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

本文轉自:中國文化報

張  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其中,物質文化包括顯性的、有形的器物文化,例如建築、雕塑、書籍、畫作、園林景觀等,是一個民族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過程和傳承載體,而非物質文化則主要表現為隱性的、深層次的倫理道德、社會心理、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審美情趣,以及一個民族的行為方式、心智狀態等,能夠對人的精神世界產生很大的影響。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既可以豐富課程思政的元素,讓學生在瞭解我國文學、建築、雕塑、繪畫、習俗等相關知識的同時,汲取其所蘊含的傳統道德與價值觀,於潤物細無聲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也能以系統的文化體系完善思政教學體系,讓學生在涵蓋哲學、法學、語言學、文學、心理學、美學、藝術學、歷史學等學科知識的思政課堂上,感受到趣味性、人文性、知識性,以及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相互傳遞,繼而達到堅定價值取向、擴大視野、開拓思維、陶冶情操的目標,還可以多樣的文化傳遞渠道增強思政課教學成效,讓學生在學習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正確道德觀、價值觀時,樹立正確的三觀,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作用與價值是不可否定、不可忽視的,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讓高校思政課教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頻共振,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創新方法

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

將集中體現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承、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之中,提升思政教育的魅力、擴大文化育人的作用,嘗試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並且在兩者融合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其一,構建多重角色體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積極鼓勵學生結合各自專業特色,透過朗誦、詩歌、情景劇等形式,分享歷史文化故事或者介紹歷史名人等,讓學生在查閱資料、準備方案、分享成果的過程中,拓寬自身的知識面、感受傳統文化的多重魅力、展現傳統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其二,融合新媒體思維,創新思政課教學。例如,依託中國大學MOOC、華文慕課、超星、學習強國、網易公開課等線上平臺,積極打造精品慕課和線上“雲課堂”,用新平臺、新方法、新話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使思政課堂變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教學有效銜接;依託新媒體等資訊科技,加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思政課中的應用,讓學生在教師的文字講解中,以及線上影片、圖集的觀看中傳承文化基因,弘揚民族精神,堅定追夢步伐。其三,開展實踐教學,提升教學實效。例如,組織學生前往紅色遺址、革命紀念館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教學或紅色文化實踐學習,實地體驗飽含成敗得失、凝結鮮血汗水的黨的艱辛歷程,學習黨的百年曆史智慧與勇毅精神,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最佳化內容

推動傳統文化有效融入

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是引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入思政課的重要一環,是引導學生掌握多樣思政元素的重要保證。其一,優選思政案例。例如,深度挖掘歷史故事案例,透過解讀建築歷史、繪畫史、雕塑史、文學史、飲食文化、舞蹈文化等,探尋並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精神、精益求精精神、艱苦奮鬥精神、開放包容精神等思政元素,將中華民族豐厚的歷史文化融入高校、走入課堂,從而增強廣大青年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其二,高校可以從大學文化與城市文化相結合的視角,開設“課說城市”課程,聘請城市文化相關專家學者舉辦“課說城市”專題講座,讓大學生多維度、多視角、立體式地瞭解城市文化,從而熱愛城市、服務城市。高校可以舉辦“行業精英進校園”相關活動,邀請企業家、行業精英、技術骨幹等走進校園、走上講臺,讓大學生充分了解國內外經濟形勢,感悟“中國之治”的優勢,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修師德塑師風

提升教師思政育人能力

讓道德高尚的人講情操,讓信仰堅定的人講信仰,讓懂文化的人講文化,讓懂教學的人來教學,讓學識淵博的人講道理,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課教學的關鍵。換言之,除了創新教學方法、手段,以及最佳化教學內容,高校還應培養教學技能過硬、理論知識紮實、師風師德較好、文化素養較高的思政課教師教學隊伍,更好地保障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的融合。

[作者系柳州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黨史黨建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2018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文化自信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18LSZ208)階段性研究成果]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