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清初第一大文字獄到南潯詩派,這個小鎮為什麼讓人偏愛?

在清代湖州詩壇上,產生了許多頗有影響力的詩人,其中數量最多的是章氏家族,但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則是“南潯詩派”。

湖州市南潯鎮位於太湖之南,河湖環繞,從南宋時期便開始經營此地,到明清時,聲名日益興隆,成為湖州絲綢最大的交易地之一,到清末民初達到極盛時,產生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說法。

一、清初第一大文字獄

南潯在清初有一段光榮和殘酷的歷史。清初時,有一位愛國詩人方文,寫過一首《南潯嘆》,可以說很形象地介紹了南潯當時的風土和典型歷史事件,他寫道:

南潯一村當一縣,財貨雲屯商賈便。

中間鉅富者誰子,擁資百萬人所羨。

百萬金錢是禍胎,片時飛滅如浮埃。

匹夫無罪懷璧罪,盡室洙夷亦可哀。

詩雖然並不太好,知名度也不高,但是這首詩卻很形象地講述了南潯在清代時的富裕,同時也點出了一樁令人震驚的文字獄案件!

從清初第一大文字獄到南潯詩派,這個小鎮為什麼讓人偏愛?

南潯在清朝時,擁有中國最大的絲綢商人群體,南北生絲往來其中,無數財富滾滾而來,一直興盛到清朝滅亡,後來,還贏得了“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的美譽,方文的前兩聯詩句,便點明瞭這個特點,一個村子就比別處的一個縣城還要富裕。

而後兩聯,則點出了清初江南第一文字獄“莊氏史案”(或叫“明史案”)。

當湖州南潯富甲一方的時候,很多大商人都選擇讓子弟讀書,雄厚的財力,自然有良好的教育資源,所以南潯附近,出現了很多達官貴人,有“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的說法。當時,位列明末三閣老之一的大學士朱國楨,曾收集自己平生所見所聞,通讀史書,寫下了《史概》一書,並留下了一部沒有刊印的《列朝諸臣傳》,明朝亡國後,朱家家道中落,將這部書輾轉賣給了南潯富商莊允誠的兒子莊廷鑨[lóng]。

從清初第一大文字獄到南潯詩派,這個小鎮為什麼讓人偏愛?

莊廷鑨自幼失明,但他發奮讀書,想要繼承“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的事蹟,以盲史自居,因為家中財富驚人,招賢納士不是難事,他們一起對這部《列朝諸臣傳》進行補充和修訂,改名為《明書》,但尚未刊行,莊廷鑨便英年早逝,他的父親為了能讓兒子流芳百世,於是找人刊發了此書。

然而,千不該萬不該,《明史》一書中,保留了很多朱國楨的思想傾向,而且是站在亡國遺民的立場上說事,這在清初那樣敏感的時候,自然是統治者所不允許的,一旦發現,後果可想而知。

偏偏有一個因貪汙而革職的縣令吳志榮,知道莊家鉅富,臨走前想要敲詐一筆,遭到拒絕後,他懷恨在心,偶然看到《明史》一書,便心生毒計,以毀謗朝廷之罪,告了上去,這自然是大事。

從清初第一大文字獄到南潯詩派,這個小鎮為什麼讓人偏愛?

莊允誠趕緊上下打點,才算是壓了下來,他又不放心,憑藉自己雄厚的財富,將這部書回收上來,重新修改一些不妥的地方,然後再行刊出,等到吳志榮再看時,居然換了樣子,不得志的吳志榮,便帶著初版的《明史》,一路告上京城。

這一下,朝廷震驚,專門派人來查辦此案。最終,莊允誠被捕入獄,死在獄中,莊廷鑨雖然早死,也受到開棺的懲罰,莊家和朱家老小,全部被殺,甚至,連所有買賣《明史》的書攤小販、看過《明史》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連,這一案,牽連多達七百多家,讓無數人家破人亡。

莊氏史案發生之後,江南文士人人自危,文壇、史壇死水一片,沉寂了許多年方才有點生機。

二、南潯董家

當然,這件文字獄並不是針對南潯,只是清朝統治者加強自己統治地位,打壓思想的手段而已。因而南潯詩壇上,還有像黃周星、陳忱、董說等愛國詩人。其中,能夠形成詩派的,只有董氏家族。

從清初第一大文字獄到南潯詩派,這個小鎮為什麼讓人偏愛?

