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讀史小記:"老好人"較真勁

王旦字子明,為北宋名臣,真宗時期為相十數年,為朝中倚重。王旦生性寬厚,史稱“未嘗見其怒”,在生活中是實實在在的“老好人”。

讀史小記:"老好人"較真勁

(圖片來自網路)

王旦看淡日常飲食起居,遇到有食物不潔淨或不合口味,只是不吃而矣,從不發脾氣。家人有時和老爺子逗樂,用菸灰弄髒了肉羹,王旦便只吃飯不吃菜。家人故意問他為何不吃肉羹,老爺子從容回答,今天偶爾不想吃肉。第二次,家人又把米飯弄“髒”了,王旦只是要求換一碗粥。家中子弟投訴,廚子私藏肉食,導致大家吃不飽,王旦也只是增加肉食供應量,並不去和廚子較真。可以看出,王旦“老好人”形象在家中深入人心,家人可以故意和他開玩笑,屢屢“生事”而不會觸怒他。飲食如此,其他家事也是這樣。一次,王府修繕大門,只能開側門出入,而側門開得太低,王旦騎馬,每回都要伏身出入,但也沒有表示任何不悅。這個“老好人”面對家事得過且過,但一遇公事,便立馬換了面孔,遇事則斷,較起真勁,雷厲風行。

公元前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契丹侵犯邊境,王旦跟隨宋真宗抵達澶州前線。當時,雍王趙元份留守都城,忽患重病,形勢危急。王旦受命速返京城,代理留守重任。當時前線大戰在即,王旦較上真勁,向真宗問了一個棘手問題,“十日之間未有捷報時,當如何?”真宗默然良久後回答“立皇太子”。真宗御駕親征,如無捷報,必是凶多吉少,問及身後事,是為臣大忌,但王旦一改“老好人”做派,打破砂鍋問到底,是為國家長遠計。

王旦老成持重,有勇也有謀。宋遼結下檀淵之盟後,遼國又要求額外再借錢糧。王旦向真宗建言,這是遼國刺探虛實,可以在每年三十萬金帛之外再各借金帛三萬,但要約定在次年的定額中扣除。遼國得到額外金帛和約定後,十分慚愧,失去了氣勢。次年到約定之時,王旦吩咐,遼國所借6萬金帛不必扣除,按照三十萬常數給予,但下不為例。一緊一鬆之間,給予遼國嚴正的警示。後又有西夏“求糧”萬斛,王旦在東京備下粟米百萬斛,下詔西夏讓其自己前來取糧。西夏國主趙德明也被折服,感嘆宋國朝廷有人,借糧之事不了了之。

“老好人”不只有一副面孔,王旦於己從容、天高雲淡,於國精明、錙銖必較,可謂真宰相。

讀史小記:"老好人"較真勁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