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唐離奇事件大賞:江湖騙子成高官,節度使宦官入套

唐憲宗死後,大唐帝國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中央與地方藩鎮之間的矛盾,而是中央政府內部圍繞權力分配,展開的一系列狗血大戰。

唐憲宗死前,圍繞著皇位繼承權,已是一片刀光劍影了。

唐憲宗剛死,一度和太子競爭皇位的親王,以及支援他的大太監都被人殺了,上位的太子就是後來的唐穆宗。

中唐離奇事件大賞:江湖騙子成高官,節度使宦官入套

唐穆在位四年就死了,於是他兒子唐敬宗上位。唐敬宗上位後,因為不能讓大家滿意,所以在位僅一年時間,就讓宦官殺了。

這一次,殺害皇帝的宦官沒有上次走運,因為他們剛剛殺了皇帝,馬上就被人抓起來殺了。

當然了,這些兇手很快就受到清算,絕不是因為有人願意替唐敬宗報仇,而是因為害唐敬宗後,宦官內部就出現了分贓不均。

唐敬宗的宦官,希望唐敬宗的六弟當皇帝,但是另一撥宦官希望唐敬宗的二弟當皇帝。

兩撥宦官經過簡單的競爭,後者就勝利了,所以殺唐敬宗的兇手,當時就讓正法了,而他們擁戴的親王,當時也讓人殺了。如果這撥宦官勝利了,或是宦官之間達成共識,他們肯定也沒事。

唐憲宗被宦官殺死,唐穆宗是宦官擁立上位的,唐敬宗被宦官殺死。

接連三個皇帝都在宦官的陰影下生存。唐文宗上位後,難免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危機感。

初,文宗常患中人權柄太盛,自元和、寶曆,必致宮禁之禍。及王守澄之領禁兵,恃其宿舊,跋扈尤甚……文宗性守正嫉惡,以宦者權寵太過,繼為禍胎,元和末弒逆之徒尚在左右,雖外示優假,心不堪之。

在這種背景下,一個叫鄭注的人很快站在了政治舞臺中央。

中唐離奇事件大賞:江湖騙子成高官,節度使宦官入套

鄭注是什麼人?所以史書說到他時,就是一個江湖遊醫,就是靠各種諂媚的方式不斷上位。

鄭注,絳州翼城人。世微賤,以方伎遊江湖間。

事實上,鄭注就是一副世外高人的形象,因為世外高人標配的東西他都擁有。

總而言之,你有病了,鄭注一出手,幾粒仙丹妙藥,馬就讓你藥到病除;你有啥事弄不明白了,鄭注給你一分析,你馬上就豁然開朗了;你想知道自己的前途命運,鄭注給你算上一卦,你就會覺得,這就是活神仙啊。關鍵是,博學多才一副大學問家的樣子。

注敏悟過人,博通典藝,棋奕醫卜,尤臻於妙,人見之者,無不歡然。

鄭注撈到的第一桶金,就是節度使李愬病了,一直治不好,鄭注很快把他的病治好了。

如果僅此,只能證明鄭注醫術好,問題是,鄭注透過這個機會接觸到了李愬,馬上讓李愬佩服得五體投地。

元和末,至襄陽,依節度使李愬。為愬煮黃金餌之,浸親遇,署衙推,從至徐州,稍參處軍政。

我們必須得知道,李愬在歷史書上可是一個金光閃閃的正面人物。在晚唐,李愬的功績是首屈一指的;他的人格也是首屈一指的。他人生唯一的汙點,可能就是和鄭注關係太好了。

愬行己儉約。其昆弟賴家勳貴,飾輿馬,矜室廬,唯愬所處乃父時故院,無所增廣。始,晟克京師,市不改肆,愬平蔡,亦如之。功名之奇,近世所未有。晚雖忽於取士,與鄭注善,議者不以掩其賢。

李愬結識鄭注後,就讓他參與軍隊核心管理,並且對他言聽計從。

中唐離奇事件大賞:江湖騙子成高官,節度使宦官入套

面對李愬這種行為,人們都紛紛反對。因為你身為封疆大吏,怎麼可以把一個江湖術士看得這樣重?在這種背景下,軍區負責監軍之職的宦官王守澄,也過去責問李愬。李愬就對王守澄說,你不瞭解鄭注,他可是一個世外高人。

王守澄一聽,什麼世外高人?人們都說你李愬有著第一等的見識,現在竟然被一個江湖術士蒙得連北也找不到了。真是聞名不如見面,見面不如共事啊!

