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隨著廣交會的閉幕,眾多的客商在廣東來了又去……

臨走前,阿Tim執意要去西關買一隻燒鵝,他不會粵語,而老闆娘不熟普通話。但兩人還是堅持不懈地衝著一隻紅皮燒鵝指指劃劃,笑得很滿意。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除了通商,戰爭也讓失所的百姓從北方流到了南方,一道來的還有北方的飲食文化,馳名的北方烤鴨便是一種。

精通飲食的廣東廚師吸收北方的烤鴨做法後,更放出豪言:“沒有一隻廣東鵝能活著遊過珠江。”

吃鵝,我們是認真的。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廣府燒鵝

豐腴不膩的煙火氣

廣府菜講求的是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在嚴格的標準下,肉質緊實的烏鬃鵝成了老廣們做燒鵝的首選。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拔毛、去翅、封腔、充氣、風乾、燒製。招招相連,步步遞進。燒鵝的烹飪像是在修煉一門高深武學,內功外功缺一不可。

莞城大嶺山周邊河網密佈、氣候溫熱。荔枝樹在那裡長出甘美香甜的果,果落之後折木為柴,在燃燒時會嗶啵爆出的荔枝果香,是廣東人的最愛的燒鵝木柴沒錯了。

處理好的鵝被吊入爐中燒製,跳動的赤紅火苗舔舐著鵝身,直到它一點點染上琥珀樣的紅棕色。玻璃樣的油脂溢位蛋白質的焦香,和清淡的木香互相擁抱,痴纏如愛侶。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再等一個小時,等一隻鵝的表皮完全變成紅棕色,這時候就可以把鵝拿出來,攤涼、斬件、上桌。

鵝不熱,不要;皮不脆,不試;肉不嫩,不吃;不入味,不嘗;沒鵝汁,不碰。一隻好的燒鵝,斬了件後仍要骨肉相連,醇厚酥脆。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一般而言,食客都會比較喜歡汁水飽滿油脂肥厚的下莊,而刁鑽的老饕蔡瀾先生則對燒鵝頭情有獨鍾:“先把鵝頭下巴拆了,吃肥大的鵝舌……雙手輕輕掰開鵝頭,露出大如櫻桃的鵝腦,吸吮之。”

有客來,斬燒鵝待之,這是廣府人散不去的熱情。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湛江白切鵝

還原食材的本真味

美食家陳曉卿說,最高階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法。湛江人深以為然。

湛江人眼裡,白切是對食材的一大考驗。在別的地方誇讚一隻鵝,總要從各個方面找切入點,例如說它嫩滑爽口,又或者說它軟糯酥爛,滋味入骨。而在湛江誇一隻鵝,你只需要一句,“這白切鵝真好,鵝味十足”。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聽到這裡的湛江人肯定要豎起大拇指,贊你一句識貨。

湛江的白切鵝從不是愣頭青一樣簡單地用清水把鵝肉燙熟,而是把拔毛後的光鵝浸入放了藥材的湯裡慢熬2400秒,再取出斬件。時間是成就美味的魔法,多一刻則老,少一刻則韌。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湛江人相信常吃辛辣性溫的沙姜能夠幫助他們驅散臨海的溼寒。因此,像廣東人吃白切雞肯定搭配姜蔥蘸料一樣,沙姜醬油也成了湛江白切鵝的必備搭配。

粉白的鵝肉被筷子夾起,在沙姜醬油裡走一趟,便被激發出全部的鮮味。浸過藥湯的鵝皮收縮緊緻,鵝肉嫩滑飽滿,沙姜還有一股獨特的草木辛香,三者一道入口,不用過多的解釋,每一位食客便都知道了什麼是鵝的本味。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潮汕滷鵝

香料的地域魔法

潮汕臨海,潮溼的氣候讓食物變得不好儲存。在這樣的地理條件下,潮汕人民注重“藥食同源、醫食同源”,養成了“鮮、熟、幹、鹹、醃”的飲食習慣。潮汕人的一缸老滷裡,川椒溫熱、陳皮化痰、丁香助陽、甘草益氣……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潮汕人進了藥店,未必都是尋醫,也可能像霍格沃茲裡的魔藥教授一樣,熟練地運用自成一家的配方,點開百子櫃,在看似千篇一律的點滷材料裡尋找讓食物變得更美味的要訣。

