的佼佼者。李定國一生所經歷的英雄事蹟,即便與鄭成功相比,絲毫都不會遜色。

南明戰神李定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一.生於貧困,參加起義

明朝天啟年間,李定國出生在陝北一個貧苦家庭。當時陝北地區遭受了天災人禍,朝廷卻仍然收取各種苛捐雜稅,走投無路的李定國毅然參加了張獻忠的起義軍。張獻忠看他樣貌不平凡,就認他作為義子,對他器重有加。

為了感激張獻忠的恩情,李定國一路走來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十七歲的時候,他曾率領二萬餘人,跟隨張獻忠攻打湖北與河南。襄陽大戰時,李定國率領二十輕騎,喬裝為明朝官兵,成為攻佔襄陽的先鋒。幾年後,明朝滅亡,張獻忠實力大增,在四川開闢了根據地,建立大西政權。功勳卓著的李定國被封為安西將軍,監管十六座軍營。他在軍中也頗有威望,有著“小尉遲”和“萬人敵”的美稱。

南明戰神李定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二.黔滇進軍,恢復生產

清軍入關後,不到一年,南明弘光政權就分崩離析。清軍在中原地區大肆屠殺,實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易服政策,很不得人心。張獻忠一改之前想要推翻明朝的主張,將抗清作為首要任務,只是不久,張獻忠被清軍射中,傷重不治而亡。他臨死前對部下說:“明朝將近三百年正統,現在沒有斷絕,這是天意啊。我死之後,你們要歸附明朝,不要做不道義的事情。”

當時,大西軍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李定國等人推舉孫可望暫時管理軍中事務,廢除張獻忠時期過激的政策,暫時穩定了局面。隨後他們向西南進軍,突破四川與重慶等地,最終到達貴州與雲南,為大西軍儲存了有生力量。大西軍在雲南採取很多有利於恢復生產的措施,開科取士,建立官制,對維護雲南穩定做出巨大貢獻,也為之後抗清運動奠定堅實基礎。

南明戰神李定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三.兩蹶名王,震動天下

在清軍勢如破竹的形勢下,南明的各個政權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隆武政權覆滅後,永曆政權成了當時主要的抗清力量。大西軍的將士們決定與永曆政權建立統一戰線,共同抗清,由此開始了聯合抗清運動的高潮。

不久,清軍大舉進攻川南、貴州根據地。李定國率軍作戰,大敗清軍,定南王孔有德走投無路,自焚而死,隨後進軍湖南,在衡州擊斃敬謹親王尼堪,取得湘桂戰場的巨大勝利。

李定國拓兵三千里,在清朝朝野產生巨大震動,股慄戰懼,甚至有割讓西南七省與明朝議和的打算。自清朝入關以來,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李定國兩蹶名王,打破清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振奮了抗清軍民的信心。為此,著名學者黃宗羲曾說道:“此萬曆戊午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也。”

南明戰神李定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四.孫李隔閡,功敗垂成

任何事情的失敗,通常由內部的矛盾導致。外部敵人雖然強大,但只要團結起來,就一定能戰勝它。如果內部分散離心,縱使多麼理想的局面,都會被各個擊破。

作為大西軍的最高領導者,孫可望最初還能抗清作戰,但因為非常嫉妒李定國的赫赫戰功,數次陷害,想要致之於死地,隨後又開始居功膨脹,有篡位自立的野心。他的這一舉動,遭到抗清民眾的聯合反對。李定國將永曆帝迎到昆明,他堅守民族大義,不計前嫌,表示願意與孫可望修復關係,共同抗清。可孫可望不但不聽,還不惜挑起內戰,最終導致眾叛親離,在湖南投降清朝。

孫可望投降清朝後,向清廷提供了大量的南明情報。不久,清朝攻克雲南,永曆帝向西南逃竄,最終流亡緬甸。這一次,李定國再次發揮他優秀的軍事才能,在磨盤山依地形設伏,打算全殲清朝主力,然而由於叛徒的告密,最終功敗垂成。這次戰役用慘烈的代價阻止了清軍的兇猛追擊,為永曆帝贏得寶貴的時間。

然而,隨著西南根據地的喪失,南明的復興似乎更加渺茫。

南明戰神李定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五.寧死荒郊,勿降也

永曆帝流亡緬甸,最初還能得到優待。然而,伴隨西南局勢的變化,緬甸當局的態度逐漸惡劣。李定國多次迎接永曆帝,都沒有成功。不久,緬甸當局殺害永曆帝隨從官員,還將其獻給清軍。

幾個月後,吳三桂在昆明殺害永曆帝,李定國聽聞噩耗後披髮徒跣,號誦搶地,加上數年來未有尺寸之功,復明無望,最終抑鬱而終,時年四十二歲。他臨死前對兒子說:“寧願死在荒野郊外,都不能投降清朝啊。”

南明戰神李定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一代豪傑終於齎志以歿!

李定國的一生應該充分給予肯定,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在明清之際各方面的人物當中,他絕對是光彩四耀的一顆巨星,其他任何人都無從望其項背,他的英雄事蹟將永遠光照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