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關於產品的一些碎片想法202104

關於產品的一些碎片想法202104

2021。1 - 2021。4 的一些碎片想法。

1

對一線公司的歷史沿革和創始人的私生活了如指掌,極度熱衷點評別人的產品戰略,擅長詳細分析對方產品細節和敗象,介面上的畫素做歪了有十八種方法陰陽怪氣。

朋友圈轉發經常是大廠 PR 稿尤其上市新聞,還會帶上恭喜朋友 XX ,或者說兩句對社會民生的深刻影響。另外會發公司送的手辦照片,以及跟手辦的合影,以及跟大廠朋友和手辦的合影。

要是被問到一些具體的行業資料或者產品經驗,通常含糊其辭,有時說還沒上線。貌似公司核心產品掌舵人,實則離核心部門還隔著三個街區。

以上是名詞解釋:產品經理氛圍組。

2

記得之前跟同事們做過一次討論:leader 不在,團隊亂成一鍋粥;leader 不在,一切照常運轉。兩者哪個更好。

前者意味著團隊沒有扛事兒的能力。後者意味著 leader 沒有創造價值。我們的結論是,短期內照常運轉,長期做的事情就歪了,更能說明 leader 是合格的——方向規劃、輔導賦能、建設團隊,做這些長期價值的工作。

3

承認你整個人就是在偏見之中,你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見。

4

這幾天流傳的某廠 KPI 的段子,許多朋友可能不理解。我舉個例子。

戰略上,確實某電商平臺要做好短影片、直播、有好貨這樣的內容,畢竟一旦消費決策在平臺外發生,使用者開啟某電商APP就只來搜尋,那就真的渠道化了。

但執行上,一線同學背的都是刷量完成 KPI 的,一個是量,倒逼商家在池子裡填滿 1000 個短影片。我一個賣車釐子的,拍 1000 個不一樣的車釐子嗎?許多商家連 500 個 sku 都沒有。結果就是短影片質量巨差,商家隨手拿手機瞎拍的、拿市場投放的抖音快手影片都扔進來。

另一個 KPI 是轉化率和 GMV。平臺運營和演算法都扶持轉化率高的內容,你會發現影片封面和有好貨的封面越來越有噱頭,圖文不符也沒關係,先騙你點選。GMV 的壓力會導致扶持的商品客單價越來越高,豐富度大受擠壓。貴的東西使用者更加謹慎,品牌反而重要,線上的內容化影響使用者決策的客單價在抖音快手都不算高其實。還是拱手把消費決策內容讓給了抖快小紅書。

最後就是,KPI 宣佈完成,戰略宣佈失敗。

關於產品的一些碎片想法202104

5

即刻要是被某廠接手,可能會做什麼?

首先設定 DAU 翻倍、人均創作字數翻倍的 KPI,然後啟動商業化。讓瓦總負責「產品體驗」和「社群氛圍」,空降二把手負責增長、內容和商業化,空降個 HRD 負責團隊建設做一輪清洗。

內容建設方面,釋出獎勵計劃,每天釋出內容被點贊累計過百即可獲得 10 塊錢打入餘額,100 塊可提現;頭部使用者也有專項獎勵,每天發 2 帖的發 5 帖就有獎勵;抽獎機制加強,必須轉發才可獲獎;等等。

增長方面,先發布千人計劃,從豆瓣、Soul 和知乎以上萬的價格挖大 v 和網紅;提出拉新獎勵,拉一個新使用者來雙方都給錢,拉來的人持續發內容也給錢;冠名一線的綜藝節目,找易烊千璽代言;等等。

社群氛圍方面,建立信用分,說好聽的就加分,罵人減分。信用分跟流量分發掛鉤,每次評比分數高的也發錢。金老師這種,籤年度框架協議給封口費,只許表揚不許掛人,不籤就直接限流,罵人別人也看不到。

商業化方面,加強建設商品推薦型別話題,做入口導流帶貨;邀請大量官方平臺入駐,交錢就給刪帖功能,還給流量扶持;快速推進內容付費計劃,大 v 的內容要付費、髮長文要付費、罵人要付費…等等。

