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耶律屋質身為五朝元老,加封于越,耶律賢蕭燕燕都敬他三分

前言

耶律屋質,字敵輦。相貌端莊,性格沉靜,博學多才,通曉天文,胸有城府,遇事不驚。會同年間入官,初為惕隱。大同元年四月,太宗皇帝死於出巡的途中,跟隨皇帝出巡的文武大臣擁立他的侄子耶律阮繼位,史稱世宗。其時,住在京師的皇太后即太宗的母親述律平聽到這一訊息後大怒,因為她原想讓自己偏愛的小兒子耶律李胡繼承皇位,沒想到未經她的同意便立起了新帝,儘管世宗是她也疼愛的長孫,但她仍然為不能如願地讓李胡登基而氣憤。於是派李胡帶兵出發,到路上去迎擊世宗及隨行官員。

叔侄爭位,臨陣和議

在泰德泉,李胡遇到大將安端與劉哥及其兵士。李胡兵微將寡,而且師出無名,一經交鋒便敗下陣來,安端和劉哥也不追擊。李胡氣急敗壞地回到京師後將世宗及所有跟隨世宗的文武官員的家屬一齊扣留起來,對看守的人說:“我還要帶兵出征,如果我這次打不,你們就把這些人統統勒死!”京城之中人們都聽說了此事,紛紛議論:“真的要打起仗來,那不是父子兄弟相互殘殺嗎?”當時屋質正在京師。

耶律屋質身為五朝元老,加封于越,耶律賢蕭燕燕都敬他三分

世宗是在鎮陽太宗皇帝的靈柩之前繼位稱帝的,而後帶著靈柩到達定州,命天德、朔古、解裡等人護送靈柩先回上京(今黑龍江阿城縣南白城),他於六月到了南京(今河南開封市)後接到安端與劉哥的緊急奏報,說李胡興師問罪欲爭王位。世宗當時考慮到二叔(太宗)剛剛去世,國喪期間三叔便來爭權,如果下令征討,必然置三叔於死地,作為任兒於心不忍,於是只讓安端與劉哥把李胡的兵將擋回去就行了。而後他便想如何與李胡透過和談的方式來解決爭端,於是想到了屋質。他很瞭解屋質這個人,知道他善於籌,從中幹旋。於是便給他的祖母一一皇太后寫信,試探祖母的心意,派郎君勤德去送信時特意囑咐他,一定要面見屋質,說明皇帝想要和解的主張。

太后接到世宗的來信後,讓屋質看信。屋質說:“太后您輔佐太祖打下了江山,所有的老將舊臣都願為國竭力盡忠,我就是這種態度。如果您對我有所懷疑,我想盡忠又怎麼可能呢?為今之計,我認為應該透過談判和平解決,事情就好辦一些;如果一定要打仗,則應速戰速決,勝負分明。不然的話,人心動盪,國家的禍患就更大了。請太后儘早定奪。”太后說:“我如果不信任你,還能讓你看這信嗎?你有什麼看法說出來我聽聽。”屋質說:“李胡、永康王(世宗即位前的封爵)都是太祖的子孫,國家的大權無論他們誰來掌握都沒有轉移到他人手中,誰當皇帝還不是一樣的嗎?太后應考慮長遠之計,最好與永康王和解。”太后說:“派誰去和談呢?”屋質說:“太后要是信得過我,我願擔當您的使者。只要永康王願意聽您的話,那就是祖宗社稷的福氣了。”太后給永康王寫了回信,派屋質送去。

世宗雖然當了皇帝,但是回不了朝廷,又聽說他本人及眾大臣的家屬都被李胡拘禁了起來,便黨得真正有失尊嚴,如果真要交戰,李胡必敗無疑,依著他那種兇殘暴戾的性格,眾多家屬子女極有可能死於非命。在這種矛盾心理的驅使下,他讓宣徽使耶律海思代擬書信,回覆太后及李胡。中心意思是願與李胡一決雌雄。其時,李胡已帶兵前來,不久太后也到軍中。世宗的軍隊在潢河邊駐屯,李胡的兵馬隔河紮營。兩軍相對,大有劍拔警張觸即發之勢。

