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生民立命"的和平主義者

墨子戰爭觀的內涵有深刻的人民性。

"為生民立命"的和平主義者

墨子曰:

“今欲為仁義,求為上士,尚欲中聖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當若非攻之為說,而將不可不察者此也。”

在上古,天命常常指的是社會的表現,也就是百姓生存的狀況。在墨子看來,只有順乎民意,除暴安良,此類的戰爭也並非不可以,反而是聖人之道。

墨子戰爭觀的核心就是戰爭必須服務於“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觀之,墨子為民的立場鮮明,亦非迂腐之輩可以比擬。

“非攻”是墨學的重要範疇,常常有人片面理解“非攻”為反對戰爭,這是曲解。

大家都希望和平,嚴格地說卻並非如此。和平與戰爭都是社會存在的合理形式。在戰國時代,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如果片面地反對一切戰爭顯然沒有合理的現實依據,註定會被現實否定。即使現在的國際環境,盲目於“非攻”,也是對國家和百姓的犯罪。

原因很簡單,在周王室無法控制局面的時候,戰國時期的社會是無序的,用現在的話說,社會遵循的是“叢林原則”,而現在的國際社會也是如此。

"為生民立命"的和平主義者

基於這樣的戰爭觀,墨子在戰略戰術上體現為“墨守”。

後世的誣墨者常常以“墨守成規”來戲弄墨學為保守學說。其實“墨守”有之,“陳規”卻未必。

“墨守”實際上是一種後發制人的戰略戰術,當然這種方式只適用於得民心、為民者所領導的百姓戰爭,而且大有成效。對於專制者,則沒有意義,那只是無能的遁詞,也必然失敗。

墨子的戰爭觀和戰略戰術與他的平民思想是相一致的。

《公輸第五十》是“墨守”的示範,邏輯縝密、文采豐華、思想深刻,即使相隔年代久遠,依然展現著和平主義的光芒。

“墨守”的內容包括基本的兩方面:外交與戰備。

外交是國際政治的組成,也是一種妥協的途徑,無外交,“墨守”失去和平主義的意義。另一方面,戰備是外交的基礎和保證,弱國無外交。

《公輸第五十》記述,墨子“行十日十夜”面見戰爭的教唆者公輸盤,對於公輸盤在“義”上的糊塗,墨子以“四不”論讓公輸盤啞口無言。

“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

又以“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說服了準備討伐宋國的楚王。

"為生民立命"的和平主義者

希望透過外交談判來阻止戰爭,是一種可怕的幻想。真正迫使戰爭狂人們老老實實的,就只有實實在在的實力。墨子和公輸盤的實力較量是這樣進行的。

“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固有徐。”

模擬戰爭告訴公輸盤,所謂的新式武器“雲梯之械”是不足持的。

顯然,紙上談兵還不能夠制止戰爭。在模擬戰爭中失敗了的公輸盤威脅要殺害墨子,在他看來失去了墨子的宋國也就失去了屏障。

於是墨子冷靜地告訴這位戰爭的教唆者:

“你所能想到的我都為你考慮了,我的弟子們已經使用我的方法為宋國作好了防禦準備。”

想必這時的公輸先生一定鐵青著臉,他可能得到的賞賜在這一番較量中化為烏有。

和平主義者的墨子們珍惜生民、熱愛和平。為了制止戰爭,他們摩頂放踵,置生死於度外。墨子說道:

“治於神者。眾償知其功。爭於明者。眾人知之。”

"為生民立命"的和平主義者

壺公評論曰:

仁德之心,天地可鑑,昭示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