李愬說,看來你對鄭注也有著太多的成見,如果有機會你與鄭注接觸,自然會知道我所言不虛。

王守澄的態度很簡單,我雖然不是什麼有見識的人,但是這種江湖術士,我還真懶得與之相見。因為那就是傳說中的民科啊,學歷沒有、傳承也沒有,就是天天發表各種偉大發現罷了。

但是隨後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因為經不住李愬的請求,王守澄終於見到了鄭注一面,但是鄭注一開口,王守澄當時就覺得,鄭注就是傳說中的世外高人。

於是,王守澄和鄭注談了一個整天,還是想繼續談下去。總而言之,相見恨晚啊!再總而言之,如果不嫌棄,我們今天同床而臥,稟燭聊到大天亮吧!

第二天,王守澄趕緊對李愬道歉,並提出一個請求。鄭注果然如你所言,他就是一個世外高人,恕我前面有眼不識泰山,看來真是高手在民間啊!以後,你就讓鄭注跟我混吧。您雖然有著無比的威望、極高的地位,但是畢竟難以深入九重禁地。鄭注跟著你混,很難施展他平生的抱負;如果他跟著我混,我可以讓他進入帝國權力中樞。

看著這種內容,讓人難免會感覺,這就是第九流小說者寫的傳奇故事。問題是,史書上就這樣寫的。

監軍王守澄白愬,愬曰:“然彼奇士也,將軍試與語。”守澄始拒不納,既坐,機辯橫生,鉤得其意,守澄大驚,引至後堂,語終夕,恨相見晚。謝愬曰:“誠如公言。”即署巡官。

中唐離奇事件大賞:江湖騙子成高官,節度使宦官入套

後來,王守澄調回中央任職,就把鄭注也帶回了中央政府。

王守澄隨後在中央政府所擔任的職務,可是相當於執政官的角色。鄭注成為他的心腹,那還了得?開始,只有一些小人物走鄭注的關係,後來各種位高權重的人,也都開始紛紛走鄭注的關係。此時的鄭注已稱得上權傾朝野了。

守澄入總樞密,與俱至京師,厚加贍恤,日夜為守澄計議,因陰通賂遺。初士纖巧者附離,後要官貴人亦趨往。

面對王守澄這樣信任鄭注,三個與王守澄地位相當的宦官大佬(四貴中的另外三個宦官),都非常討厭鄭注,其中一個宦官大佬韋元素,甚至一度想找藉口把鄭注擊殺掉。因為鄭注這種來路不明的人,參與中央政府核心管理,討厭他的人很多,而且當時的皇帝也非常討厭他,所以給韋元素出謀劃策的人就認為,只要您敢找藉口殺了鄭注,肯定也能擺平這件事。

但是就在韋元素按計劃要殺鄭注時,卻因為需要與鄭注客套幾句,遂讓鄭有機會開口說話了。鄭注一開口說話,那真是不得了,韋元素越聽越想聽,以至於旁邊的人一再暗示韋元素應該動手了,韋元素都好像沒有看到一樣。

最後,韋元素不但沒有殺鄭注,把鄭注當成貴賓送走了。與韋元素合謀的人,看著韋元素這種表現,難免會發出豎子不足與謀、我們以後必會深受其害的感嘆。

唐文宗開始對鄭注非常討厭。後來,唐文宗病了,王守澄就推薦鄭注給唐文宗看病,唐文宗一經與鄭注接觸,馬上也壞事了,因為唐文宗以後也把鄭注當成心腹對待了。

中唐離奇事件大賞:江湖騙子成高官,節度使宦官入套

行文至此,我們來盤點一下鄭注的基本政治關係。

軍方大佬李愬與他有著非常深的淵源,事實上,鄭注可以登上政治舞臺,主要是因為李愬給了他一個重要的機會。

宦官首腦王守澄一直把他當成自己的謀主,事實上,鄭注可以在中央政府如魚得水,就是因為他始終是王守澄的代理人。

宦官首腦韋元素,也認為他是奇才,並且願意把他當成貴賓;皇帝唐文宗,也願意把他當成自己的心腹。

鄭注的主要政治關係並不是這麼簡單。

因為史書說起鄭注時,常常是與李訓一塊說起的。李訓是牛黨首腦李逢吉的侄子,也是他的代理人。鄭注與李訓後來就是鐵哥們,至少表面看起來,絕對是穿一條連襠褲的好朋友。

這樣說來,軍方大佬、宦官首腦、朝臣集團首腦、還有皇帝都把鄭注當成自己最親近的人。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這些人之間似乎存在難以化解的矛盾,但是他們都把鄭注當成心腹,這是為什麼呢?