一隻鵝在潮汕,總逃不開被泡入滷水的宿命。

潮汕當地好祭祀,而鵝則被認為是“興正祛邪”的吉物,當地人總習慣用最大最好的鵝來表達自己對神靈的敬仰之情。因此,當地逐漸流傳著“稚雞碩鵝”的說法。雞可以挑幼嫩的,而鵝務必選壯碩的,被譽為“禽中之王”的澄海獅頭鵝自然也就成為了潮汕滷鵝的首選。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滷鵝的製作要從吊湯開始,熬煮豬大骨、翻炒香料,讓香味分子得以迅速喚醒。鍋裡先放進滷水和香料,讓濃烈的香氣得到平衡;再放入完整的大鵝,滷煮的過程中要將大鵝四翻四吊,直到鵝的表皮變成迷人的焦糖色,滷汁完全被鎖進鵝肉中。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滷鵝肥大,美味的部分並不單是鵝肉。鵝肝綿軟如膏入口即化;鵝頸緊實細緻絲絲回味;鵝頭肥厚飽滿;鵝腸爽脆甘香,每一部分都各成流派,又都美味得無與倫比。

潮汕人重視滷鵝,是連滷汁都不放過的。鵝肉切片,鵝蛋對半開邊,齊整地碼在剛出鍋熱騰騰的白米飯上,再澆一勺香濃的滷汁,撒幾片青嫩芫荽,配一小碟解膩的蒜泥醋。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赫好食!”辛勤勞作一天以後,也該借這一碗鮮香的滷鵝飯來為自己重整旗鼓。

走過河山萬里,走過春秋四季,潮汕人對宗族的依戀和寄託都藏在一隻“人神共享”的滷鵝中,一方水土成就一方飲食,而一方飲食則成就一方鄉愁。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客家碌鵝

紮根鄉土的濃香

粵北多山,青峰疊翠,水流曲折。和臨海人民注重原味相比,山民口味更偏濃厚,也更愛紮實的肉食。是以客家菜的用料都以家禽和野味為主,更有“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鵝不濃”的說法。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除了馳名的釀豆腐,客家人還做得一手好碌鵝。常有外地客疑惑,這鵝到底是滷鵝,還是碌鵝?

“碌”在粵語裡有煮的意思,而在客家土話裡,“碌”還有另一層意思:將食物放進鍋裡不停翻轉油煎,至表皮焦脆,內裡醇香。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碌的過程看似簡單,卻需要保持對食物的崇高敬畏,這也是客家碌鵝的根本底蘊。

客家碌鵝以百日成熟、重約三公斤的烏鬃鵝為宜。要先經過油煎,鵝如果過瘦,則太乾柴;如果過重,便過於油膩,也不能保證鵝肉的嫩滑。

碌鵝只需先將鵝洗淨,抹上醬汁就能夠下鍋油煎。等鵝身焦黃,溢位香氣,再加水燒煮。四十分鐘後開蓋淋汁,耐心的客家人總會一勺一勺地將醬汁倒在鵝背上,直至每一寸鵝肉都被醬汁浸潤包圍。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碌好的鵝以肉香嫩滑為佳,香氣要從鵝骨裡一點點洩出來。一口咬下,肉汁飛濺,用力地咀嚼之後,經歷過淳樸濃郁的鹹香以後,齒間還會生出一點點微甜的回甘。

忙碌過後,一家人圍在桌前,熱鬧地分吃一隻豆豉味略重的碌鵝,鹹甜交雜中,更品出了生活的滋味。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廣東人精於飲食,更擅長烹飪。從沿海地區注重原汁原味到山地人民偏好濃郁,不同的風土養出了不同的鵝,也衍生出了各種吃鵝之道。除了廣府燒鵝、湛江白切鵝、潮汕滷鵝、客家碌鵝,還有“仙氣飄飄”的順德醉鵝、“重女輕男”的陽江鵝乸飯……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慣於“狠啄村頭狗,猛扇過路人”的鵝大約是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終有一天也會被廣東人扼住命運的咽喉,成為餐桌上的一道佳餚。

一隻鵝,或燒或滷,或碌或煮,滋味難分高下,卻總是好吃的。讓一隻鵝在餐桌上發光發熱,這大約就是廣東人對鵝最高階的褒獎了。

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