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前言

:積體電路(晶片)技術自1958年誕生以來,已有63年的發展歷史。在今天的資訊化社會中,晶片無疑是最重要的基礎支撐。近年來,晶片核心技術已成為美國維護科技霸權,圍堵打壓他國的利器。人們都想知道,晶片技術是如何由開始的原始和不成熟,一步一步發展成為今天高科技皇冠上的技術明珠。本文將以照片和圖示為主,以文字為輔,說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由於篇幅所限,暫定分上、中、下三篇敘述。

要介紹晶片技術發展史,就要從

半導體

的發現和研究、

電子管

電晶體

積體電路

的發明說起。正是因為這些發現、研究和發明,電子技術及電子工業才得以誕生。從此,人類社會拉開了電子資訊化的序幕。

1.

半導體發現和研究(1833~1947年,持續114年)

1833

,英國科學家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在測試硫化銀(Ag2S)特性時,發現硫化銀的電阻隨著溫度的上升而降低的特異現象,被稱為

電阻效應

,這是人類發現的

半導體的第一個特徵

1839

,法國科學家埃德蒙。貝克雷爾(Edmond Becquerel)發現半導體和電解質接觸形成的結,在光照下會產生一個電壓,這就是後來人們熟知的光生伏特效應,簡稱

光伏效應

。這是人類發現的

半導體的第二個特徵

1873

,英國的威洛比。史密斯(Willoughby Smith)發現硒(Se)晶體材料在光照下電導增加的

光電導效應

,這是人類發現的

半導體的第三個特徵

1874

,德國物理學家費迪南德。布勞恩(Ferdinand Braun)觀察到某些硫化物的電導與所加電場的方向有關。在它兩端加一個正向電壓,它是導通的;如果把電壓極性反過來,它就不導電,這就是半導體的

整流效應

,這是人類發現的

半導體的第四個特徵

。同年,出生在德國的英國物理學家亞瑟。舒斯特(Arthur Schuster)又發現了銅(Cu)與氧化銅(CuO)的整流效應。

圖1

。發現半導體特性的四位科學家

(法拉第、貝克雷爾、史密斯、布勞恩)

雖然半導體的這四個效應在1880年以前就先後被科學家發現,但

半導體

這個名詞大概到了1911年才被科尼斯伯格(J。Konigsberger)和維斯(I。Weiss)首次使用。後來,關於半導體的整流理論、能帶理論、勢壘理論才在眾多科學家的努力下逐步完成。

其後二十多年,世界上出現了一些半導體應用案例。例如,1907~1927年美國的物理學家研製成功了晶體整流器、硒整流器和氧化亞銅(Cu2O)整流器等。1931年,硒光伏電池研製成功。1932年,德國先後研製成功硫化鉛(PbS)、硒化鉛(PbSe)和碲化鉛(PbTe)等半導體紅外探測器等。

1947

,美國貝爾實驗室全面總結了半導體材料的上述四個特性。

從1880~1947年長達67年的時間裡,由於半導體材料難以提純到理想的程度,因此半導體材料研究和應用程序非常緩慢。

此後,四價元素鍺(Ge)和矽(Si)成為了科學家最為關注和大力研究的半導體材料。而在肖克萊(W。Shockley)發明鍺晶體三極體的幾年後,人們發現矽更加適合生產電晶體。此後,矽成為應用最廣泛的半導體材料,並一直延續至今。這也是美國北加州成為矽工業中心後,被稱為“矽谷”的原因。

半導體材料是導電效能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材料,它們的電阻比導體大得多,但又比絕緣體小得多。其電學效能可以人為加以改變。

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有矽(Si)、鍺(Ge)、砷化鎵(GaAs)、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等。

2.

電子管的發明(1906年,距今115年)

1904

,英國物理學家約翰。安布羅斯。弗萊明(John Ambrose Fleming)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

電子管

,它是一個

真空二極體

,他獲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2

。弗萊明發明的真空二極體

1906

,美國工程師李。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在弗萊明真空二極體的基礎上又多加入了一個柵極,發明了另一種

電子管

,它是一個

真空三極體

,使得電子管在檢波和整流功能之外,還具有了放大和震盪功能。福雷斯特於1908年2月18日拿到了這項發明的專利。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3

。福雷斯特發明的真空三極體

真空三極體被認為是電子工業誕生的起點。它的應用時期長達40多年。

由於電子管具有體積大、耗電多、可靠性差的缺點,最終它被後來者電晶體所取代。

3.

