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工作十年,我跟對領導,年薪千萬

工作十年,我跟對領導,年薪千萬

我的大學同學最好的哥們小D,上週他到上海,我們一起吃了個飯,兩人聊了很久很久,直至餐廳打烊我們才結束。

我們大概有六年沒見了,畢業十年,中間見了一次。推杯換盞間,我們各自分享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他驚歎於我做數字化轉型0-1鬥智鬥勇的經歷,並且隻身一人跑去香港工作,再後來又跑去讀MBA,最後做私募的故事,對我一陣猛誇。

我也有點嘚瑟,畢業十年,確實現在的成績,我是挺滿意的。

工作十年,我跟對領導,年薪千萬

但是接下來我聽了他的故事,我。。。直接傻眼了。

他一畢業進入廈門的一家國企

(你懂的,廈門最有實力的企業都是國企)。

跟了一位領導,這個領導業務能力非常強,他跟著快速成長也升職加薪了。

這期間有個變故,他領匯出來了,自己開了家公司,問他願不願意跟著一起做,他猶豫了一週的時間,放棄國企穩定的飯碗,也一起出來了。

他們主要是做醫療器械這一塊的,研發和代理都做。我的大學同學跟著領導就是一起做BD,做銷售,那一段時光可以說是非常辛苦,每天起早貪黑跑市場,跑客戶。

慢慢地公司經營好起來了。這幾年下來,每年營業額大概有個5-6億左右。

我的同學自然而然成為了二把手,年收入+分紅在千萬級別。

聊著聊著,我已然變成了一個檸檬精,問了句:

你覺得你這十年來成功秘訣是什麼

小D:四個字,跟對領導

我:確實,但是這種領導可遇不可求啊。

小D:其實識別厲害的領導不難,但要長期跟著,那就很難了

我:誒,聽起來有故事?

小D:其實我領導性格挺暴躁的,動不動就爆粗口,當時在國企的時候,很多下屬都受不了他,我是唯一一個能跟他坐下來談談心的人,我的性格比較溫和,剛好和他互補。

再後來他創業,他也叫了很多人,最後只有我和另外兩個人一起陪他創業,但隨著創業過程中的一些波折,最後只有我在他身邊了。

其實我和他好幾次起衝突,我都想離開了,但是靜下來想想,我離開了,就沒人幫他了,他性格就那樣,還是要有點耐心。

隨著業務慢慢好起來,他性格也慢慢變好了,畢竟人只有在危機感很強的時候,會顯露出慌張憤怒的情緒,但是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人也會變得溫和舒展起來。

他現在特別信任我,幾乎公司管理的所有事都交給我。”

我:所以你現在收入大概多少?能說出來讓我檸檬下嗎

(平時我不會問別人收入,只有很好的朋友才會相互透露)

小D:固定年薪200萬+分紅2000-3000萬

我:不準備上市嗎?

小D:過個三年吧,現在現金流都蠻好的。

我:能不能給我們機構做?

小D:哈哈,可以啊!

我:按照我的估算,你們公司要是上市,再加上你的股份,你大概一上市之後身價至少有七八個億~  大哥,給我抱下大腿。

小D:哈哈,這都是後面的事了,不過我真的很感激我的領導。我一畢業就跟了他,十年來也就只有這麼一位領導。

我:這都是命!

以上為真實談話。

小D在我們這些同學裡是非常非常低調的,我們根本都不知道他的收入、職位,只知道他現在跟著一位老闆創業。

如果不是這次吃飯,我會覺得小D的職業發展應該是過得普普通通,畢竟他朋友圈從來都不發,翻了下,

這麼多年,十一條朋友圈

。還都是一些轉發,跟他個人生活沒有什麼關聯。

誰能知道他現在身價上億了呢。。。。

我好酸啊~

小D的故事讓我很想把之前的一篇文章重新梳理下。聊一聊,職場中的自家人、自己人、外人。

一、在職業發展這方面,不得不說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很大:

有些人一步一個臺階慢慢往上走,三年做主管,五年做經理,十年做部門負責人;有些人則可以在短短几年內連跳幾級,直達部門負責人或者VP;當然也有人一直在原地兜兜轉轉,幾年不得進步。

比較極端的就是像小D一樣,跟對老闆,飛黃騰達。

大家一定會好奇,為什麼人和人差異這麼大呢?

