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他是殘唐五代風雲人物,至死不肯稱帝,因開發福建被尊為開閩聖王!

他是殘唐五代的風雲人物,憑藉家族力量,兄弟三人齊心合力,攻下東南一隅之地,成為當時偏霸一方的割據諸侯;儘管“天高皇帝遠”,他卻能審時度勢 ,不務虛名,甘居諸強之末,做一個大鎮節度,而拒絕建號稱帝;在位期間,他輕徭薄賦,任賢用能,較早開發福建,被後世福建人尊稱為“開閩聖王”;因為他的歷史貢獻,原本名不見經傳的河南固始,卻被海內外華人尊為“唐人故里、閩臺祖地”,成為全球閩臺華人,心嚮往之的尋根聖地。

他是殘唐五代風雲人物,至死不肯稱帝,因開發福建被尊為開閩聖王!

固始縣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縣,也是中原地區著名的勞務輸出大縣,在縣城以東,有一條10公里長的大道與204省道縱橫相連。這條公路雖說平淡無奇,但其名稱卻非常有趣,它不是用區域山川命名(例如中山路,黃河路),而是用一位古人的名諱命名,那麼,這條固始縣道名稱,到底託借哪位古人的大名呢?提及此人,固始人耳熟能詳,其實他就是殘唐五代時期,閩國開國君主,威武軍節度使,“開閩三王”之一的王審知。

他是殘唐五代風雲人物,至死不肯稱帝,因開發福建被尊為開閩聖王!

天下大亂,英雄出世

固始人王審知,出生於唐懿宗鹹通三年(862年),就在同年,唐朝發生了一件大事,龐勳等八百徐州兵,被朝廷徵調至南召,戍邊桂州(今桂林),為期三年。提及龐勳,今天大多數人對此公知之甚少,這不奇怪,因為龐勳原本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橫豎不過是一個軍需末吏,如果6年後,他不曾帶隊北返,率眾轉戰千里,將大唐南北各州鬧得雞犬不寧,煌煌中華史冊之中,定然不會留下他的大名。很多歷史學家都將“龐勳兵變”,視為大唐覆亡的禍基事件。由此可見,鹹通三年,不同尋常。

除此之外,唐末風雲人物,吳國權臣徐溫(李昪的養父,李昪是南唐的建立者)和唐僖宗李儇也都恰巧誕生於這一年。更有甚者,混世魔王,五代天字頭號煞星,年僅11歲的朱三(後改名朱溫),此時還是蕭縣一個默默無名的潑皮無賴,寄居在劉崇家中,蟄伏待機,不過45年後,這位被唐僖宗更名為朱全忠的節度使,將徹底終結統治古代中國長達289年的大唐王朝。

史書說王審知是秦將王翦之後,琅琊王氏出身。不過到王審知這一代,王家已徹底淪為社會底層,王審知在家排行老三,在他上面有大哥王潮,二哥王審邽。要說這王家這三兄弟還真不簡單,他們個個允文允武,強悍勇猛,因此被當地人稱為“三龍”。平心而論,智勇兼備的王審知,更為英雄大哥王潮所鍾愛。

殘唐末代,天子無道、藩鎮割據,宦官釀禍、大唐江山搖搖欲墜,行將就木。乾符二年(875年),私鹽販子王仙芝率先起事,很快,同為私鹽販子的黃巢,也欣然加入其中,萬沒曾想,王仙芝和黃巢的強勢崛起,竟促使大唐王朝,進入生命倒計時,邁入速亡期。古人常言“寧為太平犬,不作亂世人”。通覽古代中國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對於英雄或者說梟雄人物而言,末代亂世則更是他們所鍾愛的黃金時代,因為政治腐敗,社會固化等原因,蟄伏在民間的英雄豪傑,只有在社會動盪期,才能大展宏圖,有所作為。

他是殘唐五代風雲人物,至死不肯稱帝,因開發福建被尊為開閩聖王!

跟隨兄長,開基立業

早年,王審知曾與大哥二哥一起,追隨淮南人王緒,加入光州軍,後來因為得罪秦宗權,致使這支隊伍無法在河南立足,他們只好一路向南轉移,經江西,到達福建境內。在此期間,因為王緒猜忌下屬,無故屠殺部下,引發王潮和其他弟兄不滿,最後在劉行全的協助下,王劉二人合作,趁其不備,將嗜好殺戮的王緒擒獲拿下,並剝奪了他最高軍隊領導權。事後,王潮成為這支隊伍新任統帥,王審知為副帥。這成為王氏政權肇基的起點。

