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都在宣揚平民理想,雖敗猶榮

歷史是屬於成功者的,然而成功者永遠都只是少數人,碾壓在歷史車輪下的絕大多數人是苦不堪言的平民百姓。

元代張養浩在一首《潼關懷古》裡感嘆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一聲嘆息有千鈞之力,道出了幾千年來貧苦大眾在歷史中的悲慘命運。

中國自古以來仁人志士無數,豪言壯語無數,然而真正為貧苦百姓計者寥寥無幾。而墨子恰是無數人中真正關心平民命運的少數人。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都在宣揚平民理想,雖敗猶榮

墨子“兼愛”、“非攻”的主張

墨子名翟,是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戰火紛飛的年代,墨子不畏艱險,遊歷於各國之間,宣揚墨家思想。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爭鳴,在眾多優秀的學說面前,墨家何以與儒家一起成為“顯學”呢?原因就在於,墨家學說代表了萬千貧苦百姓的利益。

人們都知道墨子“兼愛”、“非攻”的主張,但也許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種統治策略。必須承認,它確實可以作為一種政治手段,但在墨子,這遠不止是手段,它是一個平民出身的哲人的社會理想。

一個人的出身和成長經歷對他的人生選擇往往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墨子祖上雖為宗族,但是到了他這一代,墨氏子孫早已成為躬耕田畝的平民百姓。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都在宣揚平民理想,雖敗猶榮

墨子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

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

墨子的主張裡還有一條十分特別,即“非樂”,反對音樂等一切藝術。之所以有這樣奇怪的想法,是因為墨子認為藝術雖好,但是會使人沉溺其中。百姓耽之則影響耕種紡織,君臣耽之則妨礙處理政務,既不合聖王行事原則,也不合人民的利益。這個主張可以說將墨子骨子裡的平民性格暴露無遺。

墨子在戰國時期還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都在宣揚平民理想,雖敗猶榮

墨子指出“萬事莫貴於義”

墨子一生所為乃是天下所有勞苦百姓,“大俠”二字他當之無愧。縱觀墨家思想,無論是兼愛非攻、尚同尚賢,還是節用節葬、天志明鬼,最終指向都是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

行俠之人最看重的莫過於一個“義”字,對於“義”不同人有不同解釋,在墨子那裡,義乃天下萬民之大利,為天下百姓謀利就是義。《貴義》篇一開始,墨子就指出“萬事莫貴於義”,他的一生就是遊俠行義的一生。

墨子是俠,但不是獨行之俠。墨子心懷“興天下之利,除萬民之害”的崇高理想,為了這個理想,他幾乎長年在外遊說。幾年的奔走呼喊使他深深感受到一己之力的渺小,所以在30歲之前,墨子就廣受弟子,培養為墨家之義而獻身的志士。

據記載,墨子及其弟子幾百人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狀如苦行僧。在墨子的教導下,墨家弟子以自苦為樂,以救世為己任,成為“赴湯蹈火,死不旋踵”的墨俠。

墨家子弟生活清苦,並非因為他們沒有豐衣足食的條件。越王曾經以五百里土地為賞賜請墨子到越國為官,被墨子拒絕。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都在宣揚平民理想,雖敗猶榮

總結

墨子一生都在宣揚他的平民理想,然而他的政治主張太過烏托邦,沒有哪一個追求霸主地位的諸侯國給他提供施行這些主張的空間,墨子的理想以悲壯的失敗而告終。

然而,失敗不是可恥,在眾人皆爭奪利益的時代,有這樣一個不求私利,唯求為天下之人謀利的墨子,多少使一個刀光劍影、橫屍遍野的時代有了一點暖意。墨子心繫天下最苦之人,雖敗猶榮。

墨家在墨子之後逐漸衰落,墨家學說幾乎無人問津。然而時隔千年,如今,當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再次走近墨子的世界時,我們仍能感受到一個俠骨錚錚的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