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洪都之戰兩年後,一代戰神鬱鬱而終,究竟是誰的過錯?

以2萬對戰陳友諒60萬大軍,苦戰堅守85天,為朱元璋大軍準備贏得了充足的時間,但是打贏這場戰役的主帥兩年之後卻鬱鬱而終,這個人是誰?他的死是誰的過錯呢?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率60萬大軍圍攻洪都(也就是今天的南昌),開始和已經擁有眾多軍隊、土地的朱元璋爭奪霸權,一場殊死搏鬥從洪都開始了。

這場戰役是朱元璋稱霸路上的關鍵性戰役,但是這一場關鍵性戰役還有很多人被電視劇誤導,認為是藍玉指揮,其實不然,真正的指揮者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

洪都之戰兩年後,一代戰神鬱鬱而終,究竟是誰的過錯?

上圖-藍玉劇照

朱文正是朱元璋集團的核心人物,是朱元璋大哥朱興隆的兒子。當初朱元璋被迫離開家,在戰亂,飢餓的年代,人能活著就是一個奇蹟了,朱元璋雖然很想念他們,但是卻了無音訊,直到朱元璋起兵前夕,朱元璋的大嫂帶著他的這個侄子才投奔而來。而此時朱元璋的大哥已經離世,朱元璋就把所有的愛全都給了朱文正,把他當自己的親兒子一樣對待。

朱文正真的配得上戰神這個稱號,在剛剛參軍的這段時間內,朱文正作戰勇猛,毫不畏死,敢於拼殺,很快就立了很多戰功,根據戰功朱元璋封他為樞密院同僉。對於一個剛剛成年的孩子來說,官其實已經不小了,但是朱元璋似乎在考驗他,說:“你想做什麼官?”朱文正說:“叔父成就了大業,難道還沒有官做嗎?現在就因為我們是親戚就給我封了官,別人怎麼看,怎麼服眾呢?”而朱文正的回答,可以說是深得朱元璋的喜歡,以至於後來朱文正鬱鬱而終的時候,我們都有點不相信。

洪都之戰兩年後,一代戰神鬱鬱而終,究竟是誰的過錯?

上圖-朱文正劇照

那麼既然朱文正此刻已經表明了自己的心意,為何會在自己以2萬軍隊抵擋陳友諒60萬大軍勝利封賞之時對朱元璋這樣不滿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朱元璋沒有封賞他,而是封賞了其他將領嗎?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

其一,朱文正性格偏激。

從上文中的描述可以得知,朱元璋對於朱文正是非常喜愛的。喜愛到什麼程度呢?之前和馬皇后有過交流說,要把朱文正留在自己的身邊,不讓他出去打仗了,畢竟刀槍無眼。但是這件事情告訴朱文正以後,是他自己不願意,說什麼要建功立業才能加官進爵,不能讓別人瞧不起的話都說了,這才沒有把朱文正調到自己身邊來。

朱文正能有這樣的認識,說明他是一個很重原則的人,這樣的做法朱元璋也很是欣賞,但是也正是這一點讓朱文正變得異常的偏激。有原則是好事,但是把原則看得過重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洪都之戰兩年後,一代戰神鬱鬱而終,究竟是誰的過錯?

上圖-洪都之戰劇照

洪都之戰的勝利徹底把朱文正封神了,這在古代歷史上也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朱文正就認為此時的自己已經做到了別人沒有做到的,此時的功勞自己最大,就算是封賞也是自己優先,但是到最後,朱元璋卻沒有封賞,這不能不讓人疑心,為何要這樣做。(沒有封賞並不代表不會封賞,或許是還沒有想好怎麼封賞)但朱文正不管三七二十一絲毫不顧及自己的身份,違規犯事,到後來甚至要反叛朱元璋,可見朱文正的性格偏激嚴重。

洪都之戰兩年後,一代戰神鬱鬱而終,究竟是誰的過錯?

上圖-朱元璋劇照

其二,朱元璋對自己的這個侄子瞭解還不夠透徹。

我們從馬皇后和朱元璋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朱元璋說:“這樣目無王法,留他何用?”馬皇后趕緊說:“此子不過是個性剛強,沒有其他。”

看到上面的一段對話,我們只能說,兩個人對於朱文正的瞭解還只是限於表面。一個人原則性很強的時候,就只能按照原則內辦事,如果只是用自己以為的去做,那麼這個原則性很強的人,就容易不受控制,因為在他看來,自己應該擁有的,是自己掙來的,並不是施捨的,如果沒有別的說明,直接剝奪了自己的利益,那麼他內心的偏激就會不受控制。

朱元璋沒有提前說明問題,這是朱元璋不瞭解朱文正,馬皇后只是認為他個性剛強,說明也只是表面上瞭解,深入其中還是沒有做到。如果提前說明封賞會靠後,或者先封賞他,再封賞其他人,說不定朱文正就不會走極端。

洪都之戰兩年後,一代戰神鬱鬱而終,究竟是誰的過錯?

上圖-馬皇后劇照

就是放到現代,也有不少這樣的人,只是很多人表現的方式不同,就比如在現在的職場中,就有本應自己得的待遇,最終自己卻得不到應有的待遇,有的人會離開,有的人會找領導投訴,也有人會大鬧,結果都不會太好。

總結:這件事到底是誰的錯?我想很大一部分責任都在朱元璋,既然對於這個侄子非常喜愛,就要好好地去關心他,而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畢竟這個侄子並不是從小就在自己身邊的,有些事或許只有朱文正自己知道。你們說是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