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1920年內蒙古巴林右旗舊照,作為契丹族的發祥地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聊白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920年內蒙古巴林右旗舊照,作為契丹族的發祥地

東周至秦時期 ,巴林右旗區境為燕、秦長城塞外地。主居民族為山戎、東胡族。兩漢時期 ,區境為漢右北平郡塞外地,為匈奴左地東胡盧王所轄。主居民族為漢族及東胡後裔烏桓、鮮卑族。三國至西晉時期 ,區境屬幽州外域拓跋鮮卑,乃拓跋左翼部酋猗盧駐牧地。公元315年,西晉封拓跋猗盧為代王,治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

1920年內蒙古巴林右旗舊照,作為契丹族的發祥地

東晉至北朝時期 ,區境仍屬拓跋鮮卑。公元386年,代王拓跋建國,號魏(史稱北魏),區境隸屬之。隋唐時期,區境隋為地,唐為宇文鮮卑後裔奚及契丹地,隸屬於唐河北道松漠都督府。遼代,區境屬上京臨潢府饒州。金朝,屬臨潢府路臨潢府。今旗北部為臨潢府慶州朔平縣,中部為臨潢府懷州,南部為黑河鋪。

1920年內蒙古巴林右旗舊照,作為契丹族的發祥地

蒙古帝國初期,巴林右旗區境為遼王耶律留哥所轄。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將本地封給弘吉刺惕部分族阿忽臺(火忽),稱魯王分地。 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隸屬中書省全寧路。明前期,本域以查干沐淪河為界,界西邊北、南兩小部分屬北元蒙古韃靼部;界東屬明朝外藩兀良三衛之一泰寧衛。

1920年內蒙古巴林右旗舊照,作為契丹族的發祥地

永樂二年(1404年),明朝重建三衛後,本地仍屬泰寧衛,為奴爾幹都司左軍都督府轄。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北元察哈爾部遷至西拉沐淪河流域,本境為北元大汗行都所在地。天啟七年(1627年),北元林丹汗率部西遷,本地為喀爾喀之一的巴林部駐牧地。

1920年內蒙古巴林右旗舊照,作為契丹族的發祥地

明崇禎元年(1628年),巴林部臺吉色特爾率子色布騰、侄色稜及滿珠習禮歸服後金。崇禎七年(1634年),後金將巴林部分為右左二翼,明確巴林部四至八界。順治五年(1648年),清政府設理藩院,統管邊疆地區,在蒙古建旗制,編佐領。將巴林部分為巴林右翼旗和巴林左翼旗,旗下設佐領(亦稱蘇木)。旗以上設盟。巴林右翼旗屬昭烏達盟。

1920年內蒙古巴林右旗舊照,作為契丹族的發祥地

雍正元年(1723年),置熱河廳,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稱承德府,下設八溝理事同知廳。巴林右旗屬承德府八溝理事同知廳。乾隆三年(1738年),建烏蘭哈達通判廳。

1920年內蒙古巴林右旗舊照,作為契丹族的發祥地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建熱河道,改烏蘭哈達廳為赤峰縣。巴林右翼旗屬熱河道赤峰縣。1933年,日本侵佔熱河省,以開魯為所在地建偽興安西分省,後又改稱興安西省。巴林右翼旗屬興安西省。

1920年內蒙古巴林右旗舊照,作為契丹族的發祥地

1946年,東蒙自治政府在林東成立昭烏達省。巴林右翼旗屬昭烏達省。1969年,巴林右旗隨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1979年,巴林右旗隨昭烏達盟劃回內蒙古自治區。1983年,昭烏達盟改為赤峰市。巴林右旗隸屬赤峰市。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