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作者:咖啡裡的雲

宣告: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巾幗》的配角也都很精彩。

大奶奶虛偽面具底下的陰狠毒辣,二奶奶毫無心機的直言直語,三奶奶息事寧人的善良純樸,甚至反角彭鏗兇惡又不失可愛的蠱惑形象,祥發叔那令人咬牙切齒的迂腐盲目,都閃著不少亮光。

今天談談蔣喬的大夫人殷鳳儀,可以說,是她推動著整個故事的程序。

老戲骨謝雪心幾乎是用舞臺劇的功底將殷鳳儀的陽奉陰違、自私陰險刻畫得入木三分。

所以你會覺得這個人物與周遭似乎有一種輕易隔絕開來的氣質,這種氣質,是類似於粵語長片的,很文藝範。

殷鳳儀的奸是多面的,三分虛偽,三分狠毒,還有四分的睚眥必報。

殷鳳儀是一個為了兒子而籌謀一生的母親,她的私慾裡藏了愛,愛恨情仇在眼神裡縱橫繽紛。

這樣一個人物,落敗後註定是要崩潰的。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謝雪心和雯女的對手戲緊張激烈,鬥智鬥勇,頗讓一班年輕演員黯然失色。

論心機智謀,殷鳳儀不輸康寶琦,只有更甚。

殷鳳儀是典型的“棉裡針”,表面一套,背後一套,極度可怕。

殷鳳儀和康寶琦,兩人同時作為蔣喬的夫人,實在有點“既生瑜何生亮”的味道。

殷鳳儀擅耍心機,整日明槍暗箭傷人,顛倒是非黑白,搞得家裡雞犬不寧。

她成功地操縱她身邊幾乎所有的人,引導著事態向她預料的方向發展,翻雲覆雨,盡在鼓掌之中。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殷鳳儀洞悉人性,非常擅長“對症下藥”,懂得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招數。

她瞭解蔣喬,一張“百家被”贏得他心。

她瞭解二奶奶,幾番設局便讓最單純愛著愛著蔣喬的二奶奶倒戈相向。

她瞭解三奶奶,一張“兒子牌”把善良懦弱的三奶奶壓得死死的。

她瞭解蔣家的大管家祥發叔,以“義父”之稱幾番巧言說得祥發叔對蔣必文死心塌地擁護到底。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同樣地,她也瞭解她的對手康寶琦。

只有殷鳳儀,每次都能讓康寶琦陷入險境。

殷鳳儀的微微一笑,難辨忠奸,她的一斜眼,讓看劇的我都膽寒幾分。

康寶琦與彭鏗的對立是生意和道義的對立,只有以強勢的商業手腕和不遜於男兒的氣概與魄力才能笑到最後,而康寶琦與殷鳳儀的對立卻是“被”對立。

殷鳳儀說康寶琦是她的天敵,甚至罵康寶琦是“天煞孤星”。

殷鳳儀從小就和康寶琦鬥,年輕時為了爭蔣喬這個好夫婿,年長時,又為了爭慶豐年的當家人。

殷鳳儀總是說,如果沒有康寶琦,慶豐年會如何如何好,他的兒子含著金鑰匙出生,就會繼續這光彩的人生。

所以殷鳳儀潛意識裡一直把康寶琦當作假想敵。

在殷鳳儀眼中,康寶琦搶走了蔣喬的心,搶走了她的主事地位,還剝奪了本就屬於她兒子的那份家產,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敵對關係。

所以殷鳳儀和兒子蔣必文因執念踏上了一條不歸路,這條路不成功便失敗,因而不算盡機關鬥出個你死我活來是決不可能罷休的。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蔣必文和康寶琦爭奪家產和米鋪的權力,爭取在蔣喬面前的信任和寵愛,都是殷鳳儀一手指點。

蔣必文一次次犯錯,是殷鳳儀教他如何補救。

甚至蔣必文和當時是彭鏗的女人的海棠通jian,蔣喬要將這個兒子逐出家門,是殷鳳儀先發制人,冷靜地拿起木棍將兒子先打了個半死,博得蔣喬的憐惜。

不得不說,殷鳳儀的隨機應變、有膽識有魄力,令人歎服。

一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人,一個活在古代對婦女條條框框中的妻子和母親,對她來說,還有什麼比深愛的丈夫和唯一的兒子重要。

殷鳳儀不像康寶琦,她不懂國,沒什麼大仁大愛,她只知道要把家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裡。

所以殷鳳儀對兒子的溺愛、對自己利益的維護、自私到慷慨激昂的地步,又真實地讓人覺得情有可原。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殷鳳儀也不曾就想做貪心惡人,一如她的血淚泣訴:

我以前的家是多麼開心,多麼井井有條,多麼有大有小。必正,你也好聰明,好能幹,這是事實,但你這條命生的不好,你一出生就得靠邊站,這也是事實。是,我蔣必文是不如必正能幹聰明,他刻薄寡恩,但他生的好,他的八字生的正,他含著金湯勺出世的。這關你康寶琦什麼事,你為什麼要和他爭,搞得他被老爺趕出家門,連一枚銅錢都分不到,還害得他連命都沒了!

我等看客自然知道蔣必文最後命喪火場是他罪有應得,若不是他爭強好勝、與人為惡、聽信讒言、作奸犯科,又怎會落得如此下場?

