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真正的元宇宙明年實現不了,2026年也實現不了

專家們認為,要想實現元宇宙推動者所承諾的目標,幾乎每一種晶片都必須比現在強大一個數量級。

真正的元宇宙明年實現不了,2026年也實現不了

為元宇宙提供動力的必要技術並不存在。

真正的元宇宙明年實現不了,2026年也實現不了。這種技術可能在2032年也實現不了。儘管我們很可能會有一些想法,比如我們最終會知道如何設計和製造元宇宙所需要的高質量晶片,也許到那時才可以把馬克-扎克伯格的狂熱夢想變成現實。

在過去的六個月裡,美國企業談論元宇宙概念的方式與它的合理性之間已經形成了脫節,這是以實現元宇宙過程中它所需的計算能力的性質為基礎的。要實現這一目標將需要巨大的創新,類似於將個人電腦縮小到iPhone大小的數十年努力。

微軟上個月將其687億美元對動視暴雪的競購吹噓為一種元宇宙遊戲。10月,Facebook將其整體企業形象轉變為圍繞元宇宙展開。去年,迪斯尼甚至承諾要建立自己的元宇宙版本。看來,大公司們都以在用元宇宙講故事。

這些想法取決於我們建造晶片、資料中心和網路裝置的能力,因為這些技術才能提供真正元宇宙所需的計算馬力。而目前,我們還無法做到。沒有人知道這些技術該如何實現,或者說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甚至不知道這些裝置是否仍然是半導體。現在沒有足夠的晶片來建造今天人們想要的所有東西,更不用說元宇宙傳教士所承諾的東西。

“Nvidia企業雲部門的前負責人Jerry Heinz告訴媒體說:”我們今天在超級計算機中看到的最大的東西仍然需要改進,以便能夠提供[元宇宙]型別的體驗。

Zuckerversed

我們現在所描述的元宇宙至少和20世紀初的推理小說一樣古老。

例如,E。M。 Forster在1909年的故事《機器停了》中描繪了一個前晶片、前數字版本的元宇宙。快進70年,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在1984年的《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一書中稱這個概念為 “網路空間”;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1992年的小說《雪崩》(Snow Crash)中推廣了 “Metaverse ”一詞;歐內斯特-克萊因在《頭號玩家》中稱其為OASIS(Ontologically Anthropocentric Sensory Immersive Simulation的縮寫)。這些故事中很少有描述烏托邦社群的。

有可能我們現在所說的元宇宙將永遠屬於科幻小說的領域。但不管你喜不喜歡,馬克-扎克伯格已經將這個想法推上了主流。

扎克伯格對元宇宙最終會是什麼樣子的解釋是模糊的,但元宇宙的擁躉們大致同意他的描述。小扎稱其為 “一個讓人能身臨其境而不是隻能用眼睛看的網際網路”,它將提供所有使用者已經可以在網上做的事情,以及 “一些在今天的網際網路上無法做到的事情,比如跳舞。”

如果metaverse聽起來很模糊,那是因為它是模糊的。這種描述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適用於許多最終可能發生在技術領域的事情。而且可以說,類似於元宇宙的東西最終可能已經以電子遊戲公司製作的早期形式存在了。

Roblox和Epic Games的《堡壘之夜》(Fortnite)為數百萬人提供了線上觀看現場音樂會的機會(實際上是幾百人分散式辦公實現的)。微軟飛行模擬器已經建立了一個2。5PB的世界虛擬副本,透過飛行和天氣資料實時更新。

但是,即使是今天最複雜的最接近元宇宙的電子遊戲,也只能用目前的算力透過多種裝置、螢幕、格式、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技術實現數十億人同時線上。

Creative Strategies執行長Ben Bajarin告訴媒體:“對於真正的大眾市場,公司每天需要花很多時間累積幾代人的計算能力,以實現這一目標。在未來幾年,你將看到的是對你今天所看到的東西的演變,也許對AR的強調比VR更多一點。但它不會是這種豐富的、模擬的3D環境”。