如果你去詢問成功人士,他們會將自己的成功歸結為努力、天賦或者機遇。這種話如果大家相信了,就太naive了。

我在職場中10年了,也有幾次快速升職的經歷

。透過我的經驗,其實能跳好幾級的關鍵點:

無非是勤奮、能力、情商、運氣和關係

前面四個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但不是核心。真正在一個人職業生涯起到關鍵作用的是“關係”,只是大部分成功的人都心照不宣地隱藏了這個因素罷了。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會說“XX”是“XXX”的人。

大家可以去網上搜搜那些在重要崗位上的“大佬”履歷,相信可以看到他們彼此之間有很多“關係”

工作十年,我跟對領導,年薪千萬

比如可能是在某個時間段在一個組織裡“搭過班子”,也可能彼此之間有姻親關係,又或者曾經是一個班的同學等等。

我不是說“

大佬

”都是靠關係才能上去,而是中國的能人太多了,在能力之上需要更加重要的連結,才是決定一個人能不能上位的關鍵。

我想先表述一下自己對職場中格局的認知。在我看來,

職場就是社會的一部分,準確來說是在某個範圍內的小社會

既然是社會,那麼其就一定會遵守社會的規則。費孝通先生認為中國社會是以角色關係組合起來的關係體:

“以‘

’為中心,如同石子投入水中,和別人所形成的社會關係,不像團體中的分子大家都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和水波紋一樣,一圈圈擴散出去,越來越遠,也越來越薄。

儒家最考究的人倫,所謂倫,我的解釋就是從‘

’推出去的和自己發生社會關係的那一群人產生的一路輪波紋的序差。”

而以上的知識體系,正是費孝通先生提出“

差序格局

”的基礎。

在我的理解中,“差序格局”的結構是立體的,既包含縱向等級化的“序”,也包含有橫線以“我”為中心的“差”,其中縱向的“序”具有剛性,強調的是尊卑上下的等級差異;而橫線的“差”具有彈性,則強調了親疏的序列關係。

工作十年,我跟對領導,年薪千萬

所以,以我為中心往外看,就3種人:

自家人

(離自己最近,血緣關係連結)

自己人

(離自己有些近,靠某種關係維繫)

外人

這其中凡是涉及到利益的爭取,就必然會按照這個順序來分配。所以,差序格局就是,有差別,有順序,就好比是自家人,也有先後關係。

但是自家人大機率優先於自己人。基於這樣的理論,其實職場中的“

關係

”邏輯就很簡單了。

二、首先,我們來看看“外人”

對於大部分的職場人士而言,我們都屬於“

外人

”。

簡單來說,就是老闆為了讓企業運轉而僱傭的“

人形機器

”——對,就是這個詞,雖然不好聽,但就是事實。

既然是“機器”,那麼對於老闆而言高效、低成本、皮實、能持久工作就成了“好機器”的判斷標準。當“機器”老化之後——

不管是技能被淘汰還是身體被淘汰,最簡單的就是再換一批

當老闆僱傭了一大批機器後,管理也成了一件頭疼的事情。

如何篩選合適的新機器來替換舊機器,如何保持機器的工作熱情,如何有效管理機器間協作,這些事情都要操心。

工作十年,我跟對領導,年薪千萬

所以老闆會從其中選擇一部分“

優秀

”的來進行管理,這些職位就是“

外人

”在公司中能夠爭取的職位,也是在公司裡的天花板。

所以,如果一個職場人士是“

外人

”,那麼其爭取晉升的方法就是透過努力的工作和卓越的能力,爭取到更高的職位。

比如:

小組長、主管、經理、總監甚至是部門總。

自然,對應的薪資也會有明顯的提升。

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靠能力”。

三、其次,我們來看看

“自己人”

這類人就是我們常說的職場中的老闆“

心腹

”。

對於任何一個老闆來說,身邊都需要有一波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對於這類人而言能力尚在其次,老闆更看重的是否與自己保持一致性,時刻站在自己一邊。

看到這個時候,估計很多讀者腦中會想到公司裡的一眾“舔狗”。

其實並不是所有“自己人”都是“舔狗”。

在這個層次,“

自己人

”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主要取決於老闆。

老闆本身

沒有什麼能力,那麼其“自己人”大機率就是一眾“舔狗”。

因為這類老闆自己做不出什麼有遠見性的決策,給出的方向和指導本身就無厘頭,這個時候有能力的“外人”自然能看出其中的問題,會提出質疑;

而老闆就需要“

自己人

”出來力挺自己的決定啦。這種面對錯的決策還要大力支援的人,不是“舔狗”是什麼?

但是,如果老闆本身是一個有能力大格局的人呢?

這個時候的“自己人”就是志同道合,志趣相投,水平相近,能夠和老闆平等進行思想交流的合作伙伴了。

工作十年,我跟對領導,年薪千萬

這裡舉個例子,之前暴雷的瑞幸咖啡,我覺得其背後隱藏的神州系鐵三角就是這種關係。

拋開瑞幸事件的道德和法律問題,單純從整體的操作來說真的是行雲流水,不著痕跡。

而以陸為首的鐵三角之間一定不是“外人”關係,而是“自己人”

那麼如何才能從“外人”變成“自己人”呢?

一般來說,大家要麼有較長一段時間共事的經歷,要麼就是有很深的羈絆和關係。

職場裡最普遍的方式是幫老闆“當/擋過槍”。

這有點類似於投名狀,是一個“外人”在沒有關係的情況下,最容易成為“

自己人

”的方法。因為在一個組織裡,如果在一個關鍵事件上表達明顯的傾向性,就意味著“站了隊”。

這裡最大的風險,在於看清老闆的為人。

有一些老闆用得上的時候,對下屬好言相勸,而一旦用完了就棄之如履。

當然,這種老闆很多時候也做不長,畢竟人品太差的人也不會有人願意追隨。

拿我自己舉個例子,我憑什麼能夠27歲就成為資訊中心的商業分析總監?