年幼的蔣必文在蔣家無疑被視為珍寶一樣對待。

長子嫡孫,慶豐年的繼承人,蔣家大少爺蔣必文一上場就惹人討厭。

蔣必文先是讓林大人捉拿逃犯康寶琦,然後再剋扣工錢,接著自以為是地捕殺雀鳥。

他表面上一錯再錯,可我一點不懷疑,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慶豐年,為了蔣家。

如果康寶琦從二十三年前便銷聲匿跡,再沒現身,蔣必文即便愚鈍,也斷不至於會變成最終火燒米倉,葬送火海的狂徒。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當然,蔣必文字性就非良善,二十年前風平浪靜,他未經世事,自然沒表現出險惡一面。

怪只怪他生母殷鳳儀護子心切,為了自己的孩兒,上刀山下火海義不容辭。

康寶琦,你沒有孩子,針扎不到肉自然不知道痛,你為了蔣喬,為了慶豐年,為了無錫的百姓,你以一個弱質女子的身份扛起戰旗,人人稱送你女中豪傑,巾幗英雄,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一個母親,那種視死如歸的眼神也會讓人不寒而慄。

這種錐心刻骨的母子情義怕也是大部分母親都能體會的。

說到底,殷鳳儀只是一個被傳統禮教束縛的小女人,正所謂“老來從子”,寵兒子、護兒子、處心積慮地為兒子謀劃,本無可厚非。

然而,殷鳳儀明知兒子刻薄寡恩、見利忘義、卑鄙無恥、難成大器,也不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去地亡羊補牢,反是一味放縱、包庇,甚至在兒子有了放棄念頭的時候加以慫恿鼓動。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從子”可以從到如斯陰險狠毒,從到完全枉顧丈夫的心血和基業,還真是極致了,可見殷鳳儀不僅是一個極端自私自利的女人,也是一個教育失敗的母親。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可能有什麼樣的孩子,上樑不正下樑歪,嬌生慣養過度溺愛的結果是不學無術,小雞肚腸,好大喜功,甚至不折手段。

子不教父之過,古今皆是。

執著是把雙刃劍,執著做對的事情,也未必能得償所願,更何況是執著做傷害人的事情。

蔣必文從敗家子到sha人放火是量變引起質變的結果,而催化劑莫過於那些零零星星的道德、義氣、誠實、正義等。

氧氣是助燃的先決條件,如果擔心星星之火早晚有燎原之勢,那斷氧才是唯一渠道,而殷鳳儀到最後也沒能明白這個道理。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獨子蔣必文死了,死在殷鳳儀面前,可她卻無力相救,雖然是咎由自取,但也依然可悲,一切都是報應,害人者終害己。

所以殷鳳儀最後還是輸了,因為有一樣,她比不過康寶琦,便是仁義之心,這是立劇之本,所以康寶琦每次都能化險為夷,贏得民心。

不知後來殷鳳儀是否意識到了自己才是把兒子推向死亡絕境的罪魁禍首(除了她,就數迂腐、愚忠的祥發叔最難辭其咎),還是因為打擊過大,生活一下子失去了軸心骨。

最終,殷鳳儀腦中的自我保護機制啟動了,所以最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完全不同於過去的端莊大方的大奶奶,一個更像是看破紅塵的出家人大奶奶。

是的,也只有拋開前塵的紛紛擾擾,殷鳳儀才能活下去。

TVB向來懂得體恤觀眾,惡有惡報,好人自有豐碑悼。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殷鳳儀雖然未能達成害si康寶琦的目標,但這也是由於編劇的好心腸,硬是弄出了許多意外阻斷了殷鳳儀的sha人大計,助康寶琦力挽狂瀾。

但現實世界中,除非真的有上帝這麼一個全人類的編劇在左右命運的軌跡,否則結果往往可能就是壞人奸計得逞,好人身敗名裂。

忽然想起周星馳經典電影《九品芝麻官》。

劇中包不同告誡包龍星:

你要做清官,你就要比貪官更加奸!

因為做清官就意味著與貪官為敵,要與他們鬥爭。

清官如果不夠貪官奸,就會輕而易舉地被貪官害si,讓貪官把持朝政,最終也使黎民百姓遭殃。

所以為己為人,清官都要學習權謀之術,而且要比貪官學得更加好,才能剪除妖孽,造福人民。

否則,就是“好人搭臺,壞人唱戲”。

我們現代做人也是一樣的,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有心機不一定是壞人,沒有心機就一定是愚蠢。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康寶琦算是絕對的好人了,但如果她不用心機保護自己,早就被害si一百次了。

即便如此,她還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因為她的善良讓她不主動去剷除壞人,說難聽點,這叫“姑息養奸”。

也就是電視劇,有主角光環,有編劇庇護。

在現實生活裡,明知壞人不會放過自己,明知壞人掌權將敗壞整個家族,讓百姓遭殃,卻仍然對壞人不管不問,只是被攻擊得緊時才奮起反擊,結局不容樂觀。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所以,透過殷鳳儀和康寶琦這兩個人物的對比可以看出:壞人的權謀與好人的權謀的不同。

壞人的權謀害人的時候就深謀遠慮,做正事的時候往往鼠目寸光。

好人也算計人,但算計的是壞人,而好人的權謀,不僅能自保,還能興家業,強國家。

人心險惡,而富貴之家的鬥爭尤為慘烈。

縱觀整部劇,命運跌宕起伏,瞬息萬變,不曾給過任何一個喘息的機會,也成就了無錫這群風雲人物的傳奇歷史。

《巾幗梟雄》:她用舞臺劇的功底把“奸”的多面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