一代人的飛躍

起初,晶片為大型機提供動力。大型機催生了伺服器、家用電腦和智慧手機:更小、更快、更便宜的計算機版本,或多或少都還是之前的老技術。

雖然沒有人能描述真正元宇宙系統的技術需求,但它將明顯不同於計算領域之前的轉變。而且,專家們已經很清楚的是,要實現任何接近最樂觀的真正元宇宙版本,幾乎所有種類的晶片都必須比現在強大一個數量級。

英特爾的Raja Koduri在最近的一篇社論中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嘗試回答,他寫道。“真正的永續性和沉浸式計算,在規模上和數十億人的實時訪問上,將需要做更多努力:計算效率要比今天的技術水平提高1000倍”。

要想達到計算效率提高一千倍的目標,其難度可想而知。科杜裡的估計可能是保守的,而需求可能很容易超過這個數字的10倍。

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佩德羅-多明戈斯(Pedro Domingos)告訴媒體,即使假設這些繁重的硬體要求能夠得到滿足,也需要在軟體堆疊的所有層面——從底部的晶片到頂部的終端使用者應用程式——之間進行更好的重構。

“他說:”我們現在可以擺脫[效率低下],但在元宇宙中,我們將無法擺脫它。“整個[軟體]堆疊將被更緊密地整合,這已經在人工智慧和圖形介面系統等領域發生了。”

這不是量子計算

帶領人類邁向元宇宙的技術可能不是量子計算,或者至少不是我們今天對它的看法:一個離實際使用還有幾十年的理論平臺,需要在外太空真空溫度下在房間大小的計算機中進行計算。但是像量子計算這樣的東西所承諾的效能突破將是必要的。

谷歌正在探索使用演算法來設計更強大的晶片,這可能有助於推動這一程序。多明戈斯說,今天已經有用於人工智慧模型的專用處理器,但透過創造更多的專用晶片,有可能優化出更多的高效能。這些設計可以繞過提高現有矽片原始效能的路障,例如製作一個執行物理計算的特定應用積體電路。

多明戈斯說:“我們需要,比如晶片製造商,或元資料的提供者,或沒人知道的能為此目製造越來越多先進晶片的機構。甚至對於堆疊的每一層,從物理學到軟體,都需要專家做更多的努力。”

多明戈斯指出,在20世紀90年代,實時的光線追蹤會被認為是不可能的,然而幾十年後的今天,它已經透過為PlayStation 5和Xbox系列X提供動力的晶片實時完成。谷歌的人工智慧晶片,被稱為張量處理單元,是另一個專門型別的晶片的例子,它在未來只會變得更加豐富,是元宇宙的必要條件。

一個美妙的未來

但計算領域的代際轉變也需要製造技術的相應轉變。臺積電和英特爾等公司已經在用極紫外光刻機列印最先進的晶片,挑戰物理學的極限。

最新的極紫外光刻機致力於將更多更小的電晶體和功能擠壓到每個晶片上,它將繼續沿著幾十年來已經確立的道路前進。但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晶片製造機器將變得過於昂貴,或者不可能再進一步提升效能。

Bajarin說:“如果你看看晶片架構和每瓦特的效能情況,我們不得不說人類需要一個突破,但我們已經非常接近人類的極限。一奈米以下的產品大約還有四五年的時間,而這並不能解決元宇宙所需要的晶片。”

雖然在計算方面沒有一代人的飛躍,但,低保真版本的Zuckerverse是可以實現的。假設使用者會滿足於比十年前 “第二人生 ”所能達到的更好的圖形介面,那麼從長遠來看,應該可以實現一些目標,比如一個持久的、與網際網路連線的虛擬世界。構建該版本的元宇宙將需要更好的網路技術(包括多明戈斯描述的專用晶片),以及可能的人工智慧計算等,以處理一些更復雜但日常元宇宙所需要的工作負荷。

多明戈斯說:“有大量的升級工作要做,這意味著今天的資料中心與明天的資料中心相比將顯得微不足道。”

但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實現。扎克伯格的元宇宙願景可能還要等上幾十年,而且該公司已經在迄今為止的努力中損失了200億美元,目前還不清楚Meta公司是否還有足夠的現金將這一願景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