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

玉三叉形器(圖1)

通高4。8釐米,寬8。5釐米,厚0。8釐米,1987年浙江省餘杭縣安溪鄉下溪灣村瑤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白色,有黃斑。左右兩叉平齊,各刻側面相向的神人頭像。中叉較低,有豎向直孔一個,中叉上端飾有象徵羽冠的直向羽紋,下端以陰線刻獸面圖案。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

玉三叉形器(圖2)

通高3。65釐米,寬5。9釐米,1986年浙江省餘杭縣長命鄉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嫩白色,下端圓弧,上端分叉為三,中間一叉略短,並有一上下貫通的小孔,兩側對稱,均出土於頭骨上方,應是冠帽上的飾件。此件正面微弧凸,正中部陰線劃飾簡化神人獸面像,以獸面紋和蹲踞狀的下肢組成,獸面上方刻羽冠外緣,兩邊叉上端陰刻一對神鳥。背面三叉的上端和下端的正中部位均有凸塊,凸塊上皆鑽有上下貫通的小孔。四個凸塊上均陰紋細刻兩雙圓眼和捲雲紋等獲細紋飾。全器刻紋纖細,肉眼極難辨認,為良渚玉器中罕見的精品。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

玉三叉形器(圖3)

高5。2釐米,寬7。4釐米,厚1。3釐米,1987年浙江省餘杭縣安溪鄉下溪灣村瑤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青白色,有褐斑,三叉平齊,中叉有豎向直孔一個。器的正面,三叉各飾三組羽狀紋,下部用淺浮雕琢出獸面。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

玉三叉形器(圖4)

高5釐米,寬6。9釐米,厚1。2釐米,1987年浙江吉餘杭縣安溪鄉下溪灣村瑤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白色,左右兩叉各有一相向的眼,為簡化的神人頭像,中叉為正視的神人頭像,用淺浮雕琢出凸起的兩眼。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

玉三叉形器(圖5)

高5。05釐米,寬6。8釐米,厚0。4釐米至0。9釐米,1987年浙江省餘杭縣安溪鄉下溪灣村瑤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白色,左右叉平齊,中叉略低,三叉上端刻羽狀紋及捲雲紋,中部刻獸面影象,兩面圖案略同。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

玉三叉形器(圖6)

高4。75釐米,上端寬8釐米,下端厚1釐米。玉器表受沁呈粉白色。整器平面作U字形。最厚處在下端,有豎向孔貫通。下緣在貫通孔的兩側各有一未透孔。兩側支的頂瑞各有未透孔,並與兩邊之孔相通。可知該器之功能與三叉形器同,為三叉形器的一種特有形態,為研究三叉形器的演變與功能,提供了重要佐證。此器兩面均雕琢精美繁密的花紋。兩側的上瑞為向內的側視人面紋。眼與鼻、嘴,及風字形傾飾、羽冠均清晰可見。兩側支的外緣各琢一龍首形圖案。下端為獸面紋橢圈形的眼瞼、蒜頭形鼻翼,巨大的嘴內顯露出兩對獠牙。一面獸紋用陰線刻表現,另一面的獸面眼瞼,運用了淺浮雕的技法。在已知的良渚文化玉器中,集神人獸面與龍首形諸圖形在一器,僅此一見。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