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西夏興衰三百年——德明守成和元昊立國

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李繼遷死前,將長子李德明招至榻前,將定難軍首領之位傳給他,並囑咐他一定要停止和宋朝的戰爭,主動請降,但是絕不可以如同李繼捧一樣,獻土歸附。李德明叩首應允。

李德明嗣位後,立即向契丹、宋朝遣使奉表,說明臣服歸順的意願。遼聖宗加封李德明為西平王。

景德三年(1006年),李德明專門遣使向宋朝獻上歸附誓表,並以歸順是李繼遷生前的遺願,主動要求將誓表奉入盟府,以達成父親的心願。宋真宗大加讚賞李德明,授其為特進,檢校太師、侍中,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國,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藩落等使、晉封西平王,食邑六千戶,食實封一千戶,賜“推忠保順亮節翊戴功臣”號。並額外賜銀一萬兩、絹一萬匹、錢兩萬貫、茶兩萬斤,允許在邊境設立

榷場。李德明以恭順的姿態,獲取了大量的實際利益。

西夏興衰三百年——德明守成和元昊立國

大中祥符元年、遼統和二十六年(1008年),見宋朝有將李德明拉攏入己方一邊的趨勢,於是搶先遣使冊封李德明為夏國王。宋朝也甘落後,加封李德明為守正功臣、中書令,增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自此,西夏雛形建立。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李德明在國內私自追尊其父李繼遷為應運法天神智仁聖至道廣德光孝皇帝,廟號武宗,但是不許透露給契丹和宋朝知道。

在停止和宋朝開戰的同時,李德明將主要精力放在開拓西陲之地上。自景德四年(1007年) 至明道元年(1032年),在二十五年裡,西夏五次對河西用兵,和吐蕃、回鶻連年作戰。經過曠日持久的戰爭,終於在天聖六年(1028年),李德明以長子

李元昊領兵出征,消滅了

甘州回鶻。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再次出兵,攻取西涼府(武威),消滅了吐蕃六穀部,報了三十年前李繼遷被潘羅支偷襲傷重而死之仇。

至此,西涼府(

甘肅

武威)、甘州(甘肅

張掖)、瓜州(甘肅

安西)、沙州(甘肅

敦煌)等地都落入西夏之手。夏國勢力範圍西擴至玉門關,整個河西走廊都被佔據。李德明執行的“依遼和宋”政策,使得西夏和契丹、宋朝得以和平相處。契丹和宋朝都不斷升遷他的官職爵位及封號。

早在天禧四年(1020年),李德明就認為舊都西平府(寧夏靈武)位於四塞之地,沒有天險守衛,不利於防守,不如黃河以北的懷遠鎮地勢有利。於是在當年遣大臣賀承珍督率大批勞役工匠,北渡黃河,在懷遠修建新城,營造城闕、宮殿、宗社、籍田,完工後將國都遷往此處,改名為興州(今寧夏銀川)。

天聖六年(1028年),在長子李元昊立下消滅甘州回鶻的大功後,李德明正式冊立

李元昊為太子,並立其生母衛慕氏為王后,開始顯露出其欲進一步稱帝建國的用意。

西夏興衰三百年——德明守成和元昊立國

明道元年(1032年)五月,宋仁宗下詔,以定難軍節度使、西平王李德明三十年來對宋恭順謙謹,嚴守臣節,特晉封李德明為夏王,使用車服旌旗規制僅下天子一等,加食邑一千戶。 當年九月,李德明命太子李元昊率大軍征伐涼州,並依據攻克,消滅六穀部,徹底為父親李繼遷報仇雪恨。西夏的疆土拓展至西域,統治 統治範圍更擴大到銀、夏、綏、宥、靈、鹽、甘、涼八州之地。李德明三十年殫精竭慮、用心苦,“附遼和送宋”,終於積攢下不俗的實力,和建立起相對強盛的國家基礎。

明道元年(1032年)十月,就在李德明萬事俱備、準備稱帝建國的時候,卻突然患病,並很快病重,十一月,李德明在興州去世,年五十一。

宋仁宗聞報李德明去世後,為其輟朝三日,並在東京(開封)為夏王李德明舉哀致奠,並追贈李德明為太師、

尚書令兼

中書令。夏王太子李元昊依據李德明的遺詔繼承西夏王位,不過還要得到契丹、宋朝的批准和使者前來封授才能正式繼位。

宋明道二年(1033年),剛剛繼位的李元昊以“明道”年號中含有其父的“明”字,所以自作主張把明道改為顯道,最後乾脆自建年號廣運,並在國內下達了“禿髮令”,恢復党項舊俗。李元昊廢棄李姓,改姓嵬名氏,把興州升為興慶府,從各方面做好了建國稱帝的準備。

