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幽雲十六州什麼時候失去的為什麼會成為宋朝人心痛的地方

喜歡的請關注我們,有更多的精彩。

有些人總是會平行錯過,可是您卻在萬千文章中點開了我,這何嘗不是一種緣分呢?

幽雲十六州永遠是宋朝人心痛的地方,幽雲十六州也稱燕雲十六州,它是何時失去的呢,它到底在哪裡,我們一步步的解析。

這個事還要從五代十國講起。

從唐朝黃巢起義後,天下大亂,唐朝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天下各軍閥都割地稱王,在稱王的過程中,相互的不服氣,這些軍閥們都是野心家,都想吞併對方,這幾十年的亂局中先後出現了五個朝代十個國家並存的時勢中。

幽雲十六州什麼時候失去的為什麼會成為宋朝人心痛的地方

這些割據勢力中,石敬瑭就是他們典型的代表。

936年,擔任後唐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在晉陽(今太原)起兵造反。在遭到後唐末帝李從珂的凌厲攻伐後,石敬瑭為最終勝利取得帝位,遂於936年七月,向北方的契丹人求救,條件是“稱臣於契丹主,且請以父禮事之”,並約定成功之後“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之”。

在契丹人的武力幫助下,石敬瑭代唐自立,是為後晉高祖。並親自拜見契丹人首領耶律德光,當面確定父子關係,這年石敬瑭45歲,耶律德光34歲,老子比兒子小11歲,成歷史上最大的一個笑話。耶律德光冊立石敬瑭做“大晉皇帝”,親自把自己的袍子脫了給石敬瑭穿上,正式認了“兒皇帝”。

對中原來講,悲劇的大幕就此拉開。938年,兒皇帝踐約,後晉使者獻上“幽雲十六州圖”籍,向契丹老子割讓包括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在的十六州。其中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則在太行冊的西北。

幽雲十六州什麼時候失去的為什麼會成為宋朝人心痛的地方

自此,契丹遼國正式佔有燕雲地區,奪取了這塊東西約600公里,南北約300公里,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當時人口約30萬戶,150萬人的左右的土地。迄後中原政權不知費了多少力量,也收不回幽雲十六州。直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令大將軍徐達北伐,才算收回燕雲之地,並在古北口設防,至石敬瑭的割讓已經過去432年了。

北宋為什麼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有多重要嗎?

一,政治形成兩朝並存的局面。

燕雲十六州是一個先進農業區,它的農業、手工業和其他文化活動都比契丹本部發達。故而契丹統治者對這一地區青睞有加,幽州原來是北方的軍事重鎮,一躍成為遼朝的政治陪都,主要稅收來源地。契丹人專門組織一個“南面朝官”進行統治。這使得契丹成為一個與過去匈奴、突厥、回鶻汗國截然不同的草原加農耕複合帝國。其組織能力,比漢唐對抗的單純的遊牧民族要強大的多。

幽雲十六州什麼時候失去的為什麼會成為宋朝人心痛的地方

可以說,正是從佔有燕雲十六州開始,契丹就以北朝自居,與中原的北宋形成了南北朝態勢。這讓宋朝一統天下成為夢想。

二,地理上的優勢。

契丹據燕雲十六州之地,盡奪河北北部險要,佔據有利的地理形勢,可以隨心所欲的地興兵南下。燕雲地區地勢高於南部地區,騎兵可以乘勢就高趨下直接殺入大同盆地,繼而兵進汾河谷地攻取太原、河中。若再南下或東進,又是從黃土高原直撲華北平原的廣大地區。正如日後蒙古的木華黎所說:“幽燕之地,虎踞龍蟠,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而對中原政權而言,在河北燕山山脈已經位於契丹內地,幽州成為契丹重鎮,馬足一動,就到黃河。

幽雲十六州什麼時候失去的為什麼會成為宋朝人心痛的地方

中原的政權的政治中心也由隋唐時期的關中,轉移到河南汴梁一帶,這樣一來,不僅華北平原、而且整個中原王朝的軟腹部完全敞露在北方鐵騎的攻擊力之下,徹底處在無險可守的境地。

三,宋朝軍事上佈防。

宋朝大臣呂中曾哀嘆道:“燕薊不收,則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則河南不可高枕而臥也。”失燕雲之地,為阻止契丹鐵騎南下,中原政權,只能另想其法。首先開挖水渠,北宋初年為了防止契丹鐵騎,構築了一條西起今滿城縣北山東至泥姑海口(今天津東南一帶),聯結大清河幾條支流與30處窪澱。宋代開始治理黃河,並不完全為疏通河道,主要想以黃河為天險,來守衛北方。其次植樹造林,利用樹木密植來防兵馬。

幽雲十六州什麼時候失去的為什麼會成為宋朝人心痛的地方

宋朝全部軍事力量全部部署到北方,宋朝在軍事不能承受如此之重,主要原因就是失去燕雲十六州之屏障,舉全國之力來佈防前線。

由於燕雲十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北宋國防安全的重大隱患,加之傳統中原王朝一統天下的觀念,從開國之祖趙匡胤開始,對於收復燕雲之失地,趙宋君臣都念念不忘。可是,宋人要奪回燕雲十六州,必須在沙場打贏契丹人,對於一個天生就對軍隊效仿設防的朝廷,這是怎麼能實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