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資料告訴你,《奇葩說》的七年之“養”

作者:小涵 編輯:謝維平

2021年的Q1季度,語言類節目引跑綜藝市場“春節檔”,各類脫口秀和喜劇節目層出不窮,情人節後接連上線的兩檔選秀節目也來勢洶洶,持續在微博熱搜榜上刷屏。面對如此豐盛的綜藝盛宴,觀眾們的取向與選擇也將更加多元化。《奇葩說7》作為語言類節目的先行者,在這樣“群雄逐鹿”的環境之中走到第七季,依然保持著不錯的資料熱度及口碑。

資料告訴你,《奇葩說》的七年之“養”

整個播出期間,

在雲合數據網路綜藝綜藝市場的市佔率和排名都穩居前列,並一直保持著語言類節目的第一名。並在2月1日和2月8日的兩週時間裡,攀升至一位。

數娛也獲悉,在3月6日正式收官之際,

《奇葩說7》已經完成了既定流量目標的130%還多,貢獻了1179 個全網熱搜詞條,其中僅微博就達到了407 個。

作為第七季的冠軍傅首爾四年磨一劍,從“灰頭土臉”的普通人,到“閃閃發光”的BB King,《奇葩說》也用七年的時間向大家展示了表達與思辨的魅力。

在決賽上線前幾天,我們對話了《奇葩說》監製李楠楠,想要看看在她的眼裡《奇葩說》的七年是怎樣走過的。

資料告訴你,《奇葩說》的七年之“養”

以“不變”養“變”

從2014年《奇葩說》第一季播出即爆款開始,到現在第七季收官,

仍然能夠蟬聯語言類網路綜藝節目霸屏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在口碑與長壽的背後,是節目組對內容品質的堅守與把控。

在李楠楠看來,“長壽網綜”並不是團隊做節目一開始就追求的目的,它更像是一個結果,“我們其實一直是秉持著多元、包容與接納的態度在做節目,鼓勵大家勇敢的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對於團隊來說,《奇葩說》的每一季都是一個新的節目。我們不追求一定要做到十幾季,我們更希望每一季都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感受和體驗。”

在第七季之中,這些“新的東西”既是節目組在“千人奇葩撈”這樣的海選形式上的變化;也是觀眾看完每一期節目和辯題之後的所得與所思。由晉級賽第四場辯題#下班後的工作訊息要不要回#,而引發的職場“內卷”大討論,和它所創造的新詞“已回未支付”,這都是第七季節目帶給大家的,最鮮活的內容。

“《奇葩說》的基礎架構就是辯論,我們希望辯論的內容能夠更加靠近每個人的生活,所以大多數辯題都是從很小的生活切面開始切入;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說一個辯題本身是值得辯論的,其實它本身就隱藏了人們在人生當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困境,辯手可以從這些經驗裡面總結出來不同的人生感悟和道理。這樣一層一層的撥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來看待整件事物。觀眾必然會產生自己的想法及共鳴,這樣一個所謂的‘收穫’就已經完成了。”

一直以來,《奇葩說》的核心觀眾群體,聚焦在18歲到25歲的年輕人之間。

這一年齡層的觀眾除了喜歡看節目,也更樂意在微博、豆瓣、知乎、抖音等社交平臺上進行相關內容的分享與討論,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傳播生態圈。

“這個階段可能是人生當中,比較自我和自由的一個時間段。大家有時間去體會生活,也可以‘胡思亂想’;這部分觀眾,也會對校園、情感以及職場的話題更加關心。《奇葩說》這樣一檔提出問題,並讓大家去思考問題的節目剛好是契合他們需求的,所以源源不斷的有這個年齡階段的觀眾在關注著《奇葩說》。”李楠楠這樣說到。

資料告訴你,《奇葩說》的七年之“養”

一些上了熱搜的成年人、家庭、親子《奇葩說》辯題

新的觀眾持續進入,陪伴節目成長已久的老觀眾們卻也沒有隨即離開。雖然他們當中大多數人已經過了這個需要靠外界刺激,來啟發引導思考的青春階段,但是辯論帶給他們在思辨上的影響卻是深遠綿長的。像第七季中一些有關家庭關係,父母孩子親子關係的辯題,也都獲得了非常大的關注度。辯題內容更加真實、多元和全面,是節目能夠與粉絲一路成長同行的基礎。因此而產生的與新老粉絲們之間的追更默契,則是使得《奇葩說》每一季都能夠保持相對平穩的收視關注和話題討論度的長效穩定劑。