電晶體的發明(1947年,距今74年)

1947

,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巴丁(J。Bardeen)、布拉頓(W。 Brattain)、肖克萊(W。Shockley)三人發明了

點觸型電晶體

,這是一個NPN鍺(Ge)電晶體,他們三人因此項發明獲得了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4

。電晶體發明三人組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5

。獲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人組

1950

,當蒂爾(G。K。Teal)和利特爾(J。B。Little)研究成功生長大單晶鍺的工藝後,威廉姆。肖克萊(W。Shockley)於1950年4月製成第一個雙極結型電晶體—

PN

結型電晶體

,這種電晶體實際應用比點觸型電晶體廣泛得多。今天的電晶體,大部分仍是這種PN接面型電晶體。所謂PN接面就是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的結合之處,P型半導體多空穴。N型半導體多電子。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6

。PN接面型電晶體結構示意圖(左)電晶體符號(右)

1952

,實用的結場效應電晶體(JunctionField-Effect Transistor,JFET)被製造出來。

結場效應電晶體

(JFET)是一種用電場效應來控制電流的電晶體。到了1960年,有人提出用二氧化矽改善雙極性電晶體的效能,就此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etal Oxid Semiconductor,MOS)場效應電晶體誕生。艾塔拉(M。Atalla)也被認為是

MOS場效應電晶體

(MOSFET)的發明人之一。

MOSFET宣告了在電子技術中的統治地位,並且支撐了當今資訊社會的基石——大規模積體電路發展。實際上,場效應電晶體(FET)由朱利葉斯。利林費爾德(JuliusLilienfeld)於1925年和德國物理學家奧斯卡。海爾(Oskar Heil)於1934年分別發明出來,只是一直未能製造出實用的電晶體器件。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7

。MOSFET的發明貢獻者及發明年份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8

。場效應電晶體(FET)分類及實物圖

電晶體從雙極型到MOS型,從分立式器件到整合在晶片之中,加上其所用不同的半導體材料,電晶體型別和品種繁多。電晶體主要起到小訊號放大、功率放大、電流開關等作用,它是晶片中整合的數量最多的最基本的電路元器件。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9

。各種電晶體的分類

電晶體發明是微電子技術發展歷程中第一個里程碑。

電晶體的發明使人類步入了飛速發展的電子資訊時代。到目前為止,它的應用已長達74年之久。

圖10

。各種封裝形式的分立式電晶體

4.

積體電路(晶片)的發明(1958年,距今63年)

1950

,美國人拉塞爾。奧爾(Russell Ohl)和威廉姆。肖克萊(W。Shockley)發明了

離子注入工藝

,1954年肖克萊申請了這項發明的專利。

離子注入

是將雜質電離成離子並聚焦成離子束,在電場中加速後注入到矽材料中去,實現對矽材料的摻雜,目的是改變矽材料的導電效能。離子注入是最早採用的半導體摻雜方法,

它是晶片製造的基本工藝之一。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11

。簡要的離子注入原理示意圖

1956

,美國人富勒(C。S。Fuller)發明了

擴散工藝

;擴散是摻雜的另一種方法,

它也是晶片製造的基本工藝之一。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12

。 一種熱擴散裝置示意圖

離子注入

工藝和

擴散

工藝是兩種摻雜方法。離子注入用於形成較淺的半導體結(Junction),擴散用於形成較深的半導體結。摻雜就像炒菜中新增調味料,它是對半導體材料的“添油加醋”。少量的其它物質摻進很純的半導體材料中,使其變得不純,對於半導體材料來說,其它物質就是雜質,摻入的過程就稱為摻雜。

摻雜是將一定數量的其它物質摻加到半導體材料中,人為改變半導體材料的電學效能的過程。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13

。兩種半導體摻雜示意圖

1958

,美國仙童公司的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與美國德儀公司的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間隔數月分別發明了

積體電路

,開創了世界微電子學的歷史。諾伊斯是在基爾比發明的基礎上,發明了可商業生產的積體電路,使半導體產業由“發明時代”進入了“商用時代”。

基爾比因為發明積體電路而獲得200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諾伊斯是快捷半導體公司(1957年成立)和英特爾公司(1968年成立)的創辦人之一,他是偉大的科學家,是積體電路史上重要人物。遺憾的是,他之前在肖克萊實驗室工作時,發明“負阻二極體”得不到老闆支援而終止,後來日本科學家江崎玲於奈(Leo Esaki)在此項發明上獲諾貝爾獎;他於1990年逝世,未等到2000年與基爾比分享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兩次均與科技最高榮譽無緣。但是,他們兩人都被譽為是積體電路之父。

圖14

。基爾比和諾伊斯與他們發明的晶片

1959

,貝爾實驗室的韓裔科學家江大原(Dawon Kahng)和馬丁。艾塔拉(MartinM。Atalla)發明了

金氧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

),這是第一個真正的緊湊型MOSFET,也是第一個可以小型化並實際生產的電晶體,它可以大部分代替JFET。MOSFET對電子行業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15

。江大原和艾塔拉發明了MOSFET

5.

