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撒放秘訣“引”字訣:引到身前勁始蓄

引:引到身前勁始蓍(中有斂字)

撒放秘訣“引”字訣:引到身前勁始蓄

什麼叫“引”?引,引導,引誘,牽引,作為太極推手的術語,是兼有三種含義的。古人說:“兵不厭詐。”拳術原本是古代“兵技巧”的一種,是以兵法為指導思想的。

《孫子兵法·計篇》說:“利而誘之。”

《勢篇》說:“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莊子·說劍篇》說:“示之以虛,開之以利。”

這裡都可歸結為一個“引”字。換言之,“引”就是為了“動敵”但又必須像牽牛鼻子一樣,要達到“引之使來,敵不得不來”。

今以向左捋法為例,對方雙手按來,我以左前臂掤起後,趁勢用我左手採執其左腕,用我右臂尺骨近腕一側貼上其左上臂近肘處,向我左側捋去。這捋法即屬“引”之一法。如不用捋勁發放,當我把對手“引到身前”時,也恰好是我蓄勢、蓄勁達到最充分的時候,這樣就為下一步採用一種相適應的手法來進行發放作好了推備。

引要長,氣要斂,如此才能獲得“蓄之既久,其發必速”的效果。

倘使不能做到“引到身前”,那麼就形成遠距離發放,這樣若不是失效,便是收效甚微。倘若不能做到“引到身前勁始蓄”,而在引到身前便蓄足勁的話,那當引到身前時,已洩去了部分勁,勢必形成發放的勁力不夠充分。所以,必須“引到身前勁始蓄”,這樣方能使蓄勁充分、發放有力。但“引”又不限於捋法,各法皆可引。

撒放秘訣“引”字訣:引到身前勁始蓄

中有斂字

斂,即“氣斂”。《五字訣》說:“三日氣斂: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務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

這段話著重談呼吸方法,強調“氣斂入脊骨”,而不可任其散漫飄浮。這就需要透過平素勤於練習站樁和走架,來幫助積累養氣和煉氣的功底了。太極拳主張“慢中求功”,這原本就是養氣之法。養氣和煉氣的目的,是為了能在對敵運動中,氣不躁動、散漫、飄浮或滯澀。

聯絡到“引”字來論呼吸,則引為吸、為蓄,在於能自然地提得起、拿得起人。因此。在神形上必須沉著輕靈,在呼吸上必須順暢、自然,並使意、氣、勁三者合一,練到“意到、氣到、勁自到”。《十三勢行功心解》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又說:“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這些話都強調以意識支配動作,而著法動作又與呼吸、勁力能自然地合為一體。

所謂“

呼吸開合,著著有勁

”,就是指後者的自然配合,協調一致。如此始可言“以意運氣”、“以氣運身”。反之,若一味鼓氣以發力,那就成了“以力使氣”了。此外,蓄勁、蓄勢尤須講究神清、氣斂、身穩,這三者又是相互關連的,氣斂則神清、身穩,氣散則神迷、身亂。這是在推手運動中所必須注意的。

注:本文綜合整理自《太極拳論譚》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