成為主帥的王潮,原本打算帶領部眾,迴歸故鄉。不料行軍途中,被泉州鄉紳張延魯勸阻,張延魯希望王潮能驅逐貪鄙無能的泉州刺史廖彥若。然後替代廖彥若,治理泉州。王潮聞言,覺得張延魯所言,非常在理,於是當機立斷,改變行程,繼而轉向,率眾攻擊泉州,並於一年後順利攻克該州。

佔據泉州的王潮,躊躇滿志,他請求當時的福建觀察使陳巖,代為上書,向天子請封刺史一職。陳巖審時度勢,應了王潮所請,很快,王潮就成為名正言順的朝廷命官——泉州刺史。

唐大順二年(891年)底,陳巖病重,臨終之時,曾派人召王潮來福州,準備託孤。陳巖是希望自己離世之後,將福州交由精明強幹的王潮來鎮守,但陳巖妻弟、護軍都將範暉(一說是陳巖女婿)利慾薰心,想自領福州,陳巖死後,他竟對外宣稱自己是福州留後,同時阻撓王潮接管福州,王潮自然不會善罷甘休,至此,王範二人交惡。

王審知高大英俊,儀表堂堂,愛騎白馬,因此,三軍將士常喚他為“白馬將軍”。唐景福元年(892年)二月,王潮派二弟王審知和堂弟王彥復,出兵進攻福州。

王審知深曉此戰,關係重大,大哥能讓自己自領一軍,獨當一面,也是希望藉機鍛鍊自己,培養自己。他在感激大哥器重和信任之餘,內心也不免升起同為英雄的豪邁之情。

他是殘唐五代風雲人物,至死不肯稱帝,因開發福建被尊為開閩聖王!

福州作為福建首善之地,被各任刺史苦心經營,可謂城高池深,兵精糧足,固若金湯,取之肯定不易。果然,一年下來,王審知率眾進攻,屢屢受挫,毫無進展。

範暉雖說愚蠢,但不糊塗。他很清楚,光靠自己手下這幫烏合之眾防守福州,時間一長,城池必定陷落。於是他就休書一封,派人騎快馬,向浙江頭號軍閥董昌(曾為吳越王錢鏐的上司)求救。董昌和範暉是親戚,人很仗義,接到求援信,他馬上速發五千浙東兵,前來助戰。王審知獲悉董昌也來趟這道渾水,心中不免驚恐,因為這就意味著自己如果不能速勝,圍攻福州的泉州兵就有腹背受敵的危險。情急之下,王審知只好求大哥王潮移駕福州,親自督戰,鼓舞士氣。

王潮明白弟弟的苦衷,但泉州畢竟是王家軍的大本營和根據地,自己若離開泉州,福州又不能短期攻克,那麼自己多年來,苦心經營的泉州就有失去的危險,到那時,王家兄弟就真的“辛辛苦苦七八年,一夜回到起兵前”了。因此,面對王審知的求救,王潮派人傳話給弟弟道:“你缺兵,我給你補充,你缺將,我給你調派,如果三軍罹難,我定然親率六師,為你們報仇雪恨”。大哥話已至此,還能說什麼呢。王審知只好重整軍備,督師再戰,此次王審知為鼓舞士氣,親自披掛上陣,身先士卒,泉州軍見主帥如此英勇,士氣大振,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很快,福州就被攻克。

面對泉州兵瘋狂進攻,範暉早已魂飛天外,他知道自己一旦落入王潮手中,必定死無葬身之地。因此城破前夕,他就棄城而逃,不過泉州軍哪裡肯放過他,一路追殺下來,範暉所部親兵盡數被殲,連他本人也死於亂箭之下,浮屍海上。既然福州已經被泉州兵拿下,董昌所部救援兵,也就很知趣地退出了戰爭。

福州一役之後,王潮軍聲威大震。福建境內其他州縣,均獻表臣服,至此,福建五州(福州、泉州、汀州、建州、漳州),盡數為王潮所有,唐景福二年(893年),唐昭宗冊命王潮為福建觀察使,王審知為福建觀察副使。到了乾寧三年(896年)九月,朝廷又升福建為威武軍,王潮任威武軍節度使。

他是殘唐五代風雲人物,至死不肯稱帝,因開發福建被尊為開閩聖王!

