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書與樞密院職責不同,範質與趙光義的政治鬥爭也開始了!

前言

對於宋初政治而言,乾德二年是意義重大的一年。儘管對新朝鞠躬盡瘁,但長期的巨大心理壓力導致範質一病不起,不久即與世長辭,臨終之前戒其子旻以毋請諡、毋刻墓碑一方面折射出他內心一相侍二主的酸楚,同時也顯示了他追求儒家最高境界的決心。

識時務、且在軍國大事上幾無貢獻的王溥、魏仁浦也順水推舟一起辭相。中書門下的空缺意味著中樞體制的又一次調整,唯一人選趙普登相位,開始了他在太祖朝長達十年的獨相生涯。趙普登庸,同時意味著中書門下不再是以往在決策方面的形式機構。

中書與樞密院職責不同,範質與趙光義的政治鬥爭也開始了!

高錫與張澹齟齬不和引發鬥爭

中書與樞密院其職遂分,是謂兩司,東西二府的格局正式形成,同時也孕育出他與太宗趙光義的政治鬥爭。

山雨欲來風滿樓,在政治風暴來臨之前,宋廷發生了這樣一件耐人尋味的事件:因高錫與後晉開運進士、知制誥張澹二人之間齟齬不和所引發了一場政治鬥爭。

據《宋會要輯稿》補充,參與此次活動的人員還有同為知制誥的趙逢,據孟二冬先生考證他與高錫俱為後漢乾祐二年及第進士。陶榖、趙逢、高錫是太祖朝唯一三個有史料記載直接與趙普結黨的高階官員。此三人同時出現在同一事件內,這絕對不是一個巧合,趙普定是難逃干係。

中書與樞密院職責不同,範質與趙光義的政治鬥爭也開始了!

趙普指使同黨對盧多遜進行打擊

張去華所訴者包括在太祖朝攻擊趙普最勤的後周顯德三年進士盧多遜,這是否為趙普授意不得而知,但是考慮到多遜知制誥,與趙普不協的關係,以及盧多遜在趙普任樞密使時就與其不和的傳聞,這一切也就顯得意味深長了。

張澹晚附會盧多遜使獲晉用,二人的關係自是不言而喻。因此這件事不僅僅是太宗所言澹典書命而試以策,此蓋陶榖、高錫黨張去華以沮澹爾那麼簡單,整件事情可以看作是趙普指使同黨對與其不協的盧及其同夥的一次打擊。

中書與樞密院職責不同,範質與趙光義的政治鬥爭也開始了!

結果熟識謀策的盧多遜的應答有序、逃過一劫,這也就為以後的攻趙行動提供了可能。趙逢、高錫雖然是進士出身,但是同樣難以被前朝舊僚所容。

趙普幫助趙逢重回朝廷

趙逢在乾隆元年徵李筠一役中為避險詐傷,太祖詢問宰相時,雲誠如聖言,趙逢因此被貶。後趙逢又於乾德初重回朝廷任知制誥,乾德二年,也就是張澹被貶黜後不久他又遷為樞密直學士。言多抵詰,縉紳目之為鐵橛的他,以宰相為首的後周舊臣一定是一以貫之的排斥,他能在引起皇帝盛怒之下重回朝廷,趙普必然出力不少。

高錫在後周任蔡州防禦推官,北宋建立後他辭官進京,後雖經範質引薦入宋廷作官,但考慮他睚眥必報的性格,對於曾經不利於其侄高冕升遷的範質必定也是心存芥蒂。此後,他被貶黜地方後又有貪汙失節之行,遭一貶再貶,可見此人實是卑陋齷齪之輩。

中書與樞密院職責不同,範質與趙光義的政治鬥爭也開始了!

後周遺臣也並非鐵板一塊,陶榖、趙逢、高錫他們本身的品行不端,都為同朝舊僚所不齒,投靠趙普就成為意圖希進的他們最好的選擇。趙普不由科第,寡學術又飛揚跋扈的性格也難溶於以進士為核心的後周遺臣。部分後周遺臣與趙普之爭所掩映下的實際上是自後唐其所展開的文吏與文士之爭的延續。

文士群體難得重用的原因

當然,所謂文士群體,也並非全為科舉及第者,例如宋初名臣張昭、王祜並非進士出身,但是他們熟識典章制度、文采出眾,有操守、知禮節,當然也屬於文士系列,但是這隻能屬於個別現象。儘管文士與文吏的界定很困難,但是否經由科第仍是其中一個較為分明的分水嶺。

因為此事涉及到建隆二年狀元張去華,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太祖朝進士難得重用的原因做一簡明的解釋。張其凡先生認為太祖朝對中進士的文人並不重用,根本原因還是其缺乏吏治才幹,本人不能完全認同。

中書與樞密院職責不同,範質與趙光義的政治鬥爭也開始了!

這一人群是否具有吏幹,需在實踐中得以證明。事實證明,王嗣宗等人在地方都有不俗表現,以缺乏吏治才幹來概括這一群體未免失於偏頗。

太祖本朝進士之所以未受重用一是本身人數少,成才的人數相對就會更少,李裕民先生就指出太祖朝在進士錄取數量上,仍然繼承五代的政策。

二是數量少的同時又對官員親屬考試要求嚴格,建隆三年以後又切斷了門生與座主的聯絡,因此及第者鮮有朝中引援,也無力形成同年政治集團。

三是處在後周遺臣與以趙普為首的功勳耆舊夾縫中的本朝進士,其政治空間狹小,難覓重用的良機。儘管這群進士在太祖朝缺乏機遇,但在其後也有不少升為宰執者。其中,郭贄在太宗朝登參知政事之位,畢世安在真宗朝登庸,王沔、王嗣宗則在真宗朝出任參知政事、樞密副使。

宋初進士政治運作能力稚嫩

開寶八年狀元王嗣宗在時隔四十年後得以登宰執之位,他的一句臣力不任矣,但恨天眼遲開二十年令人唏噓不已,寥寥幾筆道出了多少太祖朝進士心中苦水。這是太祖朝進士不得重要的主要原因,但是張去華卻又有不同於整體的原因。張去華父誼,長興四年與範質同年及第,並被傳衣缽於範質的座主和凝所賞識,於範質肯定會有交集。

中書與樞密院職責不同,範質與趙光義的政治鬥爭也開始了!

後漢時期,張誼又有不依附於誅滅李昉族叔李崧家族的蘇逢吉等奸佞小人的義士之舉,這些也必讓李昉以及為李崧所賞識的薛居正感懷在心。張去華在中狀元之前李昉對他的極力讚揚、被貶之後薛居正對他的百般提攜也應證了這一點。張去華貴為狀元,朝中又有援引,本可有一番大的作為。

但是,張去華分不清形勢,被高錫蠱惑彈劾張澹等人,張澹本身又是五代風雲人物桑維翰的東床快婿,與眾多宋廷朝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張去華為朝臣所鄙夷,十六年不得升遷。張去華的經歷折射出宋初進士在政治運作上的稚嫩,也可以補充說明太祖朝進士緣何不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