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曹操殺楊修後,問其父因何消瘦,其父回懟一句成千古名句

曹操殺楊修後,問其父因何消瘦,其父回懟一句成千古名句

三國的歷史之中,曹操手下的謀士是最多的,曹操陣營之中有一個叫作楊修的人,他就是因為擅自揣摩上意最後被曹操處死,這是自三國演義出版以後一貫的一個說法,但曹操陣營之中其實並不是只有楊修一個人能夠猜透曹操的心思,像之前的郭嘉,荀彧,戲志才,司馬懿這些人其實多多少少都有猜透過曹操的心思。

但楊修這個人問題就在於聰明反被聰明誤,很多事情看透不能說透,曹老闆這個人從董卓時代開始就是以多疑著稱,你把他的心思一下子全給抖露出來了,甚至沒有經過曹操的同意直接吩咐手下人去執行命令,這樣既是有越權的行為,又是有不尊重主上的意思,最為主要的還是因為楊修這個人介入到了曹操家族的儲君之爭,所以才使得自己被殺而不知。但他父親的聰慧可絕對不止於此。

楊修的家族世代顯赫

從東漢的歷史之後,一些清官拒絕賄賂的時候就經常說的一句話叫做: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句話成為了那個時代清廉官員的高尚之言,很多人讀書的時候都學習過這句話,但今天要你說出這句話的出處和是那個人所說,肯定是有九成以上的人都是不知道的。

答案其實很簡單,這句話是東漢時代的名臣楊震所說,而楊修其實就是這個叫做楊震的玄孫,祖上有這麼牛逼的人,後人做事情的話其實也會方便很多,而楊修就是靠著祖先的積累獲得了很多士人都得不到的經書,在少年的時候便因為精通儒家五經而出名。

精通五經在現代人看來沒有什麼感覺,因為這幾本經書在今天這個文字過剩的年代是想看就看,而且因為枯燥沒有味道,很多大師極力推薦大家去看都沒有人去看,就是在今天顯的如此雞肋的五經在東漢的時候可是有千金都得不到的寶貝,那到底是為什麼會讓讀書人如此重視呢?

從東漢時代的人才錄取制度來看有兩個主要方式,一個就是察舉制,就是世家大族之間互相推薦對方家族的人才,然後讓朝廷的官員登記上報給朝廷做官,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根據皇帝的喜好從地方選出這些精通儒家五經的人在朝廷大殿上面回答皇帝的問題當庭策對,回答好的人像漢代的董仲舒就是靠著這個在漢武帝一朝輝煌騰達的。

東漢的時候雖然經歷了王莽和劉秀兩次改朝換代,但這些規矩和人才選拔制度依舊是從西漢繼承而來,楊修的祖先掌握著儒家五經的恐怖程度就相當於掌握著朝廷的考試大綱,朝廷考試基本上都是從這五本書裡面出題。

也就是相當於你今天參加高考,而高考之中的內容和題目很有可能都是你做過試卷的原題,這裡面的恐怖之處也是楊修家族世代出人才的根本原因。

這些東西傳到楊修這裡的時候已經被楊修完全繼承了,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熟讀儒家經典,能夠寫出讓很多成年人都自嘆不如的漢代辭賦文章,後來在東漢朝廷日漸沒落的情況之下,楊修跟隨文人大勢追隨曹操,靠著文學才華做了曹操身邊的一名主簿,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極端的聰明才智惹來殺身之禍

曹操這個人是極度的重視人才的,要知道當年為袁紹寫檄文辱罵曹操的陳琳都被曹操納入到自己的麾下做事情,給他高官,給他厚待。

按道理來說這個楊修從曹操微末的時候就開始追隨,後面老老實實的做事情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啊!為何會被曹操憤怒的殺害呢?

事情其實是這樣的,一開始的楊修因為敬畏曹操,做事情還是比較認真的,即使是有才華也不表露出來,而是做一個任勞任怨的老實人,但到了後面的時候,因為呆在曹操的身邊時間一長,就覺得自己摸清楚了丞相的秉性,開始在曹操面前圖謀表現起來。

楊修才華確實有,表現的次數也是很多,就連那個時候的曹操都經常當著群臣的面誇獎楊修的才華很牛逼,已經超過自己很多了,楊修因為得到曹操的誇獎經常引以為傲,很多人表面上都在羨慕楊修,但背地裡卻是說楊修已經是大禍臨頭了卻不知道。

仗著自己的才華天天在領導面前炫耀,搶奪領導的面子這種事情即使是放到今天也是很嚴重的,輕度的話就是將你降職警告一次,嚴重的話你第二天就不用來上班了,很多沒有才華且心胸狹隘的領導老闆一般都是這樣做的,那曹操和喜歡炫耀的楊修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從魏晉時代的文學地位來看,曹老闆的位置也不是很低,甚至從知名度而言比楊修要高很多,因為魏晉時代的建安文學至今都是中國文學讓人捉摸不透的一個高度,曹操留下的詩詞文章也讓今天的人朗誦不已,相對比較之下楊修則是要遜色很多,所以即使是曹操承認自己的才華不如楊修,那肯定也是相差不大的,所以歷史之中的曹操殺楊修根本不是因為才華嫉妒而是另有其因。

三國曆史之中的楊修到後期變得越來越囂張,先是靠著揣摩曹操的心思得到曹操的喜愛,後面則是在很多事時候直接替曹操下令行事,這就已經讓曹操很不爽了,雖然多次猜對,但到底是你做主公還是我做主公呢?