閩王主政,保境安民

唐昭宗乾寧四年(897年)十二月,亂世英雄,閩國實際奠基人王潮病逝,時年52歲。要說王潮真是好哥哥。遙想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臨終前,將自己江東之主的權力讓渡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如今,王潮高風亮節,也效法前賢孫策,拋開膝下四子,直接把福建五州軍政大權,轉交給三弟王審知。

雖說成為福建之主,王審知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內政建設方面,經過哥哥王潮和自己多年經營,算是卓有成效,不用擔心。但是福建地處東南,生存環境惡劣,東北部的錢鏐軍事集團常常對自己不懷好意,西北方的楊行密政權對自己更是虎視眈眈,這不免讓王審知整日裡戰戰兢兢,如芒刺在背。坦率地說,錢楊二人佔據的地盤好過福建,因為他們據有的是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江南富庶之地。特別是楊行密,他的地盤和勢力遠超錢鏐,而且淮南子弟,個個又能征慣戰,相對而言,對福建威脅也最大。

好在福建地形複雜,易守難攻。不過這點優勢,並不能以策萬全,川蜀地形更加複雜,還不是被中原政權一次次成功吞併。前思後想,王審知認為,福建要想自存和平安,就得和中原的朱溫多親多近,因為誰都看得出來,朱溫是當時大唐第一政治軍事大佬,連河東的李克用和淮南的楊行密都難以與之匹敵。

他是殘唐五代風雲人物,至死不肯稱帝,因開發福建被尊為開閩聖王!

開啟五代十國地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王審知割據的福建和朱溫佔據的中原地盤並不接壤,因為在朱溫與王審知之間橫亙著一個楊行密,而楊行密和朱溫又勢不兩立,因此對王審知而言,與朱溫交好,也就不存在被其蠶食鯨吞的危險;同時,王審知正好可利用朱溫來牽制潛在對手楊行密,保障自身安全。

王審知這種在特殊環境下,萌生出來的生存技巧,真的堪稱藝術。不過這種做法唯一不足之處,就是王審知得自降身價,向同為藩鎮諸侯的朱溫俯首稱臣。王審知出身底層,這樣的人最實在,他明白強敵環伺,生存才最重要,萬萬不可因虛名而處實禍。因此,儘管福建和朱溫佔據的中原地區,因為楊行密從中阻攔,並無旱路可通,王審知還是不斷派人,透過海路,到汴州朝拜朱溫大哥。

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梁王朱溫,按捺不住內心稱帝的野心,最終廢唐自立,建立梁朝,史稱“後梁”。王審知聞信後,第一時間遣使拜賀。由於天下諸侯對朱溫篡唐之舉義憤填膺(蜀王王建,晉王李克用,吳王楊行密發檄文聲討),因此繼位之初,朱溫的處境極其艱難,他萬分渴望後梁政權能夠獲得其他藩鎮勢力的承認,王審知作為一鎮諸侯,能及時上表慶賀,對他而言,真可謂雪中送炭。作為叱吒風雲半生的一代梟雄,朱溫當然明白投桃報李的道理,作為回贈,朱皇帝於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四月,正式冊封王審知為中書令、進爵閩王。這也可以視作是閩政權建國的肇始。

然而五代十國的政權,個個驟興速亡,你方唱罷我登場。到了後唐元光元年(923年),唐莊宗李存勖率領河東軍,奇襲汴梁,梁末帝朱友貞自殺殉國,後梁滅亡。這一次,王審知故技重施,他立即和馬殷、錢鏐一道,上表稱臣,公開奉後唐為正朔,承認李存勖的正統地位。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割據近三十年、對福建開發做出巨大貢獻的閩王王審知,病死於福州,享年64歲。

他是殘唐五代風雲人物,至死不肯稱帝,因開發福建被尊為開閩聖王!

二王雄才,各領風騷

本篇行文主要講述王審知事蹟。我覺得王潮王審知兄弟,特別像漢末三國的孫策和孫權。閩國的實際統治地盤,也就是所謂的福建五州,在王潮生前,就被其實際佔有和現實控制,王審知在接過哥哥傳遞過來的權力接力棒後,近30年內,都沒怎麼開疆拓土、擴大閩國版圖。

不過王家兄弟和孫家兄弟終有不同,孫權接管江東基業時,還是一個18歲的年輕人,由於他本人在江東基業建立中,沒有任何功勞,因此繼位之初,孫權明顯底氣不足,急需周瑜張昭這些牛人強力輔佐。而王審知則不同,他一直是軍隊副帥,參與閩國創業全過程,他的領袖地位是自然形成的,因此由他替代哥哥,當家理政,那是眾望所歸,水到渠成的事,從來就沒有人質疑他執掌閩國政權的合法性,也從沒有人挑戰過他的老大地位。

在我看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對於王潮而言,他的歷史使命就是打天下,這就類似於孫策,而王審知比哥哥小16歲,且更長壽,因此,王審知的歷史使命,其實就是治天下,這個角色定位又酷似孫權。

他是殘唐五代風雲人物,至死不肯稱帝,因開發福建被尊為開閩聖王!

