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躺下高血壓,站起低血壓怎麼回事?這幾種情況需注意

前不久,看到一則新聞,福建一名70多歲的老大爺因為低血壓昏倒了。但這位老大爺是高血壓患者。

躺下高血壓,站起低血壓怎麼回事?這幾種情況需注意

what?高血壓患者居然還會被低血壓找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老大爺的家人也納悶,就把他帶去醫院檢查,結果更讓人疑惑。老人在站起來的時候血壓很低,最低時收縮壓小於90mmHg,舒張壓小於60mmHg,但一躺下血壓就高到嚇人,最高時收縮壓達180mmHg,舒張壓達100mmHg。

醫生說,這種高血壓叫做直立性低血壓伴臥位高血壓,臨床並不少見。

直立性低血壓,也叫體位性低血壓,這類患者從臥位轉為直立位,或頭高位傾斜大於60°時,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mmHg和(或)舒張壓下降≥10mmHg。隨著血壓快速下降,患者會出現疲乏、頭暈、目眩、暈厥、跌倒等情況,可明顯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卒中、心血管死亡的風險,還增加反覆跌倒的風險。而臥位時血壓又會高於正常值上限,表現為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

躺下高血壓,站起低血壓怎麼回事?這幾種情況需注意

1.為什麼會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與多種因素有關,如主動脈狹窄、心律失常、發熱、長時間立位或臥位以及降血壓藥物、抗焦慮藥物的使用等。

正常人當體位改變時,啟用頸動脈竇及主動脈體反射,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迷走神經抑制,使心率增快、血壓上升。

老年人由於頸動脈竇及主動脈體壓力反射減弱、心臟順應性下降等原因,直立時不能做出迅速反應,大量血液流入腹腔及下肢,迴心血量及心排血量減少,引起直立性低血壓。

2.高血壓患者的低血壓還發生在這些方面

有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大,高血壓合併體位性血壓變異(即直立性低血壓和臥位高血壓)和餐後低血壓者增多,白大衣高血壓和假性高血壓增多,且常合併多種疾病。注:白大衣高血壓是指有些患者在醫生診室測量血壓時血壓升高,但在家中自測血壓或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由患者自身攜帶測壓裝置,無醫務人員在場)時血壓正常。

(1)餐後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也叫PPH,指在進餐2h內收縮壓比餐前下降≥20mmHg或餐前收縮壓≥100mmHg,而餐後收縮壓<90mmHg,若進餐後收縮壓下降幅度雖未達到上述標準,但超過血流自身調節能力而出現頭暈、暈厥等,也屬於PPH 範疇。

PPH 的發生主要還是與基礎疾病,如糖尿病、帕金森病等慢性病有關,主要誘因是由於餐後血液大量流入消化系統及老年人自主血壓調節機制不敏感等綜合原因所致。

(2)藥物相關低血壓

還有一種情況也可能導致低血壓,叫藥物相關低血壓。

用藥造成的低血壓分兩類:一類是用藥不當,比如憑感覺吃藥,自行加藥,用藥過量造成低血壓另一類是藥物本身成分造成的。在降壓藥中,有一種叫α受體阻滯劑,它的不良反應就有可能導致體位性低血壓。針對第二種,一般醫生在配藥的時候會綜合考慮,並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3.如何預防

低血壓的危害並不比高血壓小,因此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重視低血壓。

(1)血壓監測

鼓勵患者進行血壓自測,檢測血壓之前要讓自己安靜休息5-10分鐘,如果血壓異常,需要至少等間隔1-2分鐘後再測一次,並將測量結果記錄在本子上,就醫時可以提供給醫生做個參考。

躺下高血壓,站起低血壓怎麼回事?這幾種情況需注意

(2)對症治療

①餐後低血壓患者,建議餐前飲水,減少糖類攝入,少食多餐,餐後取坐位或者臥位,避免進食時飲酒;在用餐之前,避免服用多種降壓藥物與擴張血管的藥物,可以在兩餐中間服用。在中午的時候,服用部分降壓藥物,可以對午後血壓峰值進行有效控制。

②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在起床的時候,儘可能保證體位變換速度緩慢。最好可分段進行,即從臥位變成坐位,靜坐1~3分鐘,雙足下垂,之後進行雙足上翹動作,反覆幾次後,起身站立,先交叉雙腿,之後再活動。

③合併疾病致低血壓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④嚴格按照醫囑服藥,以免出現用藥不合理的情況。血壓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需要長期堅持管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保持警惕。如果發現血壓升高或降低的幅度過大,在排除飲食、情緒、用藥不當等因素後,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