其中自然有我自己能力、遇到資料分析風口這些原因,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在業務部門挑戰研發時,堅定地站在了技術老闆這邊。

當時有業務部門因為研發成本分攤的事情找到總裁告狀。

那個時候研發成本是按照需求分攤到各個業務部門的,那位部門總估計是覺得研發花錢花多了,

而自己業務發展不及預期,所以想要甩鍋

工作十年,我跟對領導,年薪千萬

按照當時的分工,其實這個事情和我沒啥關係。

但時任資料工程師的我毅然站出來,透過整理資料,分析了研發成本和需求上線後的業務產出,背後撐了一把技術老闆。

雖說這件事本身就是業務無理取鬧,有沒有我這一舉動研發都沒啥問題。

但我在這件事上的站隊和行為還是得到了技術老闆的認可,開始進入老闆“

自己人

”的圈子裡。也正是因為如此,技術老闆才會支援我晉升部門總監的職位。

這種關係文化絕對不是中國特有的,國外也不能避免,甚至連文化Open的外企,也是講究這點,我之前在倫敦、波士頓的甲方那工作都是能發現這樣奇妙的關係結構。

事實上,不管是以上哪種,這類人都是老闆的“

自己人

”。

其職位往往是VP、SVP甚至CXO。

所以,作為一名職場人士,要麼

靠能力+志同道合

得到老闆賞識,要麼靠死忠獲取領導信任,只要能成為“自己人”自然也會順風順水。

四、“差序格局”的核心——“我”

這個時候可能有同學會問,小標題為什麼是我?

為什麼不說說“自家人”呢?

因為實在沒啥可說的,李嘉誠的帝國誰來繼承?

王健林的帝國誰來繼承?

這再不是職場競爭力的問題,而是投胎能力。

又或者你貌似潘安,被某個大小姐看上了,過起童話般的“

養胃

”生活,有這種能力的人也犯不著看這篇文章,所以這裡沒啥可以討論的。

在職場中,如果不屑於用勞動力,用尊嚴去爭取“外人”的職位,也遲遲等不來伯樂拉你進入“自己人”的圈子。

工作十年,我跟對領導,年薪千萬

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來做那塊核心的“石頭”。

網際網路是一個草根逆襲的行業,劉強東、丁磊等等毫無背景的人,白手開創了可以影響行業的公司,成為了有巨大影響力的商賈。

應該說,他們已經是我們這些白丁的天花板了,將自己打造成了那塊核心的“

石頭

”。

如果說這些大佬距離我們太遠,那麼可以看看自己身邊的領導。

我相信其中一定有一些人沒有背景,完全靠自己一手打拼出來的人。

這些人除了個人能力突出,處事審慎之外,一定有屬於自己的一個班子和團隊,否則不可能在組織裡站穩腳跟。

一般來說,一個公司裡要想做到總監職位,就應該有自己的一套班底,否則光靠自己的能力,很有可能會覆蓋不住。

而要想成為核心,首先要能籠絡人。

而籠絡人的基礎是要夠“仗義”。

職場裡的領導往往會比較“護犢子”,這就是“仗義”的表現

畢竟如果跟著自己的人都罩不住,這個領導是沒有人願意跟的。

在此基礎之上,領導需要有個人魅力,這裡的體現主要是有“

理想

”。

馬雲當年能夠開創淘寶,其中一個關鍵是有十八羅漢。在他一無所有的情況下,這些優秀的人憑什麼相信他,願意為他打天下?

直到現在,馬雲那句“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依然能夠讓我感受到他的遠大理想。

最後,關鍵是領導要能夠“

讓利

”,這才是重中之重。

兄弟們圍繞著你,位置你來坐,拼命他們上,那麼他們圖什麼?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所有的忠誠都不會持久。

之前網上一直流傳著阿里前臺財富自由的故事,姑且不論真假,實際上體現了普羅大眾對於這種利益分配的嚮往。

靠仗義攏住人,靠魅力聚集人,靠利益繫結人,這才能讓好漢有幫手,讓將軍有士兵。

對於很多職場老鳥來說,如果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組建一個自己的“

差序格局

”梯隊,依靠團隊的能力進而在更高層的管理者那裡提升自己的位置,也不失為職場晉升的一條捷徑。

在中國某巨型企業X安的內部,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B類領導靠能力,A類領導靠人品,O類領導靠團隊。這其實也是對這個道理的解釋。

其實職場和我們所處的社會一樣,其自身充滿了競爭、不公平和爾虞我詐,妥妥的黑暗森林。

職場人士要想能夠有更好的發展,一定要了解其中的規則,並能夠按照規則規劃好自己的工作和發展。

看完這篇文章後,不知道大家是否還羨慕那些快速晉升的職場精英呢?

而又準備如何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