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是時候調整方向了

人生在世,到底該安於現狀,還是積極進取?

面對這個問題,想必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當然應該積極進取。

於是就出現兩個極端,一個是拼命進取,不惜以生命和健康為代價。年輕的時候,用身體賺錢,老了用錢買身體。

另一個是拼命進取,頭破血流,然後算了吧,在安於現狀中得過且過。

其實,人生是進還是退,有一個評判標準,那就是能不能給自己帶來價值,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如果越來越差,不論是進還是退,都是不可取的。

人生的價值在於造命,無論進退,抓住這一個目標,你才不會迷失。

具體應該怎麼做?今天我們分享3條,給大家做參考。

1

自我創造才能日新又新

很多人長大之後,還一直保留著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力求證明“三歲看大,六歲看老”的真實性,其實卻喪失了自我創造的良機。

小時候的環境良好,家教也很好,一直保留美好的樣子,並沒有不好。

小時候的環境不好,家教也不理想,為什麼要一直保留這些陰影,使自己終生受害呢?

做人,首先要有改善意識

這可以促使我們重新塑造自己的新人格,變成更為美好的新人,擺脫童年的陰影,有什麼不好?

完全不敢改變,就是“宿命論者”;勇於自我創造,才是真正的“造命者”。

溫柏博士說:“人格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僵化的,不管是在童年,還是在未來,只要憑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行動,我們每天都可以創造,並且再創造自己的人格。”

為人處事,不可以完全依照往例辦事,應該以合理的改善意識,來自我創造,以日日新,又日新來塑造自己的人生大道,才能確保生生不息。

一切秉持過去的經驗,由於未來的情境變化,可能產生若干原來有利的因素,變成不利的障礙。

因而很容易從成功的顛峰,掉入失敗的深淵,那就非常遺憾。

隨著未來的變化,我們必須依據自己所建立的原則,做合理的調整,產生一些有效的因應措施。

不是毫無原則地應變,也不是習慣性地一成不變,而是持經達變,也就是有原則地應變,才是中國人最拿手的功夫。

持經達變,就是原則有所不變,而措施則有所變。換句話說:不可不變,卻不可亂變。

是時候調整方向了

不可亂變,意指要求愈變愈好,所以變的時候,最需要改善意識。

每一次改變,都要變得比上次更好,不容許變得更糟,才是日新又新。

2

時時要求自己變得更好

那麼,凡遇著一件事,究竟應該先想變呢,還是先想不變?

我們的建議,是先想不變。

不變好不好?如果不變很好,那就不要變。

因為不變很好,一變可能反而不好。這時候一動不如一靜,維持原有狀態,比較合理。

不變不好,那就要變。這時候進而思考怎樣變才好。

意思是,找出不好的原因,再來加以合理的調整,目的在求變得更好。

錢穆先生指出:人生有三種路向。

印度人採取“無限後退”的向內展開;西方人喜歡“無限前追”的向外展開;中國人則秉持中庸的態度,不向外,同時也不向內。“當追即追,當退即退”,毅然走出中間路線,可進可退,能進也能退。

先看西方人的態度,無限向前,也無限推進。

追求逐步向前,權力逐步擴張,人生逐步充實,這時候的感覺,當然是一種歡樂愉快的滿足。

但是,向前追求固然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卻不能使自己的向前停止。

因為一旦停止向前,就會造成生命的空虛。為了避免生命空虛,勢必無限地向前推進。

問題是:歡樂愉快轉瞬成空,煩悶與苦痛接踵而來,逐步向前,等於逐步撲空。

生命的支撐點不在生命自身之內,反而安放在生命自身之外,導致知進不知退的無限前進的致命傷。

再看印度人,徹底翻轉路向,朝向人生的內部。

然而,錢先生認為:向外,有無窮的外展開在面前;向內,又有無窮的內展開在面前。

每進一步,總覺得前面又有另一步,向前前面還有更前;向後,後面還有更後。向外無盡,向內也無盡。

向前一步,撲著一個空,因而不得不再向前。而再向前一步,又是撲著一個空,因此又不能不繼續向前走。

後退一步,同樣撲著一個空,不得不再向後退,而再向後退,也同樣撲著一個空,因而又不能不繼續向後退。

錢穆先生說:向外的人生,不免要向外物上用功夫。而向內的人生,則是求向自己內部心上用功夫。

然而這裡同樣有一個基本的困難點,擺脫外面一切物,遺棄外面一切事,便可能覓不到心。

中國儒家的人生,不偏向外,也不偏向內。只依著一條中間路線而前追,但隨時隨地,都可以停止。

是時候調整方向了

這樣才能讓自己一直處在一個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狀態,心安而悅樂。

這才是中國人追求的從容境界,也才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3

全力投入但不必過分勉強

現代中國人,盲目追求西方向外推進的人生,以致傾向於權力崇拜。

傾向於無限向前,卻掉入了眼前享福的陷阱。因而急功近利,只求眼前的利益,毫無長遠的打算。

一個人應該有理想、有目標,但是不能一味只能進,不能停。

請問:為了將來,犧牲眼前的一切,合算嗎?

若干成功者心胸狹窄,容不得人,便是當年過分辛苦,才養成這種偏頗的心態。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不錯。

但是,正因為自己曾經吃苦,更需要培養寬恕的心情,以免獲得某些成功時,懷恨整人。

全力投入,盡力向前,卻不必過分勉強。因為兼顧眼前的實際情況,保持身心的健康,才能走出更長遠的道路。

人生是長期的競賽,暫時的落後,並不註定永久的挫敗。

是時候調整方向了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偶爾停頓一下,有時落後一點兒,只要不折不撓,終究有趕上去的一天。

果真趕不上去,已經盡力,當下的成就也是最好的果實。

一方面有一個遼遠的嚮往,一方面卻肯定當下即是的情境。

兩方面兼顧,既不遠離現實,也不沉溺、迷醉於現實。

能進即進,應該退就要退。但是有一個先決條件,便是“盡人事”。

已經盡人事,進固然可喜,退也問心無愧,同樣可喜。

人生在世,到底是重視過程還是重視結果?

中國人常講兩句話,一句話叫做不以勝敗論英雄,表示我們不太重視結果,比較重視過程。

但是另外一句,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那又表示很重視結果。

我們同時講不同的話,就是說過程跟結果要並重,但是隻要盡力了,就什麼都不必計較。

中國人的好處就在這裡,只問你有沒有盡力。

已經盡力了,那好壞都沒有關係。如果你沒有盡力,那好壞你就要負很大責任。

人生到最後,只要無愧於心,沒有虛度光陰,那就是很愉快的事情。

本文內容:曾教授著述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