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個孩子為什麼需要開放內心?探索欲與好奇心,對孩子非常重要!

在開始今天這個主題進一步的探討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看似不太相關的問題:“各位家長有看過一部叫做《菊石》的英國電影麼?”這部電影的主人公

叫作

瑪麗·安寧,由英國的著名演員凱特·溫斯萊特所飾演。

許多人將《菊石》當做是一部普普通通的愛情片來看待,但其實多數國內的觀眾一定都不知道,瑪麗·安寧,

這位在電影中對世界史前恐龍考古,做出過非凡的重要貢獻的女子,其實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一個孩子為什麼需要開放內心?探索欲與好奇心,對孩子非常重要!

01

探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優秀品質

在18世紀的英國,許多地方都陸續挖出過恐龍骸骨,但當時的人們對此並未過多探求,大多數只將這些龍骨入藥使用,錯過了非常多發現遠古時期那個偉大生態鏈的機會,一直到瑪麗·安寧的出現。

她開始系統地將收集起來的恐龍骸骨拼湊完整,致使最終發現了全球第一具完整的魚龍化石,可謂是對世界史前考古學,都做出了重大而深遠的貢獻!

你能從這個例子中看到什麼?

其實它實實在在地告訴了大家“探索欲”對於人類整個文明的程序都可算十分重要,而飽滿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對孩子而言也同樣是可貴的品質。

你能想象如果一個孩子對事物沒有任何探索精神,會為他的未來帶來怎樣嚴重的影響麼?咱們簡單發散一下思維,聯鎖思考一番就能窺見部分答案。

探索欲造就了一個人是否有求知向上的能力,求知精神亦成就了一個孩子是否能夠不斷接受新興的事物與知識,在學習和生活中,一個孩子成長的關鍵便是不斷汲取和學習,將所學轉換為自己的東西,飽滿自我的人格

因此,一旦沒有探索精神,那麼

學習便

成了空談,這裡咱們可以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

一個孩子為什麼需要開放內心?探索欲與好奇心,對孩子非常重要!

02

在學習中,求索可謂最大助益

我曾經在眾多家長分享的教育案例中,看見過一篇令我記憶猶新的留言。這個家庭來自成都,是一個單親家庭,孩子由父親獨自養大,現在正在讀小學。

正因為原生家庭的缺憾,所以這個父親非常重視對孩子的關懷和教育,不只是學習上的教育,還有心理的關懷,人格及自我的樹立,以及道德觀的建立等等。

從很多角度上來說,這個心思細膩的爸爸做得其實都非常好,而他的兒子也確實在父親無微不至的關懷下,保有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樂觀處事的性格,勤學刻苦的決心,以及尊重他人的道德觀,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優秀的父親,和一個十分懂事的孩子。

但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在學習中卻出現了一個問題。他的語文背誦能力實在太過吃力,很多時候即便老師在課堂上,全面講解了一些詩詞的意思,但孩子還是無法透徹的理解,以至於加大了他背誦詩詞的難度。

而在長期背誦吃力的情況下,孩子並沒有透過主動去探尋詩詞的意思,或者向家長與老師提出更多的疑問的方式,去解決自己背誦課文磕磕絆絆的問題,這種難以理解,擔憂無法解決的情況便愈發嚴重。

於是孩子父親在苦思冥想之後,想到了一個辦法。

一個孩子為什麼需要開放內心?探索欲與好奇心,對孩子非常重要!

他開始陪孩子透過側面探索的方式去理解文字中的奧義,比如一天孩子學習了杜甫的《絕句》,父親便趁著週末,親自帶孩子去了一趟杜甫草堂。

站在草堂跟前,兒子聽著爸爸為他講述這裡與詩人杜甫的淵源,原來古時候的成都沒有這些高樓大廈,從草堂遠眺就能一眼平川地看見遠方的西嶺雪山,開啟門就是一望無際的河道,停泊著從東吳駛來的客船。

此情此景就在眼前,立馬便調動了孩子強烈的探索欲:“西嶺雪山是什麼樣的?哪裡是東吳啊?”

接踵而至的問題,問得父親應接不暇,於是二人回到家,打開了相關的紀錄片,一起一探究竟,從這之後,孩子便將“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銘記於心了。

03

探索欲,需要用具象的事物去激發

由此可見,只要當孩子對自己學習的知識,有了強烈的求索慾望,願意透過多方渠道去儘量理解及深入瞭解,就不怕他們對此的認知和學習不紮實

而一個孩子要怎樣才能擁有強烈的探索欲,其實上面的故事已經說明得很清楚。

並不是說咱們都要為了孩子背誦一篇詩詞或課文,帶他們去實地觀察,那樣實在是太不現實。我們作為父母,其實只需透過側面的方式,用具象的事物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就足以一步步達到讓他們自己探索的目的。

一個孩子為什麼需要開放內心?探索欲與好奇心,對孩子非常重要!

比如說孩子背誦一篇詩詞,咱們可以給他講述詩詞背後的歷史故事,或者作者的經歷,調動孩子對此感到好奇,再建議他們可以透過觀看紀錄片,或者翻閱資料的方式,瞭解更多。

具象化的東西往往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

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自己要看一則新聞,是想要翻開報紙瀏覽一長串長篇大論,還是直接開啟電視或者短影片,用兩分鐘的時間輕鬆瞭解?

這樣一想就能很明瞭地看出來,為什麼具象化的東西更容易調動起孩子的探索欲了!而

在側面調動孩子探索欲的時候,其實有一個非常好的方式,那就是善於用引導性的言語,激發他們去思考,去對一件事物感興趣。

比如我曾經在某篇生物老師的課堂隨筆中,看到過這樣一個有趣的例子,這節課的內容是講昆蟲,課一開始,孩子們就看到老師從玻璃瓶裡取出一隻綠油油的昆蟲,接著聽老師提問:“大家還記不記得上次咱們也講過一種綠色的昆蟲啊?它叫什麼名字呢?”在老師引導式的提問下,孩子們開始迅速地回憶:“螞蚱!”

“沒錯!”老師又繼續發問:“那我們今天來觀察觀察這條蟲子,它和咱們上週講的螞蚱有什麼不同呢?”短短几個問題,便非常有效地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大家開始爭先恐後地觀察起眼前的蟲子。

一個孩子為什麼需要開放內心?探索欲與好奇心,對孩子非常重要!

“它長得更長”、“它有兩個非常帥氣的鐮刀”、“他的身材比螞蚱更纖細”,“他的腦袋更小甚至還是瓜子臉”於是在爭相探索之下,孩子們認識並牢記了一種新的昆蟲,它就是螳螂。

04

結語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中,你是不是也十分清晰地瞭解了自己應該如何做,才能夠積極調動孩子的探索欲了呢?

那個親自帶著兒子前往杜甫草堂感受《絕句》的父親,告訴了我們,只有具象的事物,才能更為有效地激發孩子的求索心理。那位透過引導性的言語,帶動孩子們去對比和觀察的生物老師,教會了我們該如何善用語言去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孩子其實天性就喜愛探索,只是很多時候,在枯燥的課堂及固話的思維模式中,他們也會對漸漸變得思想刻板,而失去了原本能夠積極探索的契機,因此作為父母,只要我們加把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一些小小的引導和幫助,就能讓一切都變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