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關公文化:中華文化的“世界紐帶”

據新華社武漢6月16日專電(記者劉紫凌馮國棟)在我國各地、東亞地區、東南亞地區乃至全球華人中,關公文化都有著特殊地位,長久以來人們把關公當成“武神”“財神”來拜祭。關公文化何以影響深遠?關公文化到底有什麼現實意義?

關公精神具有現實意義

關公,即關羽,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沈伯俊認為,《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具有三個特點:第一,他武藝高強,勇猛善戰,被譽為“熊虎之將”;其二,他性格剛毅自矜,以“老大”自居,時有盛氣凌人之態,為荊州失守埋下隱患;其三,他義氣深重,被譽為天下義士。面對腹背受敵,北伐失敗,他退守麥城,最終戰死。關公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不僅出現在《三國演義》,還出現在佛教、道教等宗教神譜中。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關公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胡小偉解釋說,關公由人而神,由神而聖,主要是因為關公有各宗教讚許的人格力量。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佘大平認為,關公文化中的“義”字,應理解為正義、信義、俠義。他說,從大方面講,它是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長夏日新認為,關公“忠義仁勇”,其中“義”是關公身上最感人的人格力量。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關公所體現的“信義”,是建設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

關公文化是一條“精神紐帶”

不僅在中國,在韓國、日本等一些國家,關羽也融入了當地百姓生活。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詹杭倫介紹,在韓國,關羽被視為勝戰之神、降雨之神、命運之神、文章之神,韓國對關公神靈的崇拜已經深入人心。日本關西大學文學系教授二階堂善弘說,日本人喜歡三國故事,把關羽視為英雄。日本人之前沒有供奉關公廟的習慣,隨著華人越來越多,日本的關公廟也逐漸興盛。由此可見,關公文化影響深遠。文化部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徐紅恩說,關公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其核心滲透著“忠義仁勇信”,是構建和諧社會,提高文化實力的精神載體。其所包含的“大一統”思想,是實現國家統一的積極因素,也是維繫全世界華人的一條“精神紐帶”。

“關公”該何去何從?

然而,長久以來,關公文化的“精髓”有逐漸被人們忽視的趨勢。在很多人心目中,關公的形象就是簡單的“財神”和“武神”。胡小偉說,當人們為尋找文化符號而絞盡腦汁時,不妨思考一下,重新審視關公文化、關公精神對於中華民族崛起的現實意義。記者瞭解到,目前關公文化被列為國家級“非遺”保護的只有3個專案4個地區,分別是“關公信俗”申報地區山西運城和河南洛陽、“上坂關公燈”申報地區江西南昌以及“當陽關陵廟會”申報地區湖北當陽。相對於全國87萬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總量,關公文化所佔分量並不大。有學者就關公文化的傳承提出建議。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教授王玉德認為,要使關公文化更加發揚光大,一方面應繼續蒐集和關公有關的“非遺”財富,充實關公精神文化內涵,透過各種形式保護傳承好關公文化;另一方面要做大做強與關公相關的文化產業,發展旅遊產業,擴大關公文化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