閩王之謎,千古風流

下面我著重來談閩國王王審知,自兄長王潮病逝之後,他一共獨自經營福建28年。王審知治國才幹,優於兄長。首先,他非常注重節儉,甚至經常穿帶補丁的衣服會客,這種艱苦樸素的生活方式為他贏得不少歷史美名。

《貞觀政要》上就說“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王審知就非常重視吏治建設。例如宰相王溥之子王淡,宰相楊涉之弟楊沂,唐朝知名進士徐寅,這三人均在王審知手下任職,王審知有識人之明,且又知人善任,這些人懷才不遇,蹉跎半生後,方得遇明主,因此個個無不盡心竭力,發揮所長,他們對福建當地文化促進和經濟發展,貢獻頗多。另外很多不願服務朱溫和李克用父子的中原文人士大夫,在聞知王審知的英名後,也跋山涉水,不遠千里,趕赴福建,心甘情願效力於王審知麾下,這也反證了王審知是一位重才、惜才的君主。

古代中國是農業社會,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王審知深知其中五味。為此,他甚至親自負責,狠抓水利工程建設,除此之外,他還在海邊,圍海造田,在平原地帶推廣雙季稻,在山區種植茶樹;最難能可貴的還在於,王審知利用福建臨海優勢,大力發展海外貿易,據史書記載,福建和印度、朝鮮半島、日本、甚至阿拉伯等國都有頻繁密切的商貿往來,正是在王審知的領導之下,福建全境才第一次得到真正全面的開發和建設,為日後福建在南宋和元朝時期的經濟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

王審知一生,成就頗多,最讓後人歎為觀止的其實還不是上述舉措,而是他的政治謀略,王審知原本握有福建,卻謹事四鄰,儘量避免和周邊政權兵戎相見。為了和其他割據勢力和睦相處,他還主動與吳越國互通婚姻,甚至為了閩國肅寧,甘願與割據嶺南的南漢天子劉結為兒女親家,當然了,這些婚姻的背後,更多是基於政治算計和安全考量,雖說這些舉措,一定程度上犧牲了自己兒女的幸福,畢竟透過政治婚姻這根紐帶,它可以讓福建百姓多享受幾年和平歲月,這對於當時飽受戰亂之苦的閩國民眾來說,真的彌足珍貴。

王審知身上還藏有一謎,讓後人非常好奇。那就是終其一生,他都不肯登基稱帝,每當有人向他勸進,他都一笑了之,然後解釋道:“我寧為開門節度使,不作閉門天子”。我們當然不能據此斷定他自始至終,沒有建號帝王的政治野心。合理的解釋應該是,一方面可能王審知其人,真的性格恬淡,不願僭越稱帝,不過我想更大的原因,還在於自身實力不強,王審知不願樹敵過多。畢竟他生活的時代,群雄割據,強鄰環伺,中原先有後梁代唐,後又歷經莊宗建唐。拋開這些實力強大的中原王朝不談,即便像吳、吳越、馬楚和南漢這樣的地方割據政權,其軍事實力也強於福建,在這種環境下,福建當政者最明智的生存策略,其實就是韜光養晦,極力和中原王朝以及周邊地方政權搞好關係,保境安民,不要總惹是生非,撩撥四鄰,給自己製造無謂的紛擾。

綜上所述,我認為王審知的確是一位善於審時度勢、文武雙全的政治家,他非常清楚自身的艱難處境,也能在不利於己的困境中,想出最為明智的應對之策,破解難題,且本人意志堅定,行事果斷,這種超人的意志力和傑出的政治智慧,正是閩國得以長久立足發展的根本。可惜王審知一死,他的繼任者資質平平,個人能力欠佳不說,還虛驕自大,甚至不惜違背祖訓,妄想和同時代其他強大割據政權領導人一樣稱孤道寡,平起平坐,從而釀成亡國大禍。

行文至此,我想引用北宋兩位史學家對王審知的點評做結,來結束全文。

司馬光:審知性儉約,常躡麻屨,府舍卑陋,未嘗營葺。寬刑薄賦,公私富實,境內以安。

歐陽修:審知雖起盜賊,而為人儉約,好禮下士。

他是殘唐五代風雲人物,至死不肯稱帝,因開發福建被尊為開閩聖王!

參考文獻:

《新五代史》——歐陽修(北宋)

《十國春秋》——吳任臣(清代)

謹以此文,致敬中國古代史大名鼎鼎的開閩三王及固始縣根親文化節(完)。

相關文章:他是唐末固始人,風雲際會成為福建節度使,閩國實際奠基者

他是殘唐五代風雲人物,至死不肯稱帝,因開發福建被尊為開閩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