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筆記——辯論 說服的藝術(下)

總體框架

• 1.基礎理論(定義 態度 能力 組織)

• 2.環節拆解(立論 質詢 反駁 總結)

• 3.型別分析(事實之辯 價值之辯 政策之辯 哲理之辯)

3.型別分析

01

事實之辯

什麼是好的理論

經驗性

(並非以概念之間的關係為指向。)

相關性

(對因果的追溯應是適度的,如:“胃痛是因為有胃。”)

普遍性

(反對特設性假說,有時候假設帶來的問題比它所解決的還多。)

探索性

(有證偽之可能的預測。)

簡單性

(奧卡姆剃刀/思維經濟原則。)

協調性

(儘可能與既有知識/價值體系相容。)

觀察滲透理論,事實基於假說

假說的誤導

:喜歡什麼假說,就會看到什麼事實。

假說的引導

:假說有可能“坐實”成事實。

自我求證

:把複雜事態剪輯成明確的“事實”。

偏見性抽樣

:有意無意改變調查物件。

緣出前物

:相關性≠因果性。

02

價值之辯

價值的衝突是辯論中的“草蛇灰線”;價值觀的衝突源於爭論雙方的生存體驗不同;價值之辯的要義

不是辯駁

,而是

發掘對方價值觀內我方的觀點

典型價值觀之辯:

前提公平VS結果公平、程序正義VS實體正義、道德VS法律、性善VS性惡……

爭論

分為言辭之爭、標準/概念之爭、實質之爭,而實質之爭分為價值和事實。

價值是可辨性的最終核心

,因為思維是透過概念進行,概念是透過定義進行,定義並不是描述和總歸得出的。定義=規範性+描述性。規範性受價值觀的影響。

價值:仁VS智、價值VS價格 。智者應見仁中之智,仁者須見智中之仁。

:感悟/溫情/平等/結果公平/福利/政府/道德/民粹/熱心腸/sentimental……

:理智/冷峻/自由/前提公平/機會/市場/法律/精英/冷頭腦/cynical……

03

政策之辯

為什麼我們應當如此?

政策之辯

核心是應當,內容是事實+價值,方向是情(價值情感)理(事例資料)交融

辯論基本框架

:改變線狀(正方)VS維持現狀(反方)。政策之辯的反方具有“推定”利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需要性(病症

):當務之急;

根屬性(病因)

:對症下藥;

解決力(藥效)

:政策利益;

損益比(權衡

):變動成本。

哲理之辯

:哲理是辯論真正的核心。哲理之辯的核心是世界觀和人生觀。

濠梁之辯

(思與悟):-子非魚。-子非我。-我非子,子非魚,全矣。-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楊禽之辯

(原則與應變):-損一毫而利天下,不與。天下奉一身,不取。-去一毛以濟一世,為知乎?-有侵肌膚獲萬金,為知乎?有斷一節得一國,為知乎?毛固一體萬分之一物,奈何輕之乎?

孟子

(原則與應變):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極端例子不具可比性。)

孟子

(性善之辯):-杞柳為桮桊。-順性而為。-性猶湍水,決諸東而東,決諸西而西。-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

荀子

(性惡之辯):-其善者,偽也。生而好利,順則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有惡疾,順是殘賊生而忠信亡焉。-人之學者,其性善。-凡性者不可學不可事,可學而成可事而成,謂之偽。-今人之性善,將皆失喪其性故也。-人之性,生而離其樸,離其資,必失而喪之。

結語

辯論以學理為歸宿,辯論旨在釐清爭端。

素材|韋海琪

排版|劉人瑋

稽核|李玥 陳佩昂 陳紀任

往期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