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咱們對聖旨的印象可能大多數來自影視作品,一個趾高氣揚的太監手捧一卷金燦燦的黃綾,環顧眾人拂塵一揮,高喊一聲:“聖旨到,某某接旨!”於是眾人皆惶恐肅穆,跪下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再看這太監將聖旨展開大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為古裝劇聖旨可是讓劇情發展的重要推手,它既能點開劇情(比如男主一家被奸臣所害,皇帝昏庸降下聖旨滿門抄斬,只有男主逃走),又能推動高潮(上一秒還是階下囚,下一秒就是人上人,身份變化比翻書還快),再就是收尾(反派窮途末路,聖旨一錘定音)。甭管這古裝劇是喜劇、愛情、宮鬥還是紀錄片,只要和朝廷、官員扯上關係,都離不開這聖旨。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說起聖旨,我們的腦海中肯定浮現出上面這個圖片)

正因為出現的次數實在是太頻繁,存在感太高,導致一提起聖旨我們馬上想到的就是黃綾一塊,軸柄兩根,小太監開頭必定是那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但事實真的是如此麼?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元世祖聖旨金牌,可見聖旨並不侷限於絲綢,其他材料都可以)

恐怕未必,在古代聖旨外形多變,並不僅限於金黃色的一卷布,它可以是紙張、絲綢甚至是鐵片(畢竟古代君王富有四海,人家說什麼就是什麼,只要君主願意,隨便什麼東西都有其法律效力)。而聖旨最初也不叫聖旨,《中國聖旨大觀》對聖旨說法的演變進行了闡述:上古時期,君主所釋出命令的名稱各有不同,炎帝見嘉禾,所以他所下達的命令被稱為“穗書”,黃帝見景雲而作“雲書”,少昊作“龍鳳書”,帝堯作“龜書”,這些都能算是早期的聖旨。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們所釋出的“聖旨”按照類別被分為“命”或“令”(比如說曹操的求賢令),一直到宋代,人們才普遍把皇帝的命令稱之為“聖旨”。

“聖旨”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朝蔡邕的《陳政事七要疏》中:“臣伏讀聖旨,雖周成遇風,訊諸執事,宣王遭旱,密勿祗畏,無以或加。”不過這只是蔡邕對皇帝命令的一種尊稱,並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在宋朝以前不可能出現太監扯一嗓子喊“聖旨到”這樣的場景,頂多來一句:“皇上(或大王)有令!”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聖旨的讀法和寫法都有講究,您注意看皇帝也不總是“詔曰”,上面的聖旨可是“敕曰”!)

其次太監的讀法也大有問題,開頭這八個字的斷句就不對,影視作品一般斷句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實際上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強調皇帝乃天命所歸,代天行令。在書寫上也很有講究,這八個字並不在同一列,第一列寫“奉”,第二列頂格寫“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四個字放第三列,其高度比第二列的“天”字要低一格。而且並不是所有的聖旨都以這八個字開頭,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規矩。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楚漢傳奇》裡秦始皇的遺詔,問題槽點一大堆,您能看出來有哪些錯誤麼?)

秦始皇一統天下,決定創立名號為“皇帝”,並自稱“朕”,規定命為制,令為詔(這就是聖旨的前身),雕刻傳國玉璽來證明自己奪取天下的合法性。漢承秦制,在秦始皇的基礎上做了細化和補充,建立起了完備的皇帝制度,皇帝自稱為朕,臣民尊稱為陛下。東漢蔡邕在《獨斷上》就記載:“漢天子正號曰皇帝……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也就是說皇帝所下達的命令有四種,分別是策書、制書、詔書和戒書(比如說漢文帝曾經頒佈《議佐百姓詔》,景帝下達《令兩千石修職詔》)。秦漢時期一些比較重要的詔書開頭都會強調時間:某某年,由某某皇帝下令要如何如何。魏晉南北朝時期下達的詔令格式和兩漢相似,但由於朝代更迭頻繁,人心浮動,為了保證統治的穩定性很多皇帝還會在詔書中寫上“應天順時,受茲明命”這幾個字,強調自己的統治是天命所歸,你們老老實實當臣子輔佐我就行了!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唐代精美的玉聖旨,內容為皇帝封官賞爵,公告天下,可見聖旨也不一定都是黃綾黑字)