資料告訴你,《奇葩說》的七年之“養”

以“心”養“新”

《奇葩說7》自開播起即持續佔領愛奇藝熱播榜TOP1,於2020年第四季度綜藝市場中表現頗為亮眼。

而“奇葩大市場”海選內容的創新,也使得觀眾們有機會可以看到更多各具特色的人,在面具之下真實的想法與觀點。比如說坐擁千萬粉絲的網紅博主張沫凡,以及“Amy姐是誰”這個在一段時間內,屠榜微博、知乎、豆瓣頭條的詞條熱搜背後真正的紅人Amy姐本尊。

“這一季如果要說什麼是最有價值的,應該是節目真正關注和迴歸到生活本身。很多觀眾會說,覺得《奇葩說》是一檔很有意義的節目,但真正有意義的其實是生活本身,因此我們想從這裡出發。而“大市場”,尤其是“菜市場”,它就是一個更貼近普通生活,但又時常會發生辯論的日常場景,我們因此產生了這個概念。”談到為何在這一季一開場就引入“奇葩大市場”概念,李楠楠這樣解釋。

定了這個概念之後,《奇葩說》團隊開始思考如何讓這個“市場”裡的人物和元素變得更鮮活,於是就做了第一個決定——錄製千人大海選。他們希望能夠找到更多來自生活當中,真實且充滿活力的人。這打破了原有的選人規則與標準,創造了一個面向所有人開放的新玩法。“只要你有想法並願意表達,你就可以進入我們的海選。而海選挑選你的人,可能是導師也可能是老奇葩,你們可以直接面對面地發生對話。從這1000 個人裡面,選出的新奇葩,每個人幾乎都是千里挑一的,這對每一位來參加海選且獲勝的選手來說也是意義非凡的。”李楠楠說到。

也正是今年的千人大海選機制,一些新面孔作為新鮮血液脫穎而出。比如一直走到決賽的小鹿。

資料告訴你,《奇葩說》的七年之“養”

小鹿部分熱搜

#小鹿太有梗了##小鹿為什麼不能有燈牌裡的媽媽##小鹿女人的幽默會消解性感#……作為熱搜榜的常客,小鹿在這一季的新奇葩中應該是最早出圈的。

“小鹿其實是一個非常有積累的脫口秀演員,在來《奇葩說》之前,她已經做過上百場的線下演出了,她對與觀眾互動的分寸感和默契度的把握是非常有經驗的,只是一直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會被更多的人看見。《奇葩說》給了她一個機會,讓她可以爆發。她在節目裡的每篇稿子都是她的新創作,不是之前積累的舊段子,辯題來了,她就想去創作,並且把這些段子和節奏,全部融入進她的表達裡,這是一個非常出挑的能力。某種⻆度上來說,她的精彩表現,不僅是脫口秀演員的身份和技巧帶來的,更多的來源於她個人的能力。作為首次參賽就進入BBKing爭奪的選手,她的未來可期。”

在上週六結束的決賽中,雖然“搞笑到最後一刻”的小鹿輸給了“這個世界需要普通聲音”的傅首爾,但是在她們身上,我們看到更多的不是競爭,而是新老奇葩的傳承與延續。姜思達和肖驍這樣的老奇葩們可以隨時回到這個舞臺與大家暢談#該不該要二十歲一夜成名的機會#,新奇葩們也能夠提刀跨馬與他們正面battle且絲毫不遜色。

除了選手,在這一季的導師團中,我們也看到了和以往不太一樣的面孔和聲音。薛兆豐教授和劉擎老師的“風流無限”cp,貢獻了一系列精彩的“凡爾賽辯論”,啟發了觀眾在另一個新的維度上進行思考與探索。當經濟學的務實和入世撞上哲學的感性和浪漫,一系列奇妙的反應也就應運而生了。

在雲合數據的資料監測中,薛兆豐和劉擎的激辯也帶來了很多話題。

第七季有效播放資料最高的正是劉擎為打工人發聲的那一期,

這一期的辯題是,“下班後工作訊息該不該回”。

“一個偏個人立場,一個是社會視角,這就會發生一些基於本質和底層上理念的碰撞。而這又剛好反應了當下社會正在面臨著的問題——是更加追求個人的自由主義,還是遵從市場系統的規劃和效率?這就成為了這一季討論的比較好的一個辯題。”李楠楠這樣說道。