光刻工藝是晶片製造的靈魂 (發明距今61年)

1960

,盧爾(H。H。Loor)和克里斯坦森(Christenson)發明了

外延工藝

。外延是指在半導體單晶材料上生長一層有一定要求的、與基片晶向相同的單晶層,猶如原來的晶體向外延伸生長了一層。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16

。矽氣相外延生長裝置原理示意圖

1960

年,光刻工藝是首次應用在晶片製造中的嗎?

這是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本文重點討論。我的公眾號【芯論語】的另一篇文章“光刻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了晶片製造的卡脖子技術?”指出,

光刻工藝是晶片製造的靈魂技術。

正是光刻工藝的出現,才使得矽器件製造進入到了平面加工技術時代,才有大規模積體電路和微電子學飛速發展的今天。

泛指意義上的光刻技術發明,應該追溯到1822年法國科學家約瑟夫。尼瑟福。尼埃普斯(Joseph Nicephore Niepce)的感光材料試驗和刻蝕實驗,以及他在1827年製作的d’Amboise主教雕板像複製品。本文所說的光刻工藝特指晶片製造過程中的光刻工藝技術。

晶片製造的光刻工藝到底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筆者發現網上這方面的文章很少,即使有文章介紹,也都是一筆帶過。網上資料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

1960年

盧爾(H。H。Loor)和卡斯特蘭尼(E。Castellani)發明了光刻工藝[4]。第二種說法是,

1970年

斯皮勒(E。Spiller)和卡斯特蘭尼(E。Castellani)發明了光刻工藝[5]。兩種說法中光刻發明時間竟相差10年之久。網上也很難查到盧爾、卡斯特蘭尼和斯皮勒如何發明光刻工藝,甚至難以查到他們的生平介紹。

筆者更相信

1960年應是光刻工藝發明的年份。

因為,如果光刻工藝是1970年才發明,那麼1958~1970年這十多年時間裡,貝爾實驗室、仙童公司、TI、RCA和Intel等先驅公司的半導體產品(雙極、FET、MOSFET電晶體)和晶片是很難製造出來的。

筆者也相信

仙童公司應該是光刻工藝的發明地

。1958年仙童公司幾位創始人從照相機商店購買了三個16毫米鏡頭,製作了一個步進和重複照相裝置,用來製作掩模,並對掩模板、光刻膠進行了改進。1959年,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在日記中提出一個技術設想,“既然能用光刻法制造單個電晶體,那為什麼不能用光刻法來批次製造電晶體呢?”,“把多種元件放在單一矽片上將能夠實現工藝流程中的元件內部連線,這樣體積和重量就會減小,價格也會降低”。為此,仙童公司開始將光刻工藝嘗試應用於電晶體批次製造。諾伊斯提出了“平面技術”的設想,瓊。赫爾尼(Jean Hoerni)就是將這一設想轉換為實際可行的“平面處理”技術的那位大牛人[11]。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17

。赫爾尼及所編寫的平面處理工藝技術文件

從光刻機的發展年代來看,上世紀60年代是接觸式光刻機、接近式光刻機;70年代是投影式光刻機;80年代是步進式光刻機;再到步進式掃描光刻機,浸入式光刻機和現在的EUV光刻機[16],可見晶片製造的光刻工藝不可能是1970年才發明出來。

離子注入

擴散

外延

光刻

等工藝技術,加上

真空鍍膜

技術、

氧化

技術和

測試封裝

技術,構成了

矽平面加工技術

的主體,通俗地說是構成了晶片製造的主體。

沒有光刻技術就沒有今天的晶片技術和產業,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的資訊化和智慧化社會。

6.

晶片技術不斷成熟,沿摩爾定律快速發展

1962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的史蒂文。霍夫施泰因(Steven Hofstein) 弗雷德裡克。海曼(Frederic Heiman)研製出了可批次生產的金氧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並採用實驗性的16個MOS電晶體整合到一個晶片上,這是

全球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MOS積體電路。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18

。霍夫施泰因和全球首款MOS積體電路

1963

,仙童公司的弗蘭克。萬拉斯(Frank M。Wanlass)和華人薩支唐(C。T。Sah)首次提出

CMOS電路技術

。他們把N-MOS和P-MOS連線成互補結構,兩種極性的MOSFET一關一開,幾乎沒有靜態電流,適合於邏輯電路。1963年6月,萬拉斯為CMOS申請了專利,但是幾天之後,他就離開了仙童公司。首款CMOS電路晶片是由RCA公司研製。

CMOS電路技術為大規模積體電路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天,95%以上的積體電路晶片都是基於CMOS工藝製造。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19

。CMOS反相器電路符號及器件模型

同年,仙童公司26歲的電路設計天才羅伯特。維德拉(Robert Widlar)設計了第一顆整合運算放大器電路μA702。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20