耶律屋質身為五朝元老,加封于越,耶律賢蕭燕燕都敬他三分

這時屋質作為太后的使者正在世宗一方等待回信。屋質與海思不久前還是同僚好友,所以海思起草的覆信經世宗皇帝審改後,海思又拿來讓屋質過目。屋質一看,文辭強硬,出言不遜,海思解釋說這可是皇帝親筆改動定下來的。於是屋質面見世宗,說“讓我帶的回信要是就這個樣子的話,那麼國家的憂患還會更大我以為解除矛盾、安定社稷是當務之急,最好不要動用武力,化干戈為玉帛是萬民的願望。”世宗說:“他們的軍隊都是些合之眾,怎麼能與我匹敵?”屋質說:“打,確實打不過你,但是骨肉相殘,天下人將怎樣議論呢?再說戰場勝負誰也難以預料。假若李胡戰勝,眾大臣家屬的性命都在李胡的手中,後果簡直不堪設想。所以為今之計,只有和平解決最為理想。”

世宗左右的大臣聽了屋質這番話,都大驚失色。因為屋質在朝中是個小官,從未參與決定軍國大事的會議,更沒有見過他竟如此大膽地與皇帝對話。這時世宗沉思了一會兒,問道:“那你說該怎樣講和呢?”屋質回答說:“與太后直接會面,各自發表意見,這事好辦。實在和談不成再交鋒決戰也不為遲。”世宗接受了他的意見,派耶律海思為使者,到對岸太后與李胡的軍中協商和談的方法和步驟。首先,雙方按兵不動;其次,都同意當面會談。場即將發生的流血戰事,經屋質居中調停,轉到了談判桌上。

執籌面諫,全為社稷

在屋質等人的安排下,世宗與太后舉行會談。初次見面時,太后以祖母的身份責怪世宗,世宗則以皇帝的資格反詰太后,互相抱怨,各說各有理,以致沒有談到眼下的局勢如何解決便都憤然離席。可以說第一輪談判以失敗告終,僅僅是見了一次面而已。事後太后對屋質說:“你得替我出出主意,想想辦法,籌劃下次的談判。”屋質說:“太后只要與永康王盡釋前嫌,我就敢大膽說話了。”太后說:“那就由你安排下一次的會談吧。”

耶律屋質身為五朝元老,加封于越,耶律賢蕭燕燕都敬他三分

屋質從算卦的人那裡借來兩支卦籤,都是吉兆。會談那天,屋質手握兩支籤,說:“太后與大王今日講和,真心和解不願交兵則收取一簽,以圖吉祥。不拿此籤則表明有心開戰,那麼現在由我主持會談。希望雙方都真心誠意地回答問題。”接著他先問太后:“太祖去世時,其長子人皇王(耶律倍)健在,為什麼不傳位於人皇王,而又另立嗣聖,傳位於次子太宗了呢?”太后說:“立嗣聖,是太祖的遺囑。”屋質轉頭向世宗發問:“大王您憑什私自稱帝而不稟告太后?”世宗說:“我的父親人皇王本應繼位稱帝卻不予繼位,那時的做法,太后沒有主持正義,也不依祖宗規矩,所以我也沒有必要請示太后。”屋質表情嚴肅地說:“人皇王背離父母故鄉跑到了唐國,作為兒子,那是應該的嗎?大王您見到祖母,沒有多少敬愛的表現,只是抱怨太后出於對兒子的偏愛,想讓李胡當皇帝。你們雙方各執己見,這樣談下去,還想和解嗎?你們乾脆宣戰交兵吧!”說著將兩支吉祥籤子扔在桌上,起身告退。

這時太后哭著說:“過去太祖曾經受弟兄們的變亂,相互殘殺,茶毒天下,如今舊傷未愈,怎麼可以再起禍端呢?”於是拿起一支籤子,表示願意接受和議,不再動武打仗。世宗接著說:“父親沒有做的事(當皇帝),兒子來做,誰能說不對呢?”也走過去拿了一支籤。這時所有參與會談的人看到雙方都願和不願戰,深受感動,竟致哭出聲來。