為了鞏固後方,和懲罰吐蕃各部歸向宋朝,景祐二年(元昊廣運元年,1035年),元昊出兵進攻

青唐城。次年十二月,元昊擊敗

河西回鶻各部,再率軍西攻瓜州回鶻,攻克沙州,再回軍佔領

肅州(今甘肅酒泉)。至此,元昊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各州,甘州回鶻部對河西等地的統治結束。

宋景祐五年(寶元元年、1038年)十月十一,元昊在大臣

野利仁榮、楊守素等擁戴下,在

興慶府南郊築壇登基,自稱皇帝,國號稱大白高國(遼、宋稱西夏),改元為天授禮法延祚。大封群臣,追諡祖父李繼遷、李德明諡號、廟號、墓號。封野利氏為皇后,立長子寧明為皇太子。

宋寶元二年、夏天授禮法延祚二年(1039年)正月,元昊以臣子的身份,向

宋仁宗上表,要求宋承認他的皇帝名號,自己則可以向宋稱臣。

宋朝嚴詞拒絕了元昊的要求,並下詔懸賞捉拿“趙元昊”,獻其首級來歸者授定難軍節度使、夏州刺史。於是宋夏關係破裂,之間的戰爭終於不可避免地爆發。

西夏興衰三百年——德明守成和元昊立國

宋康定元年、夏天授禮法延祚三年(1040年)正月,宋夏在延州(今陝西延安)附近三川口爆發大戰,夏軍擊敗宋軍;宋康定二年、夏天授禮法延祚四年(1041年)四月,宋夏在鎮戎軍(今寧夏

固原)東南

六盤山好水川會戰,宋軍損失慘重;宋慶曆二年、夏天授禮法延祚五年(1042年),宋夏於鎮戎軍西北展開

定川寨之戰,宋軍再次敗北。元昊攜數勝之勢,有“朕欲親臨渭水,直據長安!”之語。

宋朝因與西夏開戰,把之前對西夏的“歲賜”停發;邊境

榷場關閉,西夏雖然戰爭獲勝,但是經濟遭受大大打擊,境內生活日用品逐漸斷絕,物價飛漲,民窮財盡人怨沸騰,國民困苦不堪。

元昊見發動戰爭得不償失,於是向宋朝試探著求和。宋朝也因與西夏開戰損失過大,也有停止戰爭的意願。於是,宋夏開始展開和議,經過一年多的使臣往來溝通,夏授禮法延祚六年宋慶曆四年、夏授禮法延祚七年(1044年)六月,夏宋和議達成:宋每年用二十五萬五千萬銀、絹、茶等賜西夏,恢復邊境榷場,西夏使臣可以在宋東京館驛從事買賣。元昊以“夏國王”的名義向宋稱臣,歸還歷次戰爭中的宋軍戰俘。

宋夏戰爭爆發後,遼興宗耶律宗真因宋軍屢敗,所以想借機訛詐宋朝,宋為了避免兩面受敵,於是迅速促成夏宋和議,以使契丹無機可乘。遼興宗想破壞宋夏和約,要求宋朝不得和西夏議和,宋朝拒絕,遼興宗決定出兵討伐西夏,破壞宋夏和議。

夏天授禮法延祚七年、契丹

重熙十三年(1044年)十月,遼興宗親率大軍十萬,三路渡黃河深入西夏,元昊率軍迎戰,故意兵敗後退守賀蘭山,然後向遼興宗乞和。遼興宗因為元昊是自己的姐夫,於是准許和議。但元昊拖延時日,契丹軍糧草漸漸不濟,軍心不穩。此時元昊乘機縱兵突襲,契丹猝不及防,大營潰散。元昊猛攻遼興宗駐蹕地德勝寺南壁,遼興宗在亂中僅率數騎逃出。元昊俘獲遼駙馬都尉蕭胡覩和興宗近臣數十人,軍士數萬,大敗遼軍。

取得同契丹的作戰勝利後,元昊頭腦清醒,不敢繼續追擊,立刻遣使同遼興宗講和,同時,又將俘獲契丹軍士向宋朝獻俘。在對宋、遼關係的處理上,元昊顯示了善於把握時機,進退有度的政治手段。

西夏興衰三百年——德明守成和元昊立國

元昊在先後擊宋朝、契丹後,鞏固了西夏政權基業,因此志得意滿,開始轉為對內清除威脅,加強皇權。元昊為人本來就暴戾多猜疑,又好殺虐。之前外敵壓力過大,所以尚能控制情緒,一致對外。現在外部宋朝、契丹都達成和議,於是元昊為了排除國內異己,防止外戚篡權,開始實行“峻誅殺”政策,為自己的帝業掃清道路。早在開運元年(宋景佑元年,1034年)元昊的母族衛慕氏因為密謀殺害元昊,被察覺後,衛慕氏一族人都被溺死在黃河中。元昊母后衛慕氏也被賜毒酒毒死。元昊的叔父,左廂監軍使

嵬名山遇、心腹重臣

野利旺榮、

野利遇乞兄弟,都在元昊的猜忌中被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