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何劉邦與朱元璋殺功臣,而李世民、趙匡胤不殺?他們有1本質區別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秦後,便進入了封建王朝統治。

此後的兩千多年時間,出現了數個朝代,並且湧現出了四百多位皇帝。其中有賢明的君王,自然也有昏庸的皇帝。

為何劉邦與朱元璋殺功臣,而李世民、趙匡胤不殺?他們有1本質區別

在眾多君主中,李世民、趙匡胤、劉邦、朱元璋絕對算得上具有代表性的皇帝。幾位在歷史的舞臺上頗具威名,並且褒貶不一。

但是面對功臣,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劉邦與朱元璋殺功臣,而李世民、趙匡胤卻選擇不殺,原因其實很真實。

據《史記》記載,韓信在被殺之前,曾發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樣的感嘆。好似歷朝歷代的功臣,都逃不過這樣的命運,劉邦與朱元璋更是歷史上典型的大殺功臣的統治者。

為何劉邦與朱元璋殺功臣,而李世民、趙匡胤不殺?他們有1本質區別

劉邦不但殺掉了功臣韓信、彭越以及英布,更是將八大異姓王中絕大多數人都給消滅了。但是朱元璋比他還要兇狠,不論文臣還是武將,幾乎將明朝開國功臣全部處理乾淨,真正得到善終的寥寥無幾。

然而,李世民、趙匡胤卻不同,他們幾乎沒有殺過功臣。除了有謀反之實的侯君集等人,無論是長孫無忌還是秦瓊,幾乎都得到了善終,深受統治者寵信。

趙匡胤更是統治者中善待功臣的佼佼者,王朝建立之初,趙匡胤也曾心生疑慮,害怕有人功高蓋主,搶奪自己的皇位。

為何劉邦與朱元璋殺功臣,而李世民、趙匡胤不殺?他們有1本質區別

但是趙匡胤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運用極端的手段大殺功臣,而是透過“杯酒釋兵權”讓對方主動放棄權力,最終穩固了自己的皇權。

正是因為這些事蹟,才讓人疑惑,既然可以不殺功臣就能將朝堂統治好,為何劉邦與朱元璋依然要下此毒手呢?其實他們有1本質區別。

劉邦、朱元璋與李世民、趙匡胤最本質的區別是與手下將領關係的不同,然而這種不同又與他們的出身有一定的關係。

為何劉邦與朱元璋殺功臣,而李世民、趙匡胤不殺?他們有1本質區別

李世民是皇族,他的父親原本就是皇帝,而趙匡胤雖然不如李世民身世顯赫,卻也算得上軍人家庭。二人都屬於皇室貴族,骨子裡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而這種性格也帶到了日常生活中。

在兩人還沒有成為皇帝之前,他們與功臣們便明確了上下級關係,直至他們登基稱帝,這種狀態也未曾改變。

功臣們心甘情願跪地磕頭,對待主子更是忠心耿耿,因此李世民和趙匡胤不用擔心他們會造反,只要照顧好他們的心情即可。

為何劉邦與朱元璋殺功臣,而李世民、趙匡胤不殺?他們有1本質區別

而劉邦與朱元璋卻不同,二人一個是泗水亭長,一個又當過乞丐,都屬於草根逆襲稱帝,自然會感到自卑,沒有安全感。

等到他們登基後,這種性格更是暴露無遺,而此時只有透過斬殺功臣,才能穩固皇權,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安全感。

並且在他們沒有稱帝之前,依靠的是這群出生入死的兄弟,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像是“朋友”,沒有明確的主僕之分。

也因此,等到他們完成大業後,這群人與他們依然處於平起平坐的位置,並且少了一些拘謹,更多的是“稱兄道弟”。

為何劉邦與朱元璋殺功臣,而李世民、趙匡胤不殺?他們有1本質區別

這種狀況自然惹怒了劉邦和朱元璋,這讓他們產生了危機感,而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這些功臣斬殺。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我們不能因為某件事,就將一個人的品性定性,甚至決定他們的生死。

但是不管怎樣,事情已經發生,這些歷史事件永遠都不會消失,我們要銘記歷史,不要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參考文獻:

《史記》

《資治通鑑》

(本文宣告:以上圖片均來源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以上文字均為作者原創,抄襲將追究責任,望理解!)

為何劉邦與朱元璋殺功臣,而李世民、趙匡胤不殺?他們有1本質區別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