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順治帝一個下詔將親生母親嫁給叔親父的皇帝

在古代皇宮裡時不時就會傳出一些令人稀奇古怪的事情,這些事情無不令人瞠目結舌,百思不得其解,自滿族入主中原後,順治嫁母這件事可以說是影響最大了。

在政治上高瞻遠矚的順治帝,也在小時候曾辦過糊塗事,其中就有下詔嫁母的事情。

順治帝一個下詔將親生母親嫁給叔親父的皇帝

順治帝的母親是孝莊文皇太后,她是皇太極晚年最得意,最受寵愛的妃子。她不僅國色天香,絕世美人,而且她的膽識和和政治才能完全可以和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政治家一較高低。

順治帝一個下詔將親生母親嫁給叔親父的皇帝

孝莊文皇太后可謂是兩個皇帝的軍事,他用自己獨特的才能,輔佐了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皇太極封他為睿親王,而多爾袞自然也是足智多謀,善於打仗之人,他是大清王朝很重要的人,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就開始和自己的侄子豪格(皇太極的長子)爭皇權,為此兩人弄得可謂是劍拔弩張。

但是薑還是老的辣,在最後關鍵時刻,多爾袞提出了一個看似折中,實際則對自己有利的方案,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順治)繼位,這樣一來既能堵住豪格的嘴,又能把實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他在擁立福臨繼位的同時還提出了和鄭親王濟爾哈朗一起共輔朝政的提議,這樣一來他完全把豪格的勢力架空了,此目的達到後他又把濟爾哈朗擠掉,自己做了攝政王。

從此把真正實權掌握在手裡,此後他橫掃大江南北,幾乎完成了一同江上的大業,以至於人們只知道攝政王,卻不知順治帝。

順治帝一個下詔將親生母親嫁給叔親父的皇帝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玩完全可以廢順治而自己當皇帝,可以說僅離皇帝一步之遙,但是多爾袞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

其實這一切還得從孝莊文皇太后說起,多爾袞雖然在各方面是出色了得,但是他也不是沒有缺點,他最致命的弱點就是好色,當皇太極還在世的時候,多爾袞就這個嫂子—孝莊文皇太后的美色惦記上了。

當然,孝莊文皇太后也知道多爾袞的心思,於是,一場色權交易的陰謀開始了。進入北京後多爾袞隨著手上的權利愈發的強大,他已經不滿足與孝莊文的野外約會了,他直接進入太后的後宮。

直接在孝莊文的後宮住了下來,而當時孝莊文太后也是正值妙齡的虎狼之年,偷偷的野外約會自然也是滿足不了她,對於多爾袞進出自己家這件事不但沒有羞恥之心,反而是對此樂此不疲。

加之滿族剛入中原,漢文化對他們來講,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即使覺得叔嫂TJ不是什麼光彩之事,但滿族的文化可以為他們解釋。

在滿族的舊習文化中,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副妾,哥哥死了,兄弟可以娶嫂子,也是因為這個文化,使皇宮上下對他們的是視而不見,即使連順治帝也覺得這是合理之事。

當時在宮裡有一個大功臣——范文程,他為清人入主中元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自然能明白孝莊文太后和多爾袞的意思,為了博悅當權派,他荒唐的的和大臣說:攝政王為我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他自己卻極為低調,

也不主動向朝廷邀功,就算邀功朝廷也沒有什麼可以獎賞多爾袞的,現在雖然多爾袞視金錢為浮雲,其實我們也有辦法來報答多爾袞的豐功偉績的,攝政王和皇上來說,無意識父子關係,

現在有一個親上加親的機會,讓他們彼此像父親和兒子那樣親密不好嗎?

對於范文程的鬼話,眾多大臣都認為是有理的,因為在當時身居要位的都是滿族人,滿族人自然對這種叔嫂關係是見而不怪的,加之當時喊人在朝廷裡是沒有地位的,為了自保他們有怨言,也是藏在心裡了。

范文程的歪理得到了文武大臣的肯定後,就開始勸說順治帝了,他說:陛下,攝政王是我大清的中流砥柱,可是正當這壯年之時卻沒有排憂,打發寂寞之人,令人實在看不下去。

攝政王待皇上如父視子,那麼皇上自然也應當如子待父,其次皇太后深居冷宮,一人獨守空房的滋味皇上可想而知,而她的心意想必皇上也清楚,還懇請皇上馬上下令成全他們二人,方可使皇上能盡孝。

順治帝聽了范文程的話就陷入了沉思,他想:母親和多爾袞,早已是兩情相悅了,雖沒有夫婦之名,但是早已形同夫婦了,而且宮中上上下下早已人盡皆知,就算是婚禮也是個新式而已,更為重要的是,現在自己雖為皇上,但是朝中大權都在多爾袞身上,如果多爾袞把自己滅了,在結婚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時順治帝也明白,范文程的話是有人授權的,不然也不敢向自己說那樣的話,最後順治帝在左右思考之下,還是答應了范文程的請求,為了讓多爾袞和幕後更加開心,順治帝還下旨昭告天下,孝莊文皇太后和多爾袞的婚禮。

詔書中說:皇太后年紀輕輕就守了活寡,一個人在冷宮中度日如年,作為兒子只是滿足了皇太后物質上的需求,卻從來也考慮過精神上的需求,現在我皇叔父也是孤身一人,

現尊重皇太后和攝政王的意思,將母親下嫁於攝政王,需要準備什麼禮品,有關部門要認真擬辦。

這詔書算是發出去了,但是朝廷上下卻一片混亂,問題也隨之出現不少,都讓大臣們無法解決,因為皇太后屬於國母,國母再嫁這實屬罕見,而且所嫁之人是攝政王,如果所嫁之人不是皇帝,那皇太后還算不算國母。

其次,國母再嫁屬於國婚,國婚是需要大臣們準備賀禮的,但這賀禮的規格是按照帝王規格還是王爺規格,在賀表上應該怎麼寫呢,寫恭賀攝政王,恭賀皇上,恭賀皇太后好想都不適合。

最後經過順治帝左右斟酌,群臣寫了恭賀皇父攝政王,在此後的奏摺裡同時寫著皇父攝政王和皇上的名字,這樣的稱呼在歷史上也是罕見至極。

順治帝一個下詔將親生母親嫁給叔親父的皇帝

後來到了乾隆年代,紀曉嵐在檢點皇宮檔案時,覺得這樣的奏摺和賀表,實在不妥,最後啟奏乾隆之後就銷燬了。

這樣的事情放在今日,乃有背倫理道德,我們也不難看出順治帝一方面是聽信了范文程的讒言,但是更多也是因手裡沒有實權,被逼無奈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