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他是北宋大清官,公開在朝堂指責宋仁宗,死後21口棺材同時出殯!

歷史上關於包拯的傳說很多,比如說他是一個神探,比如他通鬼神,白天斷陽案,晚上斷陰案。他是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正面人物,即便是現在影視劇中,包拯出現的次數也是很多的,堪稱是北宋大清官。他是一個斷案如神的大偵探,他是一個不畏權勢的正直官員,他不貪一分銀錢,是個兩袖清風的好官。其實包拯最高的成就,不是成為了一個破案高手,而是做御史的時候,對當朝權貴惡霸的彈劾。包拯本是一個普通的人,後世卻將他神化了。或許主要是因為,百姓對當政官員清廉的渴望。封建社會,主張的是皇權至上,平民百姓可以行使的權力是很小的。一方父母官,若是欺壓治下的百姓,即便是百姓有冤屈,也是無人替他們出頭的。

他是北宋大清官,公開在朝堂指責宋仁宗,死後21口棺材同時出殯!

這個時候的百姓就特別希望自己的父母官是個清官,不那麼壓迫剝削自己,就像包拯一樣。據記載包拯在盛產端硯的端州任知府時,不拿一方端硯。比起前幾任趁機大肆蒐集端硯的知府來說,包拯真的是來得時候乾乾淨淨,走得時候兩袖清風。所以有文人就編寫話本,把包拯神化,來懲治這些貪官。包拯因為廉潔在後世有威名,不僅是因為他自己不貪一分銀錢,更重要的是面對權貴的貪汙枉法,他也敢於不留情面地彈劾。包拯在京中做御史的時候,彈劾了許多當朝重臣。比如按察使張可久、汾州知州任牟,連仁宗寵信的大太監閆士良也照參不誤。

他是北宋大清官,公開在朝堂指責宋仁宗,死後21口棺材同時出殯!

但是這些人和王逵比起來都不夠分量,這些人只是貪贓枉法,但是王逵他不但斂財,還鬧出了民變。王逵這個人和宰相關係密切,仁宗又十分喜歡他。由於朝中後臺硬,王逵做了許多任的轉運使,在任上,他用盡手段剝削百姓,最終激起民變。仗著朝中有人,王逵派兵大肆逮捕,並殺害了許多手無寸鐵的百姓。他敢這樣肆無忌憚的作踐治下百姓,靠的還是仁宗皇帝。包拯不懼他有多少靠山,連上七次奏摺。最後公開在朝堂指責宋仁宗,任用一個為非作歹之人,可想過百姓?話音一落,滿朝文武駭然,包拯為了彈劾真是不懼生死,什麼都敢說。最終仁宗下令罷免了王逵。

他是北宋大清官,公開在朝堂指責宋仁宗,死後21口棺材同時出殯!

包拯彈劾的不止這些朝中之人,還有皇親國戚,舒王趙元祐的女婿就被包拯彈劾過,還有張貴妃的伯父也是被包拯彈劾掉官位的。仁宗後宮當中,最寵愛的女人恐怕就是張貴妃了。不然他這樣一個有原則之人,不會因為貴妃的幾句耳邊風,就一再的給她的伯父提升官職。就這樣,張貴妃的伯父從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一躍升為五品知府,這還不算,貴妃還想讓伯父做三司使。讓正直剛毅的包拯想不到的是,皇上真的同意了貴妃的請求,把國家的經濟大權,交給了一個幾年前還在做縣官的人。包拯和一眾朝臣都不敢置信,最後聯合起來給皇上上奏,請求皇上收回命令。皇上不忍自己心愛的女人傷心,就讓貴妃的伯父高升,擔任一個沒有實權的職位。

他是北宋大清官,公開在朝堂指責宋仁宗,死後21口棺材同時出殯!

這樣一來本以為能安撫貴妃和朝臣了,但是看著張大人不降反升,包拯等人傻了眼。最後包拯和仁宗據理力爭,終於仁宗還是罷免了張貴妃伯父的官職。包拯為官二十五年,得罪的人上至權貴,下至惡霸,數不勝數。他擔心自己去世後,這些人找出自己的墓葬,然後進行洩憤。於是他在自己重病之際,安排下了身後事。死後21口棺材同時出殯,並下葬到不同的地方,這也是現在包公墓不在同一個地方的原因之一。包拯用這種帶著傳奇色彩的方法,來保證自己去世後不被仇人打擾。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得已為之,但在後人看來,這是不尋常的一件事,更加認定了包拯是通鬼神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