這樣以來,資料肯定好看

6

零售 = 流量 + 選品 + 供應鏈。

7

聽說某司的產品團隊做需求追求速度的原始動力源於「再不做隔壁團隊就做了」。做完的產品,產品經理親自拿到區域業務那裡推銷,不好用還是會被隔壁搶走機會。有的產品經理派駐地方做商務已經半年,都沒回趟家。

公司協作市場化。絕了。

8

溝通不能講「老闆說」,而是講清楚背後的邏輯。

哪怕邏輯是「老闆目前對我們信任感不強,我們需要獲取老闆的認可。」也比「這是老闆說的,聽話就行了。」要好。

9

產品經理的成長哪有什麼高人指點片刻頓悟,都是像「兩年後」的持續積累。出色的產品設計也哪有什麼一劍封喉一招決勝,都是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10

焦慮的網際網路中年人,擔心跟不上風潮,弄來邀請碼裝上 clubhouse。在焦慮的加班晚上,看到手機通知推薦了「在大理生活」的 room,感受到大城市生活焦慮。進去聽了一會,發現大家都在討論如何在大理賺夠錢,又陷入了焦慮。

11

為了避免浪費,在外面吃飯的剩菜,記得要用打包盒悉心裝好,帶回家,放進冰箱。然後等幾天徹底壞掉後,再拿出來扔掉。

(^▽^)

12

除了精美製作的大型綜藝影視劇、最頭部的雜誌和記者的訪談、明星振臂一呼就人山人海的社交媒體,其它略小眾的媒體或平臺裡,只有播客和 ch 能請到眾多大咖,就是由於成本太低了,可以張口就來,甚至不用化妝。而從內容的消費體驗而言,又優於文字,對個人形象的立體感強。這就是播客和 ch 的核心優勢。雖小眾,但依然能沉澱優質的 speaker 和內容。

13

自如的交房線上化程度好高。本以為至少有些啥線下移交的儀式,結果我看完解約合同,點選確認,收到一條簡訊告訴我智慧鎖密碼,然後鑰匙電卡在屋裡,就完事兒了。

14

我還是挺怕做事滴水不漏、待人照顧萬全的人的。

15

在許多次批評和否定以後遇到一次稱讚,對方有可能是慧眼識人的伯樂,也有可能是缺乏判斷力而已。

16

大家通常會高估設計一個新方案的價值,會低估迭代一個方案的價值。

By 俞軍

17

很少有人懷疑:第一次對企業優勢的抽象,可能只是對單次成功事件的過度擬合。也很少有人提醒:所謂的優勢,只是一個相對動態的均衡博弈,時間變了,人變了,就一切都變了。也很少有人有機會能對企業當面指出:優勢都是可以建造的,就像劣勢可以彌補一樣。

企業對劣勢總是耿耿於懷,小心避開,但對優勢往往不會保持那麼警惕。

By 朱時雨

18

定量是總結過去,定性可以認知未來。

19

現在遇到資訊獲取做決策的場景,路徑一般是:抖音=小紅書>B站>微信>知乎>百度。考慮到:時效性、長尾覆蓋、獲取效率和內容真實性。

20

跟朋友聊,覺得 10 年前的產品經理、5 年前的產品經理,和如今畢業生做的產品經理,壓根是三類人。早期的產品經理有機會真正是影響公司業務決策的經理,後來的隨行業高速發展也可成為產品負責人,如今的更準確的描述是「負責完成功能設計的公司職員」,在大公司的晉升漩渦裡徘徊或者在小公司的低矮天花板下苦惱。

