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河慘敗,湘軍只損失6000人,為何胡林翼卻說元氣大傷!

1857年5月,翼王石達開一言不合就外出單幹,坐擁10餘萬勁旅卻不顧林啟容血書求援,九江被李續賓攻破,全城17000將士陣亡。接著,李續賓回到湖北短暫休整,而後挺進安徽,連克太湖、潛山、桐城、舒城,前鋒直抵廬州南面三河鎮,7000千餘湘軍氣勢如虹。抵達三河鎮後,李續賓開始攻打三河防線,被守將吳定規擊斃1000人,但摧毀太平軍營壘9座。此時,李續賓分兵1000給族弟李續燾,命他駐守南岸,以備增援,自己則率5000千精兵北進,準備拿下三河鎮,撕開廬州防禦陣線。11月,陳玉成、李秀成摧毀“江北大營”後,相繼率軍來到三河鎮附近,陳玉成屯駐金牛鎮、李秀成屯駐白石山,“捻軍”繞道廬州南下,切斷敵軍桐城援軍。

三河慘敗,湘軍只損失6000人,為何胡林翼卻說元氣大傷!

李續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認為可以擊敗陳玉成,於是主動出擊,卻被陳玉成包了餃子,結果5000千精銳全部陣亡,自己也血灑疆場。連同之前損失的1000人,湘軍在三河鎮共損失6000人,此為著名的“三河之戰”。此次慘敗,咸豐皇帝“不覺隕涕”,失聲痛哭;曾國藩則“哀慟慎膺,減食數日”,寢食難安;胡林翼(因曾國藩丁憂,此時胡是湘軍實際統帥)則更狠,直接“吐血不止”,直言:“以百戰之餘,覆於一旦,使全軍皆寒,此數萬人,將動色相戒,不可復戰”,又說:“三河敗潰之後,元氣盡喪,四年糾合之精銳,覆於一旦,而且敢戰之才,明達足智之士,亦凋喪殆盡。”(節選《胡林翼全集》)。可知,在湘軍實際統帥胡林翼看來,三河大戰讓湘軍元氣大傷,短期內難以恢復。

三河之戰,湘軍也就損失6000餘人,為何胡林翼卻說元氣大傷?咸豐皇帝、曾國藩也十分難過,痛不欲生的樣子?一起來看看。

三河慘敗,湘軍只損失6000人,為何胡林翼卻說元氣大傷!

01。清朝兵制與湘軍性質

努爾哈赤起兵於遼東,建立八旗制度,皇太極進一步將其完善,組建滿洲、蒙古、漢人八旗,這是清軍入關之前的主幹力量;入關之後,原明軍、農民起義軍大量來降,清朝在此基礎上將其擴建為綠營兵,作為統一全國之馬前卒。所以,清朝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八旗、綠營是國家武裝力量之支柱,由中央政府統一指揮調動,軍餉也由戶部撥給是為所謂的“正規軍”。然而,八旗在康熙年間戰鬥力下滑明顯,綠營充當絕對主力;乾隆時期,綠營也不得力,鎮壓叛逆亂基本靠地方團練武裝(私人軍隊)。金田起義後,八旗、綠營均已不堪重任,壓根不是太平軍對手,咸豐為此不得不允許地方官員、士紳興辦團練,協助朝廷剿滅太平天國。湘軍,脫胎於“湘勇”的一支私人武裝力量,士兵由將官招募,軍餉也由將官自籌,他們只聽從直屬上司指揮,朝廷無法染指。出於維護中央集權需要,朝廷利用湘軍之同時也極力限制其發展,以免形成軍閥。所以,湘軍總體規模不是很大(至少在“江南大營”第二次被摧毀之前是如此),曾國藩在衡陽編練湘軍水陸兩師,人數僅為17000人,其中還包括後勤人員。

三河慘敗,湘軍只損失6000人,為何胡林翼卻說元氣大傷!

