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河海之衝--明代中晚期寧波府的城與人”特展在天一閣開展「圖」

12月24日上午,“河海之衝——明代中晚期寧波府的城與人”特展在天一閣雲在樓正式與觀眾見面了。今年是寧波建城1200週年,天一閣博物院依託特色館藏,以“小切口,大歷史”的概念策劃推出此展,讓廣大市民深入瞭解明代中晚期寧波府的城與人。

“河海之衝--明代中晚期寧波府的城與人”特展在天一閣開展「圖」

明中晚期之於寧波,是非常特殊的時代。這一時期,寧波成為中日勘合貿易的起點。一座海港,迎接域外來客;一條驛路,聯結京師、府、縣。與此同時,由於美洲的發現和日本白銀大量湧入,白銀時代來臨,商品經濟繁榮,也促成了世俗文化的發展,寧波文化同樣在雅與俗之間蓬勃湧動。

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曾說:“歷史好比演劇,地理就是舞臺。”在策展人趙旭騰的眼中,一個城市的文化和生態往往都是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自明代洪武起,寧波這個城市就被賦予了“海定波寧”的美好寓意。寧波面朝大海,背靠大運河,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這也是展覽取名“河海之衝”的原因。

“河海之衝--明代中晚期寧波府的城與人”特展在天一閣開展「圖」

展覽選取明代中晚期作為時代背景,分“東亞之窗”“河通海內”“雅俗之會”三個篇章,從當時寧波與海外的聯絡、與京師的聯絡以及城市文化的變遷三個視角,透過地圖、古籍、器物、書畫等吉光片羽,展現了明代中晚期寧波城風貌,描繪當時寧波作為東亞之窗的獨特性及人文風尚與生活品味。

第一部分“東亞之窗”展出了寧波與日本勘合貿易相關的文獻、明代日本刀等貿易物品。寧波是明代成立後三個最重要的對外開放港口之一,也是官方接待日本朝貢的唯一港口。日本使臣攜帶大量貢品、商品來到寧波,透過勘合憑證和表文接受官方接待,進行貿易。寧波城內進行日本勘合貿易的機構與設定包括市舶提舉司、安遠驛、東庫、稅務司等機構,市舶司遺址在今中山公園附近。

第二部分“河通海內”向我們展示了寧波與京師、府、縣的種種聯絡。寧波城既負擔著對外交流的使命,同時也是寧波府的府治所在。寧波府城不僅與省治杭州府、京師順天府有著密切的聯絡,同時也是鄞、慈溪、鎮海、奉化、象山五縣之中樞。這些聯絡,都離不開當時最便捷的交通方式:船運。京杭運河、浙東運河、甬江、鄞江、餘姚江、南塘河、西塘河以及它們的支流,如同一張網路,將寧波府城與海內中國聯絡起來。在當時,四明驛是寧波府城內最重要的驛站。不僅外國使臣均是由此處出發前往京師,寧波府的土貢以及進京人員也要從四明驛修整出發。

第三部分“雅俗之會”則將寧波明代中晚期時思想奔流、雅俗共賞的文化環境一一呈現。重點展出天一閣藏豐坊、沈明臣書法,多種明代古籍文獻、文房器物等實物展品。一方面,作為文獻名邦,明代寧波府誕生了五百多名進士,名人輩出,還誕生了以天一閣為代表的一眾藏書樓;另一方面,甬上文人的志趣實現了雅俗共賞,既有極具才情的詩會雅集,又將注意力放在了飲食戲曲中,使寧波文化呈現欣欣向榮的姿態。

“河海之衝--明代中晚期寧波府的城與人”特展在天一閣開展「圖」

展覽特色鮮明,亮點紛呈。如從古文獻的地物描述中提取復原而成的寧波府示意圖,由策展人趙旭騰親自繪製,其中包含寧波府的衙署、寧波城內用於進行勘合貿易的機構、祠廟、寺觀、河流水系、水利設施、城牆城門、名人宅邸等多個方面,比較全面的反映了當時的寧波城的全貌和特徵。展覽還特別繪製了一張畫卷,內容包含勘合貿易、京師驛路、林泉雅集,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出寧波地理環境的獨特性和雅俗共存的文化生態。

此外,最為詳細記載一個地方風俗民情、民生利病、經濟文化等史料的當屬方誌。此次展覽中展出的《嘉靖寧波府志》是現存明代寧波地方誌中資料最全、體例最詳的代表作。該書卷首《郡治圖》表明了城牆、衙署、日月湖等關鍵地名。

據悉,此次展覽將展至2022年2月20日,歡迎廣大市民朋友前來觀展。

(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

【來源: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