比較讓人難過的是,第三類的新人朋友還是拿媒體和書本里描繪的 10 年前的畫像來認知產品經理。

21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22

一個說法是,你是你花最多時間在一起的五個人的平均。

想了下自己。

工作上,花最多時間的是直屬 leader 和協同的業務方,跟他們學習行業和思考方式。還有一些公司裡很厲害的人,偶爾會聊。

生活裡,換城市後幾乎只跟女朋友每天聊天,交流情緒和生活狀態。我在她的影響下在變得更懂管理情緒,也更關注生活品質,比如吃飯不會玩手機了認真享受美味。

過去在知乎和公眾號活躍時,接觸到很多網際網路前輩;如今做播客,也認識了很多各行業愛分享的有趣的人。這是迄今想來做自媒體最大的價值。

可以感知到自己比幾年前狀態變得更好,因為感受到身邊的人就是自己想成為的人。還有更多工作上厲害的人、生活裡有趣的人,可以再花更多時間去認識和交往。

選擇花時間在什麼人身上,實際就是在選擇成為什麼人。

23

讀《微信背後的價值觀》最感慨的依然是張小龍對使用者和產品的探究精神。其實說白了很簡單,就是搞清楚各種人事物背後的邏輯道理。

這點不少網際網路從業者都過於缺乏,才導致概念橫生、黑話遍地。許多產品經理面試也是得意洋洋左一個「線上化」右一個「中臺化」,使用者半句話都不提,說起來全是大廠味兒。

不是任何詞包裝下就有價值的,這個可以用在護膚品的營銷裡糊弄人(像火山泥,聽起來就很屌),在真實業務裡沒用。如果一個倉庫的安全管理只需要派倆人前後巡視、做好培訓,為啥非要線上化?工程師貴還是巡視員貴?

聽說中臺化火的時候茅臺也請外包公司做了一套,最後屁用沒有。中臺化的前提本來就是多業務、多前臺,茅臺全鏈路單一清晰,又沒有30個 BU,有啥用。

本質上,用什麼詞一點兒都不重要。好的黑話和概念也能降低溝通成本。怕的是一腦門子只是為了實現一個詞,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啥。

反過來想,全中國最大的產品的負責人講他做產品的道理,都是老嫗皆懂的,憑什麼你講產品邏輯,必須得是深不可測的?

24

做不好的就別做了,要做就必須做到非常好。

By 張一鳴

25

一個身價兩百多億的老闆不作秀、不爬山、不吹牛、不打口水仗、不接受採訪、不上電視雜誌,以身作則像一個基層員工一樣每天腳踏實地測試產品, 無止境地改進產品的體驗。這才是騰訊成功的最大原因。而被騰訊打敗的 Loser 們始終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要麼罵它靠抄襲,要麼說它靠QQ才能成功。

By 張一鳴

26

很多人會覺得世俗意義的成功必然是餓其體膚勞其筋骨的,充滿痛苦和艱辛,因此那些堅持下來的人勢必心力強大、苦大仇深。

接觸過一些人後,會發現並不是這樣。不同人都要有自己愉悅的源泉。有的是短期,有的是長期而已。

最近看張一鳴的微博,他就提到:研究快樂的專家告訴我們,快樂有三種:pleasure(歡樂)、passion(熱情)、higher purpose(理想、有意義)。

看他(以及許多創業者、中高管)都沉浸在工作裡,並非是享受短期樂趣,而是有更長期的奔頭——做的事情有意義。他們也不是享受過程中的操蛋,而是享受做出好產品的結果(run a company as a product)。

回到自身,如果感覺不開心,反思一下是短期還是長期,以及自己想要什麼。都不開心,那還是火速看新機會比較好,別信吃苦愛拼雞湯那一套。

我自己離開前東家就是我花了一個月時間想這個問題,結論是我每天都不快樂,而且把自己搞得皮實耐操後依然沒有啥奔頭、看不到意義(雖說公司是舉著理想大旗的,旗下其實還是國企那一套)。

新的工作雖說睡覺時間少了,但能看到自己所想成了實在的發生,那就是快樂的。

27

有時候聽到一些公司做一些新的沒聽過的業務或者產品,就天然有負面感受,覺得「不靠譜」或者「沒有優勢」。這是因為直覺上用現狀來做判斷了。就像今天說抖音很牛逼是廢話,五年前看到抖音很牛逼、未來會更牛逼才算是有價值的認知。

