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二百八十五位將帥被俘,二萬多士卒被殺,後梁的國祚之戰!

二百八十五位將帥被俘,二萬多士卒被殺,後梁的國祚之戰!

907年,朱溫滅唐,建立梁,史稱後梁。908年,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承襲晉王。

作為死對頭,朱溫任汴州刺史時就曾設計暗算過李克用,幸好李克用夠機警,早早的逾牆而走,幸而得脫。

初,黃巢敗走,李克用追之,至於冤朐,不及而旋。過汴,駐軍於北郊,王邀克用置酒上源驛,夜以兵攻之。克用逾城而免,訟其事於京師,天子知曲在汴而和解之。

——《新五代史》

二百八十五位將帥被俘,二萬多士卒被殺,後梁的國祚之戰!

樑子結下,自然是不死不休。連年攻伐,李克用之地也僅餘片尺,治下太原府也多次被朱溫圍困,李克用死後,其子李存勖透過果決手段擒殺了其叔父,兄弟,穩固了其晉王之位。

908年四月,李存勖在潞州北黃碾大破梁軍,聲威大震。

二百八十五位將帥被俘,二萬多士卒被殺,後梁的國祚之戰!

910年5月,天雄節度使羅紹威病卒,其上書陳表,也就意味著朱溫終於找到了染指成德和易定鎮等河北北部的跳板—魏博六州。

而就在這一年,成德節度使王鎔之母的葬禮上,梁朝使者與河東晉王李存勖的使節意外相見。

原來成德節度使王鎔因為害怕朱溫侵併,早就暗結李存勖。彼此為結,遙相呼應。

十一月,朱溫派遣王景仁為北面行營都指揮招討使也就是總指揮,韓勍為副,李思安為先鋒,名為取上黨,其真實目的為鎮州。

而此時結束了兄弟內戰的劉守光已經完全控制了盧龍和橫海兩鎮,派遣軍隊虎視定州。南北皆有強敵,趙王王鎔自然是不能掉以輕心。

而朱溫更是利用在王鎔還不知朱溫真實目的,尚未與其撕破臉皮時,借防燕軍之口,接管了深州,冀州。

二百八十五位將帥被俘,二萬多士卒被殺,後梁的國祚之戰!

而當時的眾多將領因為朱溫與趙王為親家,對出兵持消極態度,想坐山觀虎鬥,但李存勖力排眾議,果斷決定出兵,意圖一舉擊敗梁軍 。

雙方陳兵於柏鄉一帶,展開了一場血腥的大戰。史稱柏鄉之戰。

二百八十五位將帥被俘,二萬多士卒被殺,後梁的國祚之戰!

雙方兵力:後梁精銳的龍驤,神捷等禁軍主力;羅周翰魏博軍;閻寶,王彥章所部共計七萬餘人。

晉軍兵力:晉軍主力,以騎兵為長;成德,義武兩軍,善於守城,不擅長野戰;總兵力略少於梁軍,計六萬餘人。

雙方將領:王景仁主帥,副帥韓勍,先鋒李思安。

晉軍主帥: 周德威 ,李嗣源,李存璋

二百八十五位將帥被俘,二萬多士卒被殺,後梁的國祚之戰!

騎兵之於重灌步兵的優點就在於機動靈活,而晉軍也將這一優點發揮到了極致。

在摸清了朱溫的真實戰略意圖——-吞併成德——以後,李存勖急於取勝,主張乘後梁軍不明晉軍虛實,出其不意,速戰速決。但大將軍周德威鑑於彼眾己寡,後梁軍閉城不出,晉軍難以發揮騎兵之長的形勢,建議退兵高邑(今高邑縣),誘其出城,突襲破之。李存勖納其策,退兵高邑。

期間,周德威多次派遣騎兵騷擾,有組織派遣騎兵陣前辱罵梁軍,挫其銳氣。並派遣遊騎兵襲擊出寨後勤補給計程車兵,致使梁軍後勤糧食補給困難,馬匹病死,士兵士氣頗受影響。

而反之的就是,晉軍主力所在地高邑,位於野河上游,更加接近趙州,可以更好的利用物資供給優勢,也能利用趙軍善於守城的優點,以逸待勞。

五年正月初二,晉軍將領又一次例行公事般率精銳騎兵,來到後梁大營前辱罵挑釁,而此時距離雙方陳兵柏鄉早已經過去月餘,後梁將王景仁、韓勍終於忍不住,被激怒率軍出戰。晉軍且戰且退,將後梁大軍引至高邑南——也就是周德成的預定戰場,而當時晉將李存璋早已以步兵陣列於野河之上。後梁大軍橫亙數里,自然知道渡橋是隔斷晉軍南北的關鍵所在,爭先奪橋,被守橋之趙王軍和晉軍力戰擊退。晉王李存勖欲親自率軍反擊,周德威以為後梁軍士氣尚銳,難以力勝,建議等其疲乏飢餓之後再出擊一舉破敵,為晉王所納。兩軍對峙戰鬥自午至暮,後梁兵飢渴,士氣銳減,王景仁所率領的東陣魏博兵由於戰鬥力裝備差,漸漸不敵,有退卻的跡象。晉將周德威見勢大呼“梁軍敗逃了!”此時的晉軍早已經殺紅了眼,而且勢頭正盛,晉軍大喊而衝擊,後梁軍驚怖潰退。周德威、李嗣源,率部從東西夾擊,李存璋亦引步兵奮力追殺,後梁軍倉皇敗逃,但此時的戰場卻距離梁軍後方大寨三十餘里,兩根腿的人又怎麼會跑的過四根腿的馬?撤退變成了大潰敗,梁軍士卒開始全線崩潰,共有二百八十五位將帥被俘,士卒死2萬餘,禁軍主力龍驤,神捷軍皆被消滅殆盡,而早前佔領深州,冀州的杜廷隱等聞訊,也屠掠深、冀二州而去。

周德威等乘勢南進,連克數城,於二月退兵。

柏鄉之戰,作為一場梁晉爭霸中的戰略性大決戰,經此一役,後梁再也沒有能力染指河北北部地區,國祚漸無,直至923年晉王李存勖滅梁而終。

(圖片均轉自網路,如有侵權必刪)

參考資料:《新五代史》、《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