和議成功。太后對屋質說:“既然說好不再交兵,那麼皇帝的大印該歸誰掌握呢?”屋質說:“按道理交給永康王順應天理,符合民意,這還有疑問嗎?”其時李胡正在身邊,惡聲惡氣地說“有我在,他哪能立為皇帝呢?”屋質說:“自古以來的禮節,皇帝大位代代相傳,只傳給嫡系兒子,不傳兄弟,過去太祖特立嗣聖而傳位於太宗,人們普遍認為是不對的。再說您的性格暴躁殘忍人們多有怨言,現在是眾口一詞,都同意永康王稱帝,而且已經成為事實,難以更換了。”太后看著李胡說:“你聽到這些話嗎?你實在是自己敗壞了自己的聲譽啊!”於是,他們只好承認永康王為皇帝。各自罷兵回朝。

耶律屋質身為五朝元老,加封于越,耶律賢蕭燕燕都敬他三分

世宗對屋質說:“你和我以往關係挺好,你怎麼幫助太后說話呢?”屋質說:“當時情勢危急,我以社稷為重,不能輕易偏祖於你,只能那樣處理了。”世宗聽了覺得他的確是忠於國家,為消除戰端而直言不諱,因而更加敬重他。

兩次鎮反,忠心護主

天祿二年,耶律天德、蕭、劉哥及其弟盆都等人結為一黨,圖謀叛亂。耶律石剌秘密報告屋質,屋質當即帶石刺面見世宗。世宗查問劉哥時,劉哥拒不承認,結果就把這件事放了過去。不久劉哥邀請世宗觀看歌舞,其時劉哥向世宗敬酒,袍袖之中藏著短刀。世宗發覺後立即命人抓起來,親自詢問劉哥。劉哥發誓說他不是行刺,而是自衛。世宗相信他的話,不再追問。屋質上奏皇帝說:“應該叫來石刺與劉哥當面對質,不應輕易放過他。”世宗說:“那你就替我去審問他們吧!”

屋質領命後率領帶劍士兵拘捕天德、蕭翰,一經審訊,他們承認確有謀反的罪行。奏報世宗後,誅殺天德,杖責蕭翰,劉哥調任降級使用,盆都出使轄戛斯國。天祿三年,屋質發現泰寧王察割有圖謀叛亂的跡象,給世宗皇帝上表,一一講明。世宗不以為意,既不聽取屋質關於制裁察割的建議,也不追問屋質,聽之任之。天祿五年,任屋質為右皮室詳隱。當年九月,世宗在行宮祭奠他的父親,當晚,隨從文武聚餐飲酒,大臣們都喝醉了,察割趁機與盆都聯絡殺死世宗及太后,自稱皇帝。中混亂之時,屋質並未沉醉,他帶自己的家僕出行時,聽說門衛接到察割的命令,凡是穿紫色衣服的人(大臣)一律不準放走。

耶律屋質身為五朝元老,加封于越,耶律賢蕭燕燕都敬他三分

屋質當即換了一身僕人的衣服,與家僕、隨從混出行宮。馬上召集眾王子,說明宮中事變,同時告知禁衛長皮室等外圍將領同心合力鎮壓叛亂。軍隊漸次包圍行宮。屋質找到壽安王(太宗長子,後為穆宗皇帝),向他說明當時的情勢,讓他出面主持大政,鎮壓叛亂,壽安王年紀尚幼,猶豫不決。屋質說:“你是太宗的長子,叛賊如果抓住你,肯定不讓你活著,我們這些王公大臣還能為誰服務?國家社稷還能依賴誰呢?萬一你落入叛賊之手,反悔也來不及了!”壽安王聽出了事情的嚴重性,願意聽他安排。

其時眾臣逐漸酒醒,聽說屋質已走出行宮,各自設法逃了出來,相互問訊,找到屋質身邊來。到天亮的時候,屋質已經陪同壽安王整頓好軍隊,包圍了行官。察割雖然作最後的掙扎,終於被殺。屋質等人擁立壽安王耶律瓊繼位稱帝,史稱穆宗。穆宗對屋質說:“我的性命,實在是出於你手中啊!”穆為表示感激,將叛逆分子的家產全部賜給屋質,屋質堅決推辭。應歷五年,屋質任北院大王,總管山西事。

保寧初,宋兵圍攻太原,屋質率兵援助太原遼軍,走到白馬嶺時,派遣輕騎兵走小道星夜賓士到太原西面,鳴鼓舉火。圍攻太原的宋兵以為遼軍大隊伍來到,連夜逃走。回軍之後,景宗皇帝封屋質為貴族官員。保寧四年,後漢皇帝劉繼元派遣使者給遼國進貢,另外給屋質準備了一份厚禮,屋質不敢私自接受,便報告了皇帝,皇帝讓他接受他才接受。保寧五年五月,屋質病逝,終年五十七歲。景宗聽到他的死訊,深表哀悼,停朝三天。道宗皇帝時,下令在上京為屋質建立祠堂,並且樹立石碑銘記他的功勳。

