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曾對種地一竅不通,如今卻在沙漠種出萬畝水稻,還拿下3億投資

提到研究水稻的傑出人物,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袁隆平教授。但實際上,還有一位名叫滕飛的年輕人,他在這方面的成就,不比袁老遜色。

根據《江蘇衛視》報道,滕飛曾對種地一竅不通,偶然的機會聽到在沙漠中種植水稻,他認為是一個商機,便開始投身這份事業。

曾對種地一竅不通,如今卻在沙漠種出萬畝水稻,還拿下3億投資

滕飛的創業經歷

2013年,滕飛從一位尋求投資的人口中聽說了在沙漠中種植水稻的事情,其他人覺得是不切實際的,但滕飛不以為然,他認為這很有可能是一個不錯的商機。滕飛親自來到了一片沙漠觀察,這裡可以說是很是淒涼荒蕪,他的直覺告訴自己,應該去做這件事,而且有信心做好。

在滕飛的認知中,在沙漠裡種植水稻有三大優勢:

第一個是沙漠地區從沒有被開發過,這裡資源沒有受到汙染;

第二個是沙漠土地的成本較低;

第三個是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較長,有利於水稻的生長。

結合這三點,種植出來的水稻味道肯定是不錯的。

曾對種地一竅不通,如今卻在沙漠種出萬畝水稻,還拿下3億投資

2013年底,滕飛辭去工作,開始投身到種植水稻的事業中。創業開頭難,沒有投資的滕飛,只能將自己的積蓄掏出來支撐。沒有人願意到沙漠地區當勞動力,他就鼓勵周邊的村民與自己一起去勞務。土地不夠時,滕飛就找到當地領導,請求修路和開發,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是滕飛親力親為。

在沙漠地區種植水稻的難度係數很大,滕飛團隊只能不斷積累經驗,鑽研各種技術。經過多年的努力,團隊已經擁有了4項發明,和30多項專利。慶幸的是,後期國內實現了現代化農業,幫助農業行業減輕了不少的體力負擔,大家再也不用靠人力去灌溉、收穫等。這也幫助滕飛團隊提高了工作效率。據悉,每到收穫季節,滕飛這片沙漠土地上,每畝能夠收穫600斤的水稻。

曾對種地一竅不通,如今卻在沙漠種出萬畝水稻,還拿下3億投資

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滕飛團隊一直將減少成本和提高產量和工作效率作為準則,放棄了傳統的種植方式,更大程度使用的是機械化。由於沙漠地區崎嶇不平,沙丘之間起伏可以達到20多米,為了消除這樣大的落差,滕飛團隊發明了一款鐳射平地機,工作效率是普通平地機的10倍。

為了讓規模擴大稻田規模,滕飛發現僱用村民勞務是無法滿足的,於是他想出了成立合作社,每個合作社由10戶農民組建,公司提供技術,每個合作社自己負責後期的維護,等到收穫季節,水稻再由公司全部收回。憑藉這樣的全新工作方式,滕飛很快就在沙漠中種出了萬畝水稻。不但自己創業成功,還帶領村民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曾對種地一竅不通,如今卻在沙漠種出萬畝水稻,還拿下3億投資

被人稱為第二個袁隆平

滕飛的專案很快就被外界熟知,尤其是投資人,很認同這樣的新農業方式,為此,有人很快就給滕飛團隊送來了3個億的投資,讓他繼續在沙漠土地中開拓水稻事業。後來,更是有人給滕飛取了一個特別的稱號,叫做第二個袁隆平。

積極投身到公益事業

滕飛創業成功後,還投身到慈善公益事業中,2009年成立了藍天公益組織,針對的是留守兒童群體。2010年參與玉樹救援,籌集300萬物資運輸到災區。

滕飛表示,就是救災的這個事情,讓他更加堅定了在沙漠種植水稻的事業,他稱過去自己做這個事情僅僅是為了自身利益,但經過這幾年的沉澱,他希望自己未來能夠幫助到他人,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滕飛的事蹟被大家熟知後,江蘇衛視《美好時代》欄目還特意邀請他做客,希望讓更多的人瞭解到這位年輕人。

曾對種地一竅不通,如今卻在沙漠種出萬畝水稻,還拿下3億投資

滕飛曾對種地一竅不通,到如今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農業大戶,這期間付出了多少隻有他和團隊工作人員知曉。在沙漠中種植水稻,不但可以增大水稻產量,更對未來開墾沙漠土地有意義非凡。過去大家總認為沙漠土地沒有作用可言,但如今滕飛用實際行動告知大家,不但可以開墾出來,還可以大規模發展農業。相信未來有創業精神的人,會效仿這一點,利用沙漠去種植更多的農作物。

支付寶的螞蟻森林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使用者只要在線上種植樹苗,後臺就有實際的工作人員,替使用者在沙漠地區灌溉一顆小樹。透過數年的累計,螞蟻森林的參與者早已突破5。5億,種植樹木數量超過2億顆,面積高達274畝,累計碳排放量超過1200萬噸。

不管是種植樹木還是農作物,都對環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如今國際上一直在提倡環保理念,我國作為大國之一,理應發揮帶頭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環保事業做得遠比其他國家更好,完全起到了帶頭作用。相信後期,這份事業也會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