曹操殺楊修後,問其父因何消瘦,其父回懟一句成千古名句

最為可惡的是楊修自作聰明的參與到了曹操幾個兒子之間的奪嫡之爭,最後使得自己被殺!

曹操殺楊修後,問其父因何消瘦,其父回懟一句成千古名句

曹操探查楊彪的心思

楊修是參與到曹操兒子的奪嫡之戰之中被殺的,是因為楊修這個人選錯了人,站錯了隊伍,跟著一個文學天賦高能,政治天賦低能的曹植,最後在曹操心中敲定讓曹丕即位的時候就開始殺人來為曹丕鋪路了,而楊修就是這個時候的墊腳石。

在楊修死後,曹操找到楊修老爸楊彪,一方面是安慰安慰人家,畢竟把人家兒子給殺死了,一方面是看看他是不是有什麼不滿。

楊彪是一個低調且高深的人,他本人在東漢的時候也正兒八經的秀才出身,一郡之中數他文學才能最高,一個地方之中數他最為孝順,靠著家裡的關係和自己的才華一直做到了東漢時期三公之一的太尉,和同時期曹操父親曹嵩是一個級別的人物,其實比在民間士子心中比曹嵩還要厲害一點。

因為人家是靠著真本事坐上去的,而曹嵩不僅是宦官之後,還是靠著五千萬錢從漢靈帝手中買來的,因為這個原因對比之下,楊彪就顯的更加突出了,但沒辦法的是改朝換代,曹嵩的兒子曹操比自己的兒子楊修要牛太多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即使是身為前朝太尉的楊彪在曹操手下也只能是知無不答,在兒子死後也不敢表現出來過度的傷心。

曹操來見楊彪的時候首先說的是:

幾天不見面,您老人家怎麼瘦成這個樣子了?

楊彪當年好歹也是在漢末的官場之中,一直從漢靈帝到董卓時代屹立不倒的人,曹操的這句話他怎麼可能聽不出來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就是說

是不是因為我殺了你兒子,你這幾天茶不思飯不想過度傷心而瘦啊?

一般做官十來年的人可能就是隻能想到這層意思了,但楊彪是什麼人,前朝官場金字塔上的人物。

他已經知道曹操在問自己

是不是在懷恨在心啊?

恨意怎麼可能沒有呢?但誰讓這個時候的曹操權大勢大。這個時候那些六部尚書一級的官員能夠猜出其中的含義,但楊彪已經知道曹操問他這個問題的含義。

對於曹操來說,他知道楊彪知道自己問這話的含義,所以故意這樣去問,而楊彪則是比曹操還要高一個維度,他知道曹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而曹操哪方面則是不知道楊彪知道自己知道楊彪該如何回答這句話。

那歷史之中的楊彪到底是怎麼回答的才避免了殺身之禍呢?

曹操殺楊修後,問其父因何消瘦,其父回懟一句成千古名句

楊彪的回答名傳千古

一個人因為一句話或者一件事情足以名傳千古,那這個人一輩子時間所作所為就已經足夠了,在曹操當時詢問的時候,楊彪回答的是:

愧無金日磾先見之明,尤懷老牛舔犢之愛。

這句話從楊彪口中說出之後立馬震撼了曹操。也震撼了當場的宮女宦官,傳出去之後世人都感嘆,先前只是覺得楊修有才,但沒有想到其父楊彪更是德才兼備,無敵於天下。

短短的十幾個字說盡了人心之間的鬥爭,既完美的回答和解釋了曹操對於自己的疑問,又將自己對於兒子寵愛的那種天性表現得淋漓盡致,試問這種才華東漢以來誰人可敵?

句中金日磾的典故是因為他的兒子在後宮之中調戲宮女,金日磾看見之後手刃了自己兒子,楊彪前一句回答是

贊同曹操對於自己兒子的處置,表示是自己管教不嚴

,沒有像西漢名臣金日磾那樣以家法將自己兒子處死,最後落到了國法不容的地步,作為父親的自己

實在是表示慚愧。

另外一方面,楊彪又以母牛舔剛出生小牛身上的胎液為比喻,說雖然自己兒子犯法被殺,

但血脈親情終究是不能阻斷的

,自己即使再狠心又怎能不傷心?

這樣的回答可謂是無懈可擊,即使是曹操也挑不出毛病,不僅不能處置楊彪以絕後患,還要以朝廷的名義下詔來表揚楊彪的這種至真親情,從這以後,中國人之間來形容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成語便又多了一個

“舔犢情深”

,直到一千多年之後的今天都還廣為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