資料告訴你,《奇葩說》的七年之“養”

#成為偉大而不是顯得偉大#、#人是目的而非工具#,當學術和生活開始有效交融之後,劉擎老師所代表的哲學學派也就和他身上的這些熱搜標籤,一起被更多人所看到。

“這季我們想要做一些接地氣的內容,但是這不表示所有人的發言都要變成最淺的。實際上,當我們越討論普通生活題目的時候,我們越需要一些宏大的、深層的哲理去對映它。我們一直期待一位有哲學屬性的導師出現,劉擎老師就剛好填補了這個空位。”節目組其實早在邀請劉擎教授的時候,就感受到他能夠為節目所帶來新的交鋒和思考。

資料告訴你,《奇葩說》的七年之“養”

以“慮”養“優”

“《奇葩說》一直堅持為大家提供一些正向的情緒價值,我們希望大家透過節目可以獲得一些正向的安慰和快樂。這是大家都需要的,因為不會有人拒絕快樂,這就是我們做《奇葩說》的堅持和追求。我們也知道,觀眾來看節目並不是真的想要來聽什麼大道理的,我們只希望大家能夠在感受到快樂的基礎上,獲得一些感動和共鳴。”現在來看《奇葩說》的定位和價值,節目組和團隊都非常篤定。

7年前,《奇葩說》第一季播出,這是一檔比較讓人耳目一新的節目,聚集了很多新知的思考和奇葩的觀點。也正是這些“標新立異”的思想,幫助《奇葩說》積累到了第一批忠實觀眾。但是在後面幾年的時間裡,節目組也開始逐漸認識到,其實彰顯自己的特別可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給別人創造價值和意義。作為《奇葩說》新的演進方向,這樣的一份內在的轉變,也使得節目逐漸與觀眾有了更深的連結和共鳴,這也幫助節目獲取了更多的生命力。

七年的時間裡,關注《奇葩說》的年輕人們也已經交替傳承了好幾批。以前的年輕人,和現在的這群年輕人相比,不論是在眼界還是生活理念上,都有著較大的差異。節目如何走在這些年輕人的前面,時時刻刻抓住他們的想法?也是擺在節目組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現在的年輕人會更開放,面對生活更輕鬆。舉個例子來說,在前兩年我們討論的辯題是‘情敵是個綠茶,我要不要拆穿ta’,而現在大家選擇比較靠前的辯題則是’情敵是個綠茶,我要不要向ta學習’。你會從中發現,現在大家的心態已經變得非常開放和輕鬆。如何用最大的可能性使自己成⻓,並變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很多事情,他們並沒有那麼介意。”

“千人大海選”使更多生動的人走進了《奇葩說》,也讓節目組看到了,以陳小雨為代表的,很多00後厲害的年輕人。她們並不畏懼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面對這麼多的觀眾和導師,她們依然能夠完整的將自己想表達的觀點成系統的說出來。這是由這個時代所賦予她們的,更加寬廣的眼界和⻅識。

“有很多人問《奇葩說》的選人是不是有瓶頸且很難突破,這一季的千人大海選就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這群00後的孩子與我們小時候相比,他們是另外的一群人類,她們的成⻓階段和思考體驗都挺讓人驚喜。”

“沒有人永遠十七歲,但永遠有人十七歲。”這句當初在90後之間飛速流行的青春傷感文學語錄,套用在00後的身上延伸出了更深的意義。時代在不停的發展,受眾需求也在一直變化。不論是新奇葩選手的出現還是節目形式的創新,都是《奇葩說》節目組在關注到各方面的需求和聲音後做出的主動調整。

在這個時代,“奇葩”不再是“奇葩”,越來越多的人勇於,且敢於去選擇做最真實的自己。而《奇葩說》的存在,則能夠幫助這些剛踏上社會的青年們,學會拉近自己“心裡”與“眼裡”,這兩個看似遙遠卻息息相關的兩個世界的距離。

在玩笑中說些認真的話,因為沒人能夠拒絕快樂,那麼隨著快樂而來的價值也會更加被人珍視吧?

帶著這份感情前行的《奇葩說》,應該也會再次和青年們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