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趙宗彪:如果去一座孤島,我只帶《史記》

文 | 趙宗彪

趙宗彪:如果去一座孤島,我只帶《史記》

如果去一座孤島,只能帶一本書,我會帶《史記》。

《史記》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史詩,是東亞文明前三千年的總結,是中國人的文化聖經。

《史記》完成了中國人的人格塑造,定位了先秦士人的思想品質,奠定了中國人的精神風骨。

所謂的漢唐氣象,所謂的中國人的精神氣質,都可以溯源至春秋戰國,都來自於《史記》的人物塑造。

趙宗彪:如果去一座孤島,我只帶《史記》

人類的文明程序,是一個從神權走向王權、再從王權走向人權的艱難過程。人的不斷解放,是永恆的主旋律。從傳說的黃帝時代到司馬遷生活的漢武帝時代,《史記》為我們塑造了一系列人類的英雄:他們對抗如影相隨的死亡,對抗命運強加在自己頭上的不公,以自己永不屈服的鬥志,成為一個個人格上的巨人,讓我們看到了作為人的尊嚴、豪邁與自信。

他們是項羽,是劉邦,是陳勝,是韓信,是屈原,是荊軻,是伯夷,是叔齊,是孔丘,是莊周,是韓非,是商鞅,是程嬰,是范蠡,是晁錯,是張騫,是李陵……他們讓我們明白,生命何以如此活潑,如此多彩,什麼才是一個人。

趙宗彪:如果去一座孤島,我只帶《史記》

人,作為個體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悖論:從一出生,就走向死亡。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誰都無法逃脫這一宿命。

生命本來無所謂意義。但是生命一旦被確定了目標併為之努力奮鬥,這個生命就有了意義。人的精神世界的尊嚴,是可以透過自己的生命旅程來建立的:有的宏偉、有的卑微,有的光芒萬丈,有的晦暗如漆。司馬遷以超越時代的眼光,以悲天憫人的情懷,給每一個努力建立起自己尊嚴豐碑的人唱起了讚歌。而這些不朽的讚歌,原來都只能是屬於神的。

《史記》讓人相信,作為一個人,必須有尊嚴地站立著。人,是不能、不忍、不甘、不該當奴隸的!

趙宗彪:如果去一座孤島,我只帶《史記》

伍員(即伍子胥)是楚國楚平王時的官二代,父親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師,但是楚平王不但娶了兒媳為妻,廢黜了太子,還殺了伍員的父兄,伍員如果不是逃得快,也得命喪黃泉。“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但是,當滄浪之水已經乾涸,你何以自處?伍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最好的答案:直接填埋這一條滄浪之水!他逃到吳國,扶持公子光上位,成為吳王闔閭,然後借吳國之兵,攻下楚國都城郢,對已死十年的楚平王,掘墓鞭屍,以報當年殺父兄之仇。

相比於屈原,伍員更讓人肅然起敬!

在司馬遷的眼裡,即使自稱是代表天意的君王的是非,也不一定是天下的是非。人間應當還有正義和公平。獨夫民賊,人人可以誅之。伍員就是司馬遷眼中的“烈丈夫”、大英雄。

趙宗彪:如果去一座孤島,我只帶《史記》

公元前607年春天,鄭國和宋國發生戰爭。宋國元帥華元率軍來到前線,雙方約定次日決戰。為了犒勞將士,華元給全體士兵吃羊肉,卻偏偏不給他的兵車司機羊斟吃。羊斟提出抗議,華元訓斥道:我是元帥,吃不吃羊肉,我說了算。第二天,兩軍剛剛佈陣、尚未開戰,羊斟就直接將兵車開到了鄭國的軍前,讓華元當了鄭軍的俘虜。羊斟回頭對元帥說:我是司機,開車的事情,我說了算。

對華元而言,鄭宋之間,是兩國的戰爭。對羊斟而言,這是一個人為了自己尊嚴的戰爭。羊斟是勝利者。因為司馬遷站在他的身邊。

趙宗彪:如果去一座孤島,我只帶《史記》

確實,我們讀《史記》,感受到裡面的人物,都是頂天立地、昂首挺胸的,是在陽光下站立的,一個個充滿陽剛之氣,洋溢著不可抵制的生命激情。

在這裡,孟軻敢於嘲笑君王的無知,莊子能夠將權勢者比作枯骨,為了堅守古老的貴族精神,宋襄公不惜以戰爭的失敗來捍衛自己心中不可逾越的底線。

無論面對劉邦皇帝的邀請恥於稱臣而自殺的田橫、還是不願對刀筆吏、義不受辱的武將李廣,都有著一股沛然的英雄氣。

我們可能不一定認同書中人的價值觀,但是,他們為了自己的信念而置生死於度外的氣概,為了實現人的價值而奮鬥不止的精神,卻會讓兩千年後的讀者,照樣砰然心動。

趙宗彪:如果去一座孤島,我只帶《史記》

在君王的眼裡,人是手段,是工具,是器物,但是,在司馬遷的筆下,人是一個個具體的生命,是有著自己思想與意志的獨立個體。《史記》中士的形象,是最接近當代公民人格的人。他們守規矩、有責任、敢擔當,一個個勇往直前,敢作敢為,他們讓生命煥發出燦爛的光輝。

趙宗彪:如果去一座孤島,我只帶《史記》

今天,我們重讀《史記》,會有許多新的體會,給我們更加清晰的人生指南。這本書會讓我們思考,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如何從古代計程車人身上,汲取更多的精神營養,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2020年6月29日於杭州

文中速寫均為作者手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