董家自董說開始,後代子侄晚輩中,多有著名的詩人,比如董樵、董耒、董謂瑄、董浩、董靈預等,他們的詩,各有特色,在當時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比如摘錄一首董靈預描寫農民疾苦的詩作,如下:

望雨心殊切,郊原日日晴。無雲留一線,有夢到三更。

敢冀滂沱足,難期霖霖輕。農人相嘆息,辛苦桔槔聲。

其實,南潯詩派之所以能發展壯大,人才輩出,與董氏家族世代為官分不開,因為家族的興盛可以在當地帶來一定的地位和社會聲望,後來雖然家道略有衰微,但是科舉一直不斷,再有,就是董家文學素養較好,詩人輩出,可謂書香門第。

當然,到晚清以後,南潯董家開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南潯劉氏家族,劉氏家族在劉鏞一代,成為南潯四象之首,家中財富,數以萬計,當真是富可敵國。而劉鏞的次子劉錦藻,不僅是商業巨擘,還是湖州近代詩壇上的著名詩人,可以說是南潯詩派的傳承人。

三、南潯劉錦藻

劉錦藻曾中進士,家中鉅富,他的居住地南潯小蓮莊,至今仍在,是所有到南潯古鎮遊玩者必去的地方。當然,劉錦藻雖是南潯詩派的繼承人,但與董家的詩風,已經大不相同了。

從清初第一大文字獄到南潯詩派,這個小鎮為什麼讓人偏愛?

劉錦藻的詩歌,最鮮明的是極具愛國主義情懷。他有理想,有抱負,想為國出力但又壯志難酬,他胸懷祖國,踐行“人生百歲會有死,重或泰山輕鴻毛”的態度,憂國憂民,令人佩服。

比如,他在知道《辛丑條約》簽訂時痛苦地寫道:

漫言梁敦化兵戈,貂傳星馳詔議和。

虎視鷹磷方弱食,雀羅鼠掘奈頹波。

籌邊竟說珠崖棄,互市紛來赤嶺多。

日暮新亭正愁絕,不堪舉目感山河。

此詩首聯便諷刺慈禧向帝國主義乞和,中間兩聯描繪了帝國主義對中國土地的覬覦,清政府內外交困,不禁令詩人無比憂傷,詩中所體現的憂國憂民情懷,令人佩服。

另外,劉錦藻的詩歌,也有很多描寫了南潯的風土氣息,表現著他對南潯這塊土地的熱愛和讚美,有一首《春晚信步》寫道:

雨綻新秧綠,風吹大麥黃。平蕪浮野色,古樹漏斜陽。

布穀村村喚,繅絲戶戶忙。經鄭無異術,大利只農桑。

詩中突出了南潯絲綢大鎮的屬性,描寫了南潯的美麗風景,並對農人表示了同情與熱愛。

從清初第一大文字獄到南潯詩派,這個小鎮為什麼讓人偏愛?

當然,南潯除了董、劉兩大家族比較興盛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詩人,像範鍇、溫日鑑等人。由此也足見,南潯可真是一個詩意的地方。

四、水晶晶的詩意小鎮

到了現代,我國著名詩人、翻譯家徐遲先生,便出生於南潯鎮,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這裡度過,成年後的徐遲,曾經在《江南小鎮》中,用詩一般的語言,一口氣用了66個“水晶晶的”來描繪家鄉,強烈抒發了自己對南潯的熱愛,他說:

“這個水晶晶的小鎮,水晶晶的倒影,映出這個水晶晶的世界!這是,啊!這是我的水晶晶的家鄉!”

水晶晶的南潯,有著水晶晶的詩和文化,南潯詩派雖然在歷史上沒有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也為詩壇點亮了一抹星星,讓南潯這小小的地方,沉澱了更多溫柔和詩意,難怪,小鎮裡處處充滿了詩一般的優雅。

從清初第一大文字獄到南潯詩派,這個小鎮為什麼讓人偏愛?

所以,對於江南的六大文化古鎮,我更偏愛南潯,沒有過度宣傳的喧囂,卻散發著古老而又詩意的溫柔,令人一去便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