唐代的詔令由中書省起草,由門下省稽核頒佈,所以“凡制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覆奏而請施行之;小事則署而頒之。”由於是門下省經手,所以詔令的開頭往往是“門下”兩個字,即門下省告訴你要怎麼怎麼做!比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的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那皇帝自己寫好的詔令門下省是否也要蓋個戳?這倒是沒有,皇帝釋出的詔令大部分開頭就是朕如何如何,不過這一時期已經開始強調皇帝乃天子,天命所歸了,比如肅宗即位的敕令就是“朕聞聖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時”,德宗皇帝即位的詔書中也有“昊天有命,皇王受之”,其實本質上已經和“奉天承運”這幾個字沒啥區別了。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宋高宗手敕岳飛《起復詔》 紙本)

宋朝時期文官集團空前強大,所以皇帝所下的聖旨(現在可以明確的說聖旨了)必須要經過中書省和樞密院(也就還要讓宰相們過目一遍),所以聖旨的格式與唐代相同。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元代也孫鐵木兒皇帝頒給札西丹寺和尚們的聖旨)

元朝時期以蒙古語為國語,元人信仰長生天,所以在聖旨開頭的固定寫法是“長生天氣力裡,大福廕護助裡,皇帝聖旨。”一直到明朝才由朱元璋發明了“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這個說法。為了印證自己是天命所歸,老朱不但在南京建立了雄偉壯觀的奉天殿,強調他登上帝位是奉天的旨意(沒辦法,老朱的出身實在太卑賤,越是如此越要強調自己身世不凡),而且還寫了《御製紀夢》來描述自己夢遊天宮,受到三清的肯定和授權,從此以後明清兩代帝王都自稱“奉天承運皇帝”,這才是我們所熟悉的聖旨。

皇帝也並不總是“詔曰”,上文就向大家介紹了秦漢時期皇帝有策書、制書、詔書和戒書四種,而後世下發的聖旨根據內容、重要程度和場合不同其措辭也會有不同,主要有“制曰”、“詔曰”、“敕曰”三種。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制曰”是皇帝下達命令給百官時,為體現皇恩浩蕩一般都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您注意“制曰”的物件僅限於文武百官,並不下達於平民百姓。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詔曰”就是皇帝昭告天下,頒佈重要資訊給全國百姓使之家喻戶曉,一般是朝廷大典、皇帝祭祀或太子登基等重要國家大事時採用“詔曰”,物件是全體帝國成員。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敕曰”一般是皇帝給臣子加官進爵時勉勵中又帶著勸誡,希望你升官後戒驕戒躁,為帝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聖旨的結尾也並不是詔曰)

所以聖旨也得分物件改措辭,而不是一口一個“詔曰”!在很多影視作品中聖旨的最後一句總是用“欽此”二字收尾,但實際上聖旨並沒有專門的結束詞,就算有,或者是很簡單的“於兮”(意思是就這樣了),或者是“佈告天下鹹使聞知”,強調要讓所有老百姓都知道這個訊息。

說完了聖旨的文字問題,咱們來看看它的形狀和顏色,所有聖旨都是黃色絲綢上書寫著黑色字型麼?也未必。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聖旨也並不是兩根軸柄帶著黃色的絲綢,您看明孝宗的聖旨就是一卷)

首先看聖旨大部分由金色的綾錦織品和兩根軸柄組成,但天家氣度自有其威嚴,當然不可全部一概而論,如果給一品和八品官員的聖旨都是一樣的質地,怎能顯示出朝廷臣工的高低,受君主的重視程度呢?單說這軸柄,一品官員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與五品採用黑牛角軸,到了六品官以下時,你就乖乖的用木質的吧!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乾隆時期五色聖旨)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同治年間的五色聖旨,您看連字也不一定是黑的,同時聖旨上還有精美的雲紋)

綾錦也不僅僅是黃色,如果皇帝是封賞六品以上的官員,聖旨就是由紅、藍、黃、白、青五種顏色混合的絲線織成(當然了,有等級不夠高或皇帝不願意也可能讓用三色聖旨),一般來說顏色越多代表受封者的身份地位越高貴,而六品以下的官員由於品級較低,所以給的聖旨就只有黃色一種(黃色乃是君主的專用色,所以這也代表了皇恩浩蕩)。除了顏色,聖旨上還有精美的底紋,一品官員的聖旨上繡著仙鶴,二品至五品官員則繡著祥雲,六品以下的官員悲催點兒聖旨上啥都沒有……

