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司馬昭在繼承人選擇上猶豫不決!為何一開始不直接立長子司馬炎

司馬昭在滅蜀過程中接受了晉公的爵位,五個月後憑藉滅蜀功勞和威望上升為晉王。當時司馬昭也選定了世子,即司馬炎。其實司馬炎在被正式確立前,還是有一些風波的,既然是回顧晉史,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司馬炎的上位史。

司馬昭在繼承人選擇上猶豫不決!為何一開始不直接立長子司馬炎

司馬炎字安世,是司馬昭的嫡長子。史書稱他為人寬厚,還是一個很有分寸的人。在嘉平年間,他被封為北平亭侯,參加工作後,他歷任給事中、奉車都尉、中壘將軍、散騎常侍、中護軍、假節。因他迎曹奐入朝為帝有功,便被升為中撫軍,新昌鄉侯。晉國建立後,司馬炎被立為世子,封撫軍大將軍,享受開府等特權。

一:司馬昭堅持立司馬攸?

話說早先年間,司馬昭一直認為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嫡長子,考慮到司馬師並沒有兒子,司馬昭便把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司馬炎的弟弟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為嗣子。司馬昭對司馬攸極其寵愛,司馬昭還多次公開表示自己只是暫時擔任相位,等自己死後天下大事應該歸司馬攸。

司馬昭在繼承人選擇上猶豫不決!為何一開始不直接立長子司馬炎

每次遇到有人討論此事,司馬昭都會堅稱:“這是景王的天下,我不能獨佔。”

司馬昭的想法一直到晉國建立,選擇世子之事迫在眉睫,但司馬昭還是中意於司馬攸。萬般無奈之下,何曾等人苦勸司馬昭表示:“司馬炎英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司馬炎髮長墜地,雙手過膝蓋,這不是人臣之相!”

不是人臣之相是什麼意思?那就是帝王!

在何曾等人苦苦勸諫下,司馬昭終於決定立司馬炎為世子。

二:司馬攸代表著什麼?

很多人肯定會糾結,為什麼司馬昭當年執意要立司馬攸,甚至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

有一個思路可以輔助我們的理解,那就是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權力交接並沒有那麼完美。

司馬昭在繼承人選擇上猶豫不決!為何一開始不直接立長子司馬炎

我們知道,司馬家族及其支援勢力,組合成了一個超級巨大的利益捆綁團體。各利益分支為了自身家族達到利益最大化,肯定是要對司馬家族有所投資的。

自司馬懿權力完全鞏固後,各大利益團體大機率紛紛會把資本投資在身為嫡長子的司馬師身上。司馬師順利繼位後,他也曾制定了一個二十人的新班底,刨去曹氏宗親姻親及利益捆綁集團之外剩下的人和司馬師,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一個巨大的核心利益共同體。

也許有人問司馬師沒有兒子,如何讓投資方放心呢?其實在司馬師剛上位左右,司馬昭已經把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如此一來,各位股東才紛紛放心地投資到司馬師身上,尋求利益最大化。

可誰知,司馬師去世太早,而接替司馬師的並非司馬攸而是嫡次子司馬昭。在司馬昭掌權下,大部分家族也會持觀望態度。反過來對於司馬昭來說,在司馬家族侵蝕魏王朝政權的過程中,他也必須拉攏曾經投資在司馬師身上的世家大族。

司馬昭在繼承人選擇上猶豫不決!為何一開始不直接立長子司馬炎

鑑於此,司馬昭一定會多次在公開場合宣稱這是司馬師的天下,未來要歸政於司馬攸。不過說話歸說話,放屁歸放屁。當司馬昭已經完全侵蝕掉曹魏後,也培養了無數投資在自己身上的家族黨羽,只要自己和自己兒子的利益團體穩固,短時間司馬師勢力是不會興風作浪的。

鑑於此,司馬昭之前經常聲稱死後讓位司馬攸,是為了維繫司馬師舊黨。司馬昭去世前正式選世子,是自己羽翼豐滿後的必然選擇。

但這麼做,就沒有後顧之憂嗎?其實不然,在二三十年後,司馬攸的兒子司馬冏,在皇權衰落之際,成為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對晉王朝打下重重一擊。八王之亂中每個人其實都是有幕後勢力支援的,而司馬冏能夠鬧翻天,好像我們能隱隱約約看到司馬師與司馬昭當年權力交接中的一些瑕疵。

三:正式上位!

鹹熙二年五月,由於司馬昭被賜享受和天子一樣的禮制,司馬炎成為王太子。八月司馬昭去世,司馬炎擔任相國及晉王。

司馬炎上位後下令,在封國內施行寬恕政策,減免一些有罪之人的刑罰,並要求封國內有關人員穿孝服居喪三日。

司馬昭在繼承人選擇上猶豫不決!為何一開始不直接立長子司馬炎

既然司馬昭早先將自己未來的路鋪好,司馬炎也沒必要再磨蹭了,該有的祥瑞說來就來。司馬炎在逼迫曹奐退位前,為了穩妥起見還是進行了一系列佈置。

九月,司馬炎封何曾為晉國丞相,王沈為御史大夫,賈充為衛將軍,裴秀為尚書令、光祿大夫,上述人皆享受開府的權力。十一月,司馬炎設定四位護軍,牢牢把握了洛陽及全國軍事權力。

此後,司馬炎命令在各地紛紛施行一些有利於人民的政策。

一時間,晉國內部一片融洽,天下歸心於晉。曹奐認為自己歷數已盡,便派遣鄭衝傳達自己禪位的決定。

司馬炎收到詔書後,根據禮節進行三次辭讓。最後在何曾、王沈等人的堅持勸進下,司馬炎正式受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