耶律屋質身為五朝元老,加封于越,耶律賢蕭燕燕都敬他三分

冀王耶律敵烈

耶律敵烈,太宗耶律德光第四子,乳名巴速董,母親是宮人蕭氏。敵烈自幼長於宮中,在重武輕文的生活環境中,養成勇敢好鬥的性格,長大之後,膂力超人,善於騎射。穆宗當皇帝時,敵烈為宮中林牙(衛兵)。應歷二年(952)七月,敵烈與政事令婁國、侍中神都郎君耶律海思等共謀發動政變,推翻穆宗,結果事情暴露,參與者全部被捕,一月之後,誅殺婁國等人而釋放了敵烈、海思。應歷三年二月,敵烈任為太保,奉命修易州城(今河北省中部),鎮州出兵向易州兵挑戰,敵烈率兵反擊,趕走了鎮州兵。

同年十月,敵烈參與耶律宛、郎君嵇幹、林牙華割等人謀反作亂的事件,再次被捕,不久,穆宗下令誅殺嵇、華割,再次釋放敵烈。應歷九年十二月,敵烈與耶律海思、蕭達幹又一次密謀造反,未曾行動便被發覺。這次拘捕後,穆宗特為此事祭告祖宗,敵烈等人保證再不反叛,因而穆宗看在同為皇子皇孫的份上,把他們全部釋放。至穆宗遇害,敵烈謹守諾言,再也沒有謀反作亂。

景宗繼帝位後改元保守,當年四月大封王爵,敵烈為翼王。保寧八年(976)九月,後漢國因受宋朝軍隊的打擊,派人向遼國求,景宗命令南府宰相耶律沙與冀王敵烈率兵授救,他們打退了宋軍便以勝利之師回軍遼國。第二年三月,耶律沙與敵烈向朝廷獻上援漢之戰俘虜的宋兵。乾享元年二月,後漢國又因宋兵壓境再次請求遼國出兵。皇帝下詔任耶律沙為都統、敵烈為監軍,又命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率所屬部隊出征。

耶律屋質身為五朝元老,加封于越,耶律賢蕭燕燕都敬他三分

三月,耶律沙與敵烈所率部隊與宋軍在白馬嶺相遇,遼軍前面受到深溝大河的阻得,這時耶律沙與手下將領商議,想等待耶律斜軫所率大軍到來而後列陣交戰,王敵烈與監軍耶律抹只等人卻說應該趁士氣旺盛之時進軍,一鼓作氣定然獲勝。耶律沙未能說服敵烈,敵烈身先士卒,帶領先鋒隊強行渡河。宋軍等遼兵渡過半數時突然出擊。遼軍由於沒有列陣,倉促迎戰,已經過河的將士人數太少,顯然形成眾寡懸殊的局面。敵烈等將拼死奮戰,但宋軍的增部隊源源不斷。遼軍未過河的將士看到宋軍已封鎖對岸,於是不再前進,只是隔河觀戰而已。

結果敵烈及其兒子蛙哥一再被分割包圍,父子不能相救。敵烈身上及頭部多處受傷,鮮血染紅了戰袍,由於出血過多,體力漸漸不支,終於被殺死在戰場上。蛙哥得知父親戰歿的訊息後,悲痛與憤怒使他像發瘋似的橫衝直闖,猛砍猛殺,一連砍到六七個身邊的宋軍兵將。突然間他發圍攻自己的宋軍齊向後撤退,他稍一定神,想找到父親,或許還有救活的希望,就在他引頸張望時,數箭一齊飛來,他拔一箭後,臉部頸部連中兩箭,頓時眼前發黑,跌倒在地。

結語

這一戰役中,耶律沙的兒子德王、令隱都敏及詳隱唐筈一同戰歿。直到這時,耶律斜軫所率大軍才趕到河邊,萬箭齊發,宋軍退去。遼軍共死五員大將,士卒死傷更多。當年八月景宗下令:凡敵烈麾下的兵士臨戰逃歸的一律斬首,以此懲前毖後,追悼敵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