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王洪圖教授:難治的神志病,從脾胃入手!

關於中焦氣機與神志的關係,今特從中焦氣機為五神髒氣機樞紐角度再行探討。

01

中焦氣機為五臟氣機之樞紐

《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至”,有往來之意,“至陰”,有承陽啟陰之用,說明中焦脾胃有上下升降、轉輸往復的作用。

《素問·刺禁論》說:“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使”與“市”可引申為通暢之意,即肝心肺腎四髒之氣的升降出入,要依靠中焦脾升胃降的作用。

中焦脾胃氣機為五臟氣機之樞紐,主要包括三方面。

其一,從中焦脾胃位於中央而言。

五臟位置,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腎居下,居下者宜升;脾胃位中,通連上下,故為升降之樞紐。

五臟的升降無不依中焦脾胃升降氣機配合來完成,故吳達《醫學求是》雲:臟腑之氣機,五行之升降,“升則賴脾氣之左旋,降則賴胃土之右轉也。故中氣旺則脾升胃降,四象得以輪旋。中氣敗則脾鬱而胃逆,四象失其執行矣”。

其二,從中焦脾胃屬土,不獨主於時著眼。

《素問·太陰陽明論》說:“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髒,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脾臟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得主時也。”即人體五臟六腑均有脾土之氣,故李杲《脾胃論》中就有“肺之脾胃虛”的論述。

明代周慎齋的《慎齋遺書》進一步發揮了這一觀點,他認為,人體胚胎發生到形成五臟之時,五臟中任何一髒都具有了類似脾胃的形質和功能,明確提出“心之脾胃”、“肝之脾胃”、“肺之脾胃”、“腎之脾胃”、“脾胃之脾胃”,即五臟之中,每一髒皆有脾胃的論點。實際上這是把脾胃分成五臟之中的“宏觀”脾胃和一髒之中的“微觀”脾胃。

這一觀點反映到臟腑氣機即脾胃氣機為五臟氣機樞紐有兩個含義:一是在五臟這一整體中,宏觀中焦脾胃是其氣機之樞;二是在每一髒氣機運動中,也有中焦脾胃氣機,即每一髒的升降之力依靠的是中焦脾胃升降;

第三方面,中焦脾胃升降,主持諸髒出入。五臟雖主藏精氣,但亦有出入問題。

首先,五臟精氣皆靠後天水谷精微來滋養、填充,這是五臟的入,當由中焦脾胃升降氣機所主。而五臟的出,主要表現有二,一是向全身輸布精微物質,如肺主宣降,佈散精微透達上下等;二是濁氣透過傳化之腑或自身排洩,如《素問·五臟別論》雲:“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腑。”五臟向全身輸布精微和自身排洩濁氣靠的是臟腑本身的升降功能,但亦需中焦脾胃升降氣機為之主持。

可見,五臟之氣的升降出入由中焦脾胃氣機所主,即中焦脾胃升降氣機為全身氣機之樞紐。

02

神志活動由五臟氣機所主宰

《內經》認為,人的精神、思維、情志活動的調節由以心為主的五臟所主,故又把五臟稱之為“五神髒“。如《靈樞·本神》謂:“肝藏血,血舍魂”、“脾藏營,營舍意”、“心藏脈,脈舍神”、“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

五臟藏神,不是說每髒都分別產生某種精神活動,也不是把某種精神活動單純地歸屬於某個臟腑,而在於強調人體內部有承擔精神活動的統一系統。

神志是在全部生理活動的基礎上產生的最為高階的功能,正如《靈樞·天年》所言:“何者為神?岐伯曰: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即說明各臟腑間的整體協同作用是產生精神活動的先決條件,故《素問·靈蘭秘典》說:“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靈樞·平人絕谷》也說:“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

如果各臟腑之間不能協調和諧,則不可能有正常的精神活動。

上海錢靜莊分析了3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脈象的波幅變化,其中與四時的關係是:男病人每4個月形成1個週期,即1年內表現為三峰波;女病人每6個月形成1個週期,即1年內表現為雙峰波。這與正常人每12個月形成1個週期的變化有極顯著的差異。

提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不是某個單一臟腑病變所為,其關鍵在於體內五臟關係不協調和諧、不能與自然界相適應。故可以認為,神志病變是以體內臟腑間協調關係被破壞為前提的。

人的生命現象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綜合,而臟腑的生理功能無非是攝入所需、排出所棄的升降清濁、出入交換的過程。

氣機升降出入是臟腑的特性,也是其內在聯絡的基本形式,故臟腑間協調和諧的關係依靠臟腑的氣機來維繫、來實現。

氣機升降出入異常則臟腑間協調關係就會被破壞,臟腑功能也會異常,故《素問·六微旨大論》雲:“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

神志活動既然是以臟腑間協調和諧為前提條件,故必定與臟腑氣機關係最為密切,這一點可以《素問·舉痛論》為證。

《素問·舉痛論》言:“百病生於氣”,在列舉的九氣為病中,精神情志致病佔六氣,其機理均是影響了臟腑氣機進而產生了病理變化。如該篇說:“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洩,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則氣緩矣。悲則心繫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下)行矣”;“驚則心無所存,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而《內經》提出的“以情勝情”的治療方法也是透過改變氣機的逆亂而達到治療目的。

可見,神志活動以五臟間協調和諧關係為基礎,以臟腑氣機正常為前提,其與氣機關係密切。

03

中焦脾胃氣機主持神志活動

神志活動是在人體全部生理活動基礎上產生的最為高階的功能,以五臟間的整體協同作用為基礎,即由五臟氣機所主宰,而中焦脾胃氣機是五臟氣機之樞紐,就此而言可以認為中焦脾胃升降氣機是主持人體神志活動的關鍵。

這一點對臨床尤有指導意義。

首先,非精神因素所致的神志病變,其機理主要是由中焦氣機紊亂影響五臟氣機所致,或先有五臟氣機逆亂進而影響中焦氣機而使之病情惡化,終成難治之證。

其次,精神因素所致神志病變,精神因素可直接使五臟氣機逆亂進而影響中焦氣機,其主要表現有二:其一,五臟氣機障礙,各種代謝產物增加,加重中焦升降氣機的負擔;其二,由於中焦升降氣機為其他臟腑氣機之樞紐,若臟腑氣機不暢,日久必會影響中樞。

因此,我們認為在神志病變中,中焦氣機紊亂是廣泛存在的,它或是主要致病機理,或是惡化病情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那些頑固難愈的神志疾病,中焦氣機紊亂更是一個重要環節。

鑑於此,筆者認為,臨床上難以治癒的神志病變,或單以精神症狀為主,運用傳統的中醫辨證,常感到無證可辨者,可以運用調理中焦脾胃氣機之法,以促五臟氣機恢復,使五臟協調,愈其疾病;

對於那些除精神症狀外尚兼他症,可以辨證定位者,應在辨證論治基礎上,注意調理中焦脾胃氣機,選用調理脾胃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