介紹了聖旨這麼多資訊,有人肯定會挺好奇聖旨的內容是不是特文縐縐,不是文化人都聽不懂啊?按照道理來說是的,從順治時期甚至規定了不同品級官員分別對應不同的格式和字數。比如說三品官以上的聖旨開頭和結尾都是六句,中間以十四句、十二句和十句分別填寫,四品官以下字數以此類推相應減少。但這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有這麼一些奇葩喜歡頒發一些比較特殊的聖旨。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成吉思汗極為敬愛丘處機,還稱呼他為丘神仙)

比如說成吉思汗思念道士丘處機,特意發了這麼一道聖旨:“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別來,至夏日路上炎熱艱難來,沿路好底鋪馬得騎來麼?路里飲食廣多不少來麼?你到宣德州等處,官員好覷你來麼?下頭百姓得來麼?你身起心裡好麼?我這裡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癸未年十一月十五日。”這份滿滿的思念和牽掛讓我一個大男人都有點想歪了。。。。。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啥,倭寇來了?百姓們抄傢伙乾死這些矬子再說!)

這種類似白話文一般的聖旨並不少見,比如說朱元璋和朱棣這兩位老哥就極其剛烈,一個頒發聖旨說“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有地方官報告朱元璋說有倭寇進犯疆界,老朱霸氣的一揮手,讓老百姓們準備好刀槍棍棒,這些豺狼野狗來了全部殺了完事兒!老子如此剛烈,兒子也霸氣。朱棣釋出聖旨說“恁官員官民人等,好生遵守著我的言語,勤謹用工,不許怠惰。早完成了,回家休息。故諭。”頗有些霸道總裁範兒,早點幹完早點回家休息!

您以為這道聖旨很搞笑?那您就小看老四的大白話能力了,咱們來看看他下達的另一道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俺漢人地面西邊,西手裡草地裡西番各族頭目,與俺每近磨道。唯有必裡阿卜束,自俺父皇太祖高皇帝得了西邊,便來入貢,那意思甚好。有今俺即了大位子,恁阿卜束的兒子結束,不忘俺太祖高皇帝恩德,知天道,便差侄阿卜束來京進貢,十分至誠。俺見這好意思,就將必裡千戶所升起作衛。中書舍人便將俺的言語誥裡面寫得仔細回去,升他做明威將軍、必裡衛指揮僉事,世世子孫做勾當者。本族西番聽管領著。若有不聽管屬者,將大法度治他,爾兵曹如敕勿怠。永樂元年五月初五日 上鈐敕命之寶。

話說老四你真是得你老爹真傳啊!不過到底是在北方待久了,一出口就是“俺”、“恁”的,把俺都給看糊塗了!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雍正說該節省還是得節省啊,節省的孩子最可愛!)

除了勉勵百姓們抗擊倭寇,努力工作外,還有皇帝關心其御膳房的鋪張浪費問題,雍正皇帝曾經因此還專門下了一道聖旨:“諭膳房,凡粥飯及餚撰等食……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則曬乾以飼禽鳥。”不得不說雍正皇帝真是一個節儉的好皇帝,為了避免糧食鋪張浪費,還特意下了一道聖旨要求人吃不完給貓狗吃,貓狗不吃給鳥吃,這話聽起來是沒問題,但您也沒必要大張旗鼓的專門下一道詔書吧!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除了把聖旨供起來,人們還要樹碑立牌大張旗鼓的炫耀:這是皇上賞給我家的聖旨!)

那作為當事人接了聖旨下一步該怎麼辦?回答就是好好地供起來,這可是皇上專門賜給你的聖旨,你小子有這種福氣真是祖墳上冒了青煙!所以不管是誰接到聖旨後,都會趕緊放入聖旨匣中,供在祖宗祠堂裡好生供奉。還有官員會將聖旨內容雕刻成匾額或石碑炫耀,看到沒,皇帝這樣誇獎我!那如果有人沒把聖旨儲存好(發黴了或蟲蛀了)或一時大意給丟了怎麼辦?《大清律》規定:“遺失制書、聖旨、符驗、印信、巡牌者,杖九十,徒二年半;若官文書,杖七十;事幹軍機、錢糧者,杖九十,徒二年半。俱停俸。責尋三十日得見者免罪。”先給你一頓大板子,把你打得半死再流放兩年再說。

古代的聖旨內容都極富文采?其實有些滿嘴大白話,皇帝自稱俺

(如果這個太監是唐朝的,那麼這張圖裡有多少個錯誤呢?)

介紹了聖旨這麼多知識,可能大家對聖旨也有了一番瞭解吧?最後問大家一個小問題,一個唐朝的太監拿著黃色的聖旨向丞相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裡面究竟有幾個錯誤呢?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