。仙童公司μA702運算放大器晶片

1964年,Intel公司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著名的

摩爾定律

(Moore‘s Law),預測晶片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是,

當價格不變時,晶片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

。後來50多年晶片技術的發展證明了摩爾定律基本上還是準確的。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21

。摩爾,晶片技術沿摩爾定律發展趨勢圖

1966

,美國RCA公司研製出CMOS積體電路和第一塊50門的門陣列晶片。

1967

,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Materials)成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裝置製造公司。2020財年全年營收172億美元,研發投入達22億美元,全球擁有24000名員工,擁有14300個專利。業務涵蓋半導體、顯示器、太陽能、柔性鍍膜、自動化軟體等。下圖是應用材料公司半導體業務部分的綜述。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22

。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半導體業務(來源:應用材料公司官網)

1967

,貝爾實驗室江大原(DawonKahng)和施敏博士(Simon Sze)共同發明了

非揮發儲存器

。這是一種浮柵MOSFET,它是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只讀儲存器(EPROM)、電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只讀儲存器(EEPROM)、快閃記憶體(Flash)的基礎。

圖23

。普通MOSFET與浮柵MOSFET示意圖

1968

,IBM公司的羅伯特。登納德(Robert H。Dennard)發明

單電晶體動態隨機存取儲存器

(DRAM)。發明名稱是“一個關於電晶體動態RAM單元的發明”。單電晶體DRAM是一個劃時代的發明,它後來成為了計算機記憶體的標準。Dennard於1997年入選了國家發明家名人堂;2009年獲得IEEE榮譽勳章,這是電子電氣領域的最高榮譽。

【芯論語】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上篇)

圖24

。登納德與單電晶體DRAM示意圖

未完待續。

敬請期待【芯論語】

科普:圖說晶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史(中篇)

後記

1947~1968年的20多年是全球晶片技術和電子工業的起步期,這個時期內創新人才輩出,深遠影響的發明層出不窮。電晶體、積體電路、以光刻為核心的矽平面加工技術、CMOS電路、非揮發儲存器、單管DRAM電路等發明為晶片技術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為晶片技術沿著摩爾定律前行鋪平了道路。但是,人類在走上這條康莊大道之前,從半導體的認識和發現到電晶體的發明,在崎嶇的道路上已摸索了114年的時間,其中包括痴迷電子管的40多年時間。科技進步不可能一撮而就,它是一個逐步認識、發現和成熟的過程。

參考資料

3。劉亮,PC發展史① 一顆電晶體引發的數字革命,中關村線上:https://power。zol。com。cn/519/5191311_all。html#p5191311,2015。5。14

5。吉林大學,半導體器件物理精品教學第二章,豆丁網:https://www。docin。com/p-2116387652。html,2018。6。28

6。1967年至今,快閃記憶體的發展史,儲存線上:http://www。dostor。com/p/58538。html,2019。8。9

7。Long_龍1993,摻雜——擴散和離子注入,360個人圖書館: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212/13/68538116_891471588。shtml,2020。2。12

8。科技真相,晶片戰爭-61:一次意外事故造就氧化層掩膜技術,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359789998,2020。3。22

9。頭像被遮蔽,電晶體的分類與特徵,電子發燒友論壇:https://bbs。elecfans。com/jishu_1948567_1_1。html,2020。6。9

10。腦極體,晶片破壁者(一):從電子管到電晶體“奇蹟”尋蹤,鳳凰網:https://tech。ifeng。com/c/7xrkgT2K4dg,2020。7。5

11。TMT研究-愛好者,晶片戰爭-64:從檯面工藝到平面工藝,突破量產化瓶頸,雪球網:https://xueqiu。com/9231373161/156639463,2020。8。14

12。亞化,一圖讀懂半導體積體電路發展史,騰訊網:https://xw。qq。com/amphtml/20200917A0FZSG00,2020。9。17

13。Long_龍1993,為什麼晶片上的電晶體越做越小,360個人圖書館: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009/21/68538116_939647723。shtml,2020。10。9

14。康師兄,電子時代的起點,美篇:https://www。meipian。cn/3cw3o1d9,2021。1。10

15。圖解晶片技術,積體電路發展史上的十大里程碑事件!電子發燒友:http://www。elecfans。com/d/1490110。html,2021。2。1

16。感測器專家網,光刻機技術到底是誰發明的?騰訊網:https://new。qq。com/rain/a/20210309A0BB0500,2021。3。9

轉載須知

感謝您對【芯論語】內容的關注和認可,期待與您交流,歡迎批評指正。

本號的原創文章經授權後才可以轉載,並須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後臺留言,轉載授權只限於微信公眾號平臺。

在其它平臺或網站轉載和複製本號原創內容,均被認為是侵權!微信和微信朋友圈的自由轉載除外。

點選這裡,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