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哈爾濱周邊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哈爾濱這座城市開埠只有一百多年,是近代中西融合城市的典型代表。在這座北國城市如果看慣了各種俄羅斯、日本建築風格的教堂、學校、商場、火車站、遺址,也可以看到明顯中國味兒的元素。他就是哈爾濱的遠郊阿城的金上京遺址,它是哈爾濱及周邊儲存的最為完好的古代都城遺址。阿城在金國建國時被稱作“會寧府”,金太祖、太宗、熙宗三代皇帝都在這裡理政,是金國名副其實的首都,不過在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到北京後,這裡便改稱“上京”。

哈爾濱周邊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哈爾濱周邊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阿城區本是個縣級市,現在已經成為哈爾濱市的一部分。但歷史上,金國在阿城建都時,哈爾濱充其量是個松花江邊的小漁村。而阿城則是“女真肇興地,大金第一都”。那時的阿城可比哈爾濱牛多了。從哈市出發到阿城大概1小時的路程,離阿城越近,代表金文化的符號就越多。所謂“金源”就是指現在的阿什河,它流經阿城全境,算是阿城的母親河,在唐宋時期它有一個很女真化的名字,叫“按出虎水”,按出虎用漢字翻譯過來就是“金”的意思,女真人的祖先世代居住於此河的沿岸,是後來金國的祖源,他們過著非常原始的漁獵生活,在金國建國之後,特別是女真人漢化之後,“金源”的稱謂慢慢取代了“按出虎水”的叫法,以至於今。

阿什河,松花江支流,這是一條很不起眼的支流,其幹流長度不過250多公里。可有誰想到,900年前,就在它流經的土地上誕生了一個令中原王朝聞風喪膽的帝國——大金國。

哈爾濱周邊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建立大金國的民族,就是生活在白山黑水間的女真人。女真人,商周時期稱肅慎,三國時期稱挹婁,北魏時期稱勿吉,隋唐時期稱靺鞨,五代時期開始稱為女真。女真人以漁獵和畜牧為生,曾臣服於契丹遼國,向其進貢。苦寒的氣候和遼闊的土地給女真人以豪勇好鬥的性格,他們對契丹貴族長期以來的欺壓行為恨之入骨,“仇恨的怒火”暗中蘊積。

在歷數遼國的罪行後,完顏阿骨打大聲宣佈:推翻遼國統治,不再屈服契丹貴族。隨後,率領手下人向遼國軍隊發動進攻。完顏阿骨打部下雖然只有2500人,但他善於用兵,以正義之師和勢不可擋之勢,殺得遼兵丟盔卸甲,屍橫遍野。

哈爾濱周邊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公元1115年春天,完顏阿骨打宣佈建國,自立為皇帝,國號大金。相傳,阿骨打在商議國號時曾說:“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亦有壞時,唯金長久不壞。”所以,阿骨打為這個新建立的政權取國號為“金”。

大金國的軍隊以少勝多大,以弱勝強,僅用十年時間,相繼攻下遼國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京大回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俘獲遼帝耶律延禧,最終滅掉遼國。其後,又一鼓作氣,攻佔開封,擄去徽欽二帝,滅掉北宋。

哈爾濱周邊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大金國最早的都城為上京會寧府,位於今天的阿城。1153年,第四代海陵王決定遷都北京。

哈爾濱周邊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滿目荒涼

在如今的上京會寧府遺址,已經難以找到女真人的遺蹟。多年前有人在距離該遺址14公里處發現一處摩崖石刻,被認定為金代早期作品。這處摩崖石刻位於阿城區亞溝鎮的懸崖峭壁上,故稱亞溝摩崖石刻。

這個石刻影象為兩幅,形象為一男一女,如夫妻並坐。男像較為清晰,可以明顯看出是一名武士,頭戴戰盔,身著圓領窄袖袍,足蹬尖頭靴,左手扶靴,右手執短劍,左腿盤迴呈端坐姿態。女像模糊不清,據專家解讀,應為一個貴婦人形象,兩手合袖,盤膝端坐。

哈爾濱周邊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有人猜測,摩崖石刻中的影象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及皇后,因為該石刻正對上京會寧府的城門。把金太祖及皇后的形象雕刻於此,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時刻看到皇城。

追尋大金王朝的雪泥鴻爪,亞溝摩崖石刻是重要的實物。從男子的穿著和寶劍的樣子可以看出,這處摩崖石刻體現了女真薩滿文化的特點。

黑龍江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29處,其中哈爾濱有7處,亞溝摩崖石刻為其中之一,十分難得。

哈爾濱周邊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本文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如侵權,聯絡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