一個反思。

28

以前,用抽象概念和新潮詞彙解釋普通人都不大懂的網際網路行業,讓人不明覺厲,文章很容易火。

後來,很多人批評和嘲諷這些聽不懂的黑話,讓人不明覺厲,文章也很容易火。

現在,批評批評黑話的人、認為他們小題大做無病呻吟甚至帶點吃不到葡萄的酸,讓人不明覺厲,文章還是很容易火。

套娃可以一直套下去。本質上,還是製造差異、構建對立。

29

同向為競,相向為爭。競是各自努力,爭是零和博弈。王興的解釋。

30

有問題是常態。不存在沒有問題的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

31

做 leader 並不是把做到 60 分以下的人都幹掉,然後只招能做到 80 分的。做 leader 應該培養 40-50 分的人,讓他們也能做到 60;培養 60 分的人,做到 80。

32

左半部分持續製造焦慮,右半部分建議放過自己。到底是沒有退路,還是可以重來,互相拔河,此消彼長。像極了現在許多正在掙扎的年輕人。

關於產品的一些碎片想法202104

33

夢到跟女友看寬熒幕的電影,演的是黑化的超級英雄折騰世界的故事。看完後一起到樓上玩密室逃脫,扮演角色的那種,解密還要槍戰,像神秘海域。最終通關成功,獎品呈上,是一本簽名版的產品經理入門書。然後我就驚醒了。

34

團隊人數多了,管理全流程沒可能,與其投入幾個重要專案,不如用機制關心所有專案的主要環節,如需求評審、灰度節奏和問題覆盤。

35

當初覺得短影片都是老鐵,覺得拼多多全是假貨的人,如今也覺得社群團購是垃圾。區別在於,你是以動態的還是靜態的眼光看產品。

36

阿里兩則。沒去過的不大容易懂。

關於產品的一些碎片想法202104

關於產品的一些碎片想法202104

37

淘寶做小紅書類的產品很多次了,最近的「逛逛」又是新的流水兵。

為啥淘寶做內容很吃力?一個觀察是,因為淘寶的產品運營思路都是 GMV 和 UV 價值導向,不管內容社群開始願景如何,很快會變成充斥著兩類內容的池子:

- 博人眼球的引流品,誇張的圖片,軟色情(轉化率至上)

- 客單價高(GMV 至上)

純轉化導向的內容社群,對使用者而言很快就沒有了消費決策的價值。

38

這是 Neil,寶潔的經理,產品經理概念的發明人。

關於產品的一些碎片想法202104

3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即自己的一生。By 王興。

40

比特幣導致中國環境惡化,這事兒很有意思:

比特幣的算力主要集中在中國,中國的電價便宜,而中國近60%的電力來自燃煤電廠,不到20%來自天然氣或可再生能源。這意味著大多數比特幣採礦都依賴於不可持續的化石燃料。也破壞了中國的環境。

41

DS 是組織文化的核心。By 公司的一個 VP。

42

平庸有重力,需要逃逸速度。By 張一鳴。

43

之前經常思考自己不適合什麼適合什麼乃至最適合什麼,最近意識到做選擇時候的幾個本質點,這幾個點沒搞清楚,一定是什麼都做不成的:

是不是相信,全身心投入

遇到困難和風險,願不願意克服

願不願意持續思考具體的問題,而非方向

它們其實比單純思考哪個方向適合自己重要。只要確保這三點是肯定的,那什麼事大概都能做;這三點不確定,那什麼事都做不成。

44

像豬一樣在榮譽的豬圈裡打滾。最後耽擱了將近四十年才發現純真的可貴。

From《百年孤獨》

45

阿倫特曾經說,「就各種特殊情況做出判斷而言,沒有什麼恆常的通行標準,也不存在什麼確定無疑的規則」。我們只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冒著風險,真誠地去做出自己獨立的判斷,併為此承擔責任。這是現代社會的公民格外艱鉅的道德任務。

By 劉擎

END

假期快樂,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