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最後廢除奴隸制的國家,面積廣袤卻窮得叮噹響,至今存在蓄奴現象

2018年初,非盟出頭責成模里西斯賠償兩名逃跑的奴隸並懲罰他們的奴隸主。奴隸制度,是阻礙社會進步、最落後的制度,誰能想到到21世紀,還有國家存在蓄奴現象。

茅利塔尼亞,位於非洲西北部,西瀕大西洋,面積103萬平方公里,接近3個日本大。茅利塔尼亞全境2/3地區是沙漠,素有“沙漠之國”之稱,全國人口430萬左右,但聯合國2012年釋出的報告稱有10%至20%的人為奴隸,讓人驚掉下巴。茅利塔尼亞於2007年徹底廢除奴隸制,為何至今留有奴隸制殘餘?

最後廢除奴隸制的國家,面積廣袤卻窮得叮噹響,至今存在蓄奴現象

茅利塔尼亞,從地理上來看具有特殊性,是北非通向黑非洲的要道。早在7世紀,阿拉伯人擴張來到了茅利塔尼亞人北方,後來不斷向南征服。從15世紀開始,葡萄牙人率先侵入茅利塔尼亞,從事販賣奴隸,此後西班牙、荷蘭、法國殖民者接踵而至,奴隸制度一直得到了保留。與此同時,也逐步形成了現在茅利塔尼亞的主要民族,阿拉伯-柏柏爾人後裔白摩爾人、具有阿拉伯文化傳統的哈拉廷人(黑摩爾人)以及黑人。(黑白摩爾人與膚色無關,主要以血統區別)

最後廢除奴隸制的國家,面積廣袤卻窮得叮噹響,至今存在蓄奴現象

早在20世紀初,法國殖民者就宣佈廢除茅利塔尼亞的奴隸制度,不過收效甚微。茅利塔尼亞於1960年宣佈獨立,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直到1981年才宣佈再次廢除奴隸制,依舊沒有什麼作用。2007年,茅利塔尼亞出臺法律再次強制廢除奴隸制,規定蓄奴者可判處10年刑期,2015年將刑期延長至20年。然而,茅利塔尼亞的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虛設,民間依舊存在蓄奴現象,奴隸主也很少受到懲罰。這是為何呢?

最後廢除奴隸制的國家,面積廣袤卻窮得叮噹響,至今存在蓄奴現象

一、政府的模稜兩可。在茅利塔尼亞白摩爾人佔據統治地位,而在歷史上黑摩爾人是被奴役的物件,而白摩爾人是奴隸主,也就是既得利益者。因此,政府對廢奴一直非常保守,對外宣稱這種醜陋現象已經不復存在,而且嚴禁本國討論相關話題,也禁止外媒採訪報道。

二、政策執行難度大。雖然茅利塔尼亞在法律上已經將其廢除,但由於該國面積非常大,而且環境惡劣,居民大多為散居狀態,基層執行起來非常困難。正所謂“山高皇帝遠”,貧困使得法律意識淡薄、執法難度也很高。

最後廢除奴隸制的國家,面積廣袤卻窮得叮噹響,至今存在蓄奴現象

三、世襲奴隸觀念(傳統)根深蒂固。在茅利塔尼亞,奴隸制已經存在幾百年,而且還是世襲制,一代是奴隸,代代就是奴隸,這種世襲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就連奴隸也深信不疑。如果有人試圖解救他們,他們大都會不同意,認為這打破了“傳統”。之所以難根除奴隸制,最大的困難就在於奴隸並沒有覺醒,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是個自由人。就算肉身上的枷鎖解除,被解救出來,他們依舊認為自己的社會階層就是奴隸,心理上枷鎖已經根深蒂固。

最後廢除奴隸制的國家,面積廣袤卻窮得叮噹響,至今存在蓄奴現象

四、貧窮造就愚昧和服從。茅利塔尼亞是全世界最窮的國家之一,人均GDP不足1200美元(2017年資料),加上極度乾旱資源匱乏,當地人連吃飽飯都成問題,而且文盲率高達42%。連奴隸主的日子都好不到哪裡去,可以想象奴隸們的生活是何等悲慘。奴隸自出生以來,就被奴隸主安排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甚至是被施暴者、受虐者,不敢反抗的原因除了怕遭到暴力懲罰外,還在於一旦解脫就失去了經濟依靠,根本沒有謀生的手段。所以,很多奴隸甘願被剝削。

最後廢除奴隸制的國家,面積廣袤卻窮得叮噹響,至今存在蓄奴現象

現在茅利塔尼亞單單從法律上廢奴還遠遠不夠,想要徹底根除,一方面要發展經濟並且為奴隸進行技能培訓,使其能自食其力不再依賴奴隸主;另一方面是普及教育,引導奴隸自我覺醒,只有當奴隸意識到要改變自身命運,敢於反抗不合理的制度,奴隸制才有可能儘早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