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都被拉走了,原址只剩下一個墓坑

隨州博物館和曾侯乙墓都位於隨州老城以西的灍水西岸。就現今隨州市的發展來看,整座城市基本還是在老城基礎上擴建的,不過擴充套件的幅度很小。也難怪筆者透過九個小時的徒步,便可以將隨州城轉了一圈。隨州城以南是溳水,城市無法南擴。向西是灍水,目前城市也只在灍水西岸沿岸有小範圍發展。向東雖然面積廣闊,目前卻都處於施工階段。所以在明清老城的基礎上,新隨州市也僅僅是向北擴充套件了數公里而已。曾侯乙墓處在擂鼓墩上,“墩”顧名思義,只是一塊三四十米高的土包。因楚王曾在此擂鼓鼓舞士氣而得名。又因為此處為沙石地質,當年曾國君主乙便把墳墓選在了此處。曾侯乙墓位於“墩”的頂上,現在墓葬坑仍然儲存完好,可以看到裡面成整齊排列堆積的梓木。按照陵墓發展史來看,戰國早期王侯陵墓尚未建有地上建築,所以曾侯乙的墓坑既是他墓葬的全部了。

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都被拉走了,原址只剩下一個墓坑

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都被拉走了,原址只剩下一個墓坑

曾侯乙墓的發現,確實是中國考古史中的大事件。墓內編鐘、鹿鶴的出土。更是讓隨州這座城市獲得了“編鐘之鄉”的雅號,而鹿鶴也就此成為隨州市的標誌。隨州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成為重要城市,所以地下文物甚多。除曾侯乙墓之外,葉家山墓地又是一處重大考古發現。數十年來,由隨州出土的文物數量巨大質量甚高。然而,在那座外形酷似湖北省博的仿古楚建築的隨州博物館內,展覽文物卻也寥寥。巨大的展廳中,按照斷代分類,由原始社會至唐代為止。讓人詫異的是,古代墓葬中常見的金器玉器在博物館中少之又少。新石器時代的陶罐,皆為破碎拼接修復過的,而樣式最為多變的青銅器在這裡也十分單一和乏味,至於漆器,並沒有在這裡看到。隨州博物館的展覽,到唐代已經截止。即使是業餘人士也可以猜到,在日後一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隨州已經衰落。

筆者原文《行走隨州城記:老城文物古建遺存調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