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國網際網路不能摸著石頭過河了

只說重點

文丨方浩

2001年,網易因財務問題被美國證監會勒令停牌,不僅自身股價腰斬,還連累了新浪、搜狐等一大票中概股。直到幾年之後盛大、百度赴美上市,中概股才算恢復了元氣。

整整20年過去了,中概股又來到了一個重要節點。先是滴滴強行上市,接著是雙減政策給教培行業帶來的震盪,再次把中概股推上風口浪尖。

顧名思義,中概股的全稱是中國概念股,指前往美國等境外資本市場IPO的中國科技公司,其中大多數是網際網路公司。

雖然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叫中華網,但真正樹立標杆地位的是新浪。2000年4月,在納斯達克指數開始從巔峰跌落谷底的逆勢中,新浪完成了IPO。

新浪的標杆意義不在於它的融資規模、網民數量,而是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股權架構,即VIE模式。

VIE架構產生的背景,是當時中國有些行業禁止外資直接投資,其中就包括IT產業,所以以新浪為代表的所有網際網路都是先透過境外實體融資,進而再控股國內主營業務實體。既然拿了美元,最後只能去境外上市。

三大入口網站的上市時間都是2000年,正好是中國與美國達成入世協議的後一年和中國正式入世的前一年。這個時間點的微妙之處在於,雖然中國各個行業開放的大方向定下了,但具體行業的開放步驟還未明確。

所以,在政策並不清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只能變通融資方式,摸著石頭過河,然後就是一路狂奔,直至移動網際網路開啟之後在O2O、演算法、電商等領域誕生了一批有中國特色的網際網路公司,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兩個最重要的網際網路經濟體之一。

“摸著石頭過河”之所以會成為一種模式,因為它首先解決的是生存問題。八十年代開始的改革開放,是從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並確立總目標,但是在問題和目標之間,並沒有即插即用的經驗和方法,所以摸著石頭過河才會成為一種戰略路徑。先吃飽肚子活下去,就是最大的現實。

但是,今非昔比。如今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總市值,已經超過任何一個傳統行業的總市值,而中國的GDP總量也早已成為世界第二。無論對一個行業還是對一個國家,生存問題都不是一個問題了。

從國家層面來說,過去十年的事實證明,摸著石頭過河已成歷史,而頂層設計在國家戰略意志上已是主導思路,之前解決問題的老辦法,不能成為新問題。

就拿最近教培行業的遭遇來說,各項監管政策接連出臺,很多人認為這是對一個行業的“精準打擊”。

其實打擊的不是教培行業,而是社會的內卷。課外輔導不僅讓孩子們苦不堪言,更讓家長們壓力山大,同時還不斷推高了房價。只有為孩子減負、為家庭減負,三胎政策才有落地的可能,人口增長的壓力才能得到緩解。整頓教培行業和控制房價都是因為解決內卷這個核心問題而必須解決的次生問題。

某種程度上,教培行業就是網際網路藉助資本的力量摸著石頭過河的結果。它確實滿足了一種剛需,但今天看來,這種剛需所付出的社會成本要遠遠大於企業的資本收益,放在二十年前、十年前的中國沒什麼,但是現在不行了。當國家層面已不再摸著石頭過河,網際網路企業要學會從摸石頭到看得懂過哪條河,河比石頭重要。

滴滴上市再次把VIE結構從歷史收藏夾裡取了出來。很多人認為VIE這塊石頭已經成了中概股的“絆腳石”。VIE確實是歷史形成的產物,但它不是“絆腳石”,真正的“絆腳石”是演算法和資料安全,這可能是中美兩國政府在網際網路領域最大的共識,否則美國也不會先後對華為和TikTok下手。所以,由滴滴IPO事件引發的VIE爭論,其實又是一個為了解決核心問題而遭遇的次生問題。

所以,現在對於習慣了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來說,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自己的產品、商業模式會不會成為甚至已經是那種“次生問題”了。

而要弄清楚自己是不是“次生問題”,就要明白什麼是“核心問題”。有媒體和業內人士覺得今年以來一系列監管政策過於突然,讓中概股措手不及。事實卻是,監管部門的每一次出手,幾乎都是有言在先:中央會議、檔案以及來自兩會代表委員的聲音和決議。

目前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最大的問題是,習慣了低頭摸石頭,不願意也不適應抬頭看天,依然不明白“形勢比人強”這五個字的真正含義。

百年未有之大變,並不是單純從100年前開始算起,它必然也包括十年未有之變局、二十年未有之變局……這就是頂層設計的現實,網際網路新貴們不管習不習慣、適不適應,都要面對。摸著石頭過河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你可以幫不上忙,但決不能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