02。湘軍派系與李續賓部

嚴格意義上講,湘軍並非是曾國藩一人領導,他只是名義上的最高領袖,實則無法控制湘軍各派系;湘軍之所以團結,是出於共同利益需要,而不是有制度上明文規定。太平軍興起不久,江忠源、羅澤南、王鑫、席寶田等相繼編練“湘勇”;曾國藩後來居上,在衡陽編練軍隊,起初也是叫“湘勇”,後則為“湘軍”;胡林翼也編練“湘軍”,他讓鮑超去幹,取名“霆軍”。可以說,湘軍內部派系很多,大小十幾股,彼此之間並沒隸屬關係,他們能夠合作,除了利益,就得看個人之間的感情如何了。例如,王鑫就不買曾國藩的賬,他編練湘軍早,看不起後起之秀的曾文正。當時,曾國藩可以調動的陸軍直屬部隊就九帥“吉字營”,可此時尚未成規模。但是,曾國藩與胡林翼、羅澤南是鐵哥們,尤其是與羅澤南關係最好,是穿著同一條褲子的哪種。羅澤南是著名的理學名臣,晚清勵志一哥,其陣亡武昌後,所部由徒弟李續賓統帥。所以,李續賓也願意聽從曾國藩指揮,算是其準直屬部隊,可如今傷亡殆盡,曾、胡豈能不傷心呢?

三河慘敗,湘軍只損失6000人,為何胡林翼卻說元氣大傷!

03。三河敗亡後,曾、胡手頭可用之兵不多

準直屬部隊李續賓部老湘軍孤軍深入皖北,在三河被包餃子,全軍覆沒,主將陣亡,這對曾、胡之打擊非常大。李續賓除了聽從曾國藩,更願意服從胡林翼調遣指揮,畢竟胡之能量太大,權謀手段很高,這是曾這書呆子所無法比擬的。三河敗亡之後,舉目望去,曾國藩、胡林翼能夠直接指揮的就三支部隊,一是在江西吉安初露鋒芒,善於玩“龜殼戰術”,由九帥曾國藩統領的“吉字營”;二是名氣不斷上升的鮑超部“霆軍”;三是彭玉麟長江水師。然而,此時的“吉字營”、“霆軍”還沒成規模化,兩支部隊總兵力8000左右,且尚未經過大血仗、惡仗,能否擊敗太平軍大有疑問;彭玉麟水師4000餘,陸戰不得力。當時,力量比較強大的湘軍是劉長佑部,此人統帥“救火隊長”江忠源留下之“楚勇”(此時兵力一萬餘),麾下將士驍勇無敵,可對曾、胡並不是絕對服從,且清朝還有意識地在他們之間製造矛盾。例如,當曾國藩還在為地方督府一職苦苦哀求咸豐時,朝廷升劉長佑為直隸總督,是為封疆大吏之首。換句話說,曾、胡壓根指揮不了劉,官職比不過就算,感情還很一般。

三河慘敗,湘軍只損失6000人,為何胡林翼卻說元氣大傷!

04。安徽局勢逆轉,湘軍“東征金陵”計劃受挫

九江被攻破後,胡林翼便擬定“東征金陵”計劃,從湖北、江西進軍安徽,奪取長江中游咽喉要地安慶,進而順江而下,直搗金陵,奪取“滅賊首功”,增強自己在清廷中之話語權。曾國藩此時丁憂在家,咸豐也不理會他,可曾與胡關係很好,也參與策劃“東征金陵”。三河慘敗,6000精銳喪命,悍將李續賓陣亡,鮑超、多隆阿則從安慶撤兵,使得安徽局勢逆轉,曾、胡倆人“東征金陵”之計劃受挫。當時,安徽境內可用之軍隊就兩支,即是鮑超“霆軍”、多隆阿八旗馬隊,總兵力一萬左右,而陳玉成、李秀成、“捻軍”合計兵力十餘萬,是碾壓式優勢。若是李秀成不儲存實力,捨得下血本,不惜一切代價與陳玉成聯合攻打鮑超、多隆阿,二郎河之戰也許就是另一個三河大捷了。鮑超、多隆阿雖然在二郎河以逸待勞,成功擊退陳玉成軍團,可也沒能改變安徽局勢;沒過一個月,陳玉成就擒拿安徽巡撫李孟群,送他去見閻王了。可以說,曾、胡此時元氣大傷,沒了東征之實力,若不是“江南大營”威脅天京,最終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三河慘敗,湘軍只損失6000人,為何胡林翼卻說元氣大傷!

從上述可知,作為私人武裝的湘軍人數不多,且內部派系林立,曾、胡倆人所能直接指揮控制的兵力不多,總計2萬左右(1858年之前)。三河敗亡,6000將士殞命,悍將李續賓陣亡,兵力損失近三分之一,湘軍短期內喪失了“東征金陵”之能力。就此而言,胡林翼說三河慘敗,6000將士陣亡,確實是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