大約是因為這些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所以大家都認為需要一個操盤手居中調和,否則大家天天內訌,最後誰的利益也無法保證。

而鄭注顯然表示,自己可以當這個操盤手,而且大家也認為鄭注有能力當這個操盤手。所以他們都有意無意的讓鄭注當自己的代理人。

失去這種背景,我們實在無法想象鄭注如何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政治明星。因為眾多充滿矛盾衝突的利益集團首腦,只要與他一接觸,就會把他成最親近人的人,這說起來也未免太不可思議了。

許多時候,在一個矛盾重重的政治集團內部,都需要一個身份相對中立的操盤手存在。

這就好像,現在有一塊蛋糕擺在桌子上,大家都想拿最大的份,怎麼分呢?

在這種背景下,大家自然希望有一個身份中立、而且洞悉人心的人去操刀。因為在這種分配中,絕不是簡單的分成幾等份,而是綜合各種考慮,分成若干的不等份,還得讓大家滿意。

鄭注只是一個草根上位,他在朝野缺乏根深蒂固的實力,大家對這樣的人操刀,自然容易放心,首先他肯定無法失控。

而鄭注可以得到眾多大佬(包括皇帝)的賞識,顯然是因為他透過常人沒有的政治洞察力,認為帝國政府需要一個操盤手,更主要的是,他能讓這些人相信,自己會成為優秀的操盤手。

在這種背景下,軍方大佬李愬不但讓鄭注幫自己工作,更向宦官首腦王守澄極力推薦鄭注。

在這種背景下,宦官首腦王守澄把鄭注當成心腹,更極力向皇帝推薦鄭注,並且支援他與朝臣核心成員李訓往來密切。

在這種背景下,另一個宦官首腦韋元素一心殺鄭注,卻在一番交談後,願意把他當貴賓,大約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

因為他們大約相信,支援鄭注對他們只有好處,並無害處。但是鄭注正式操刀後,顯然有些身不由己了。

中唐離奇事件大賞:江湖騙子成高官,節度使宦官入套

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操盤手,必須得做到超然。只有超然,才能讓各方都信任你,才能各方都對你滿意。你一旦有了私心,或是明顯偏向哪方了,利益受損的人,就會對你有意見。

問題是,當你成為操盤手之後,勢力最大的實權派,希望你成為他的刀手,你能拒絕嗎?

鄭注成為操盤手後,皇帝就開始收買鄭注,並且希望鄭注為自己效力了。而鄭注最後顯然倒向了皇帝一邊,於是王守澄很快成了犧牲品。

我們知道鄭注之所以能爬到這樣高的位置,主要是因為大宦官王守澄全力支援他。

但是,唐憲宗之死有王守澄的影子,唐敬宗之死也有王守澄的影子,而他現在又權傾朝野,帝國操盤手也是他全力推薦上位的鄭注。皇帝顯然對王守澄有一種說不出的猜忌。

在這種背景下,皇帝希望鄭注協助自己把王守澄清理出局。

接受到這個任務後,鄭注顯然是無力拒絕的。因為王守澄的政敵實在太多了,他作為宦官大首腦,下面有眾多與他存在競爭關係的大宦官;而且朝臣集團也希望他趕緊死;現在皇帝也希望他死,鄭注坐在操盤手的位置上,似乎只能與王守澄趕緊劃清界限了。

想清理王守澄出局,並不是多難的事。

因為皇帝提拔與他有競爭關係的大宦官就可以了;與他有競爭關係的大宦官得勢,王守澄的權力就會受到削弱,而且朝臣集團也都盼王守澄死。

在這種背景下,只要王守澄勢力受到削弱,皇帝反手一刀,就可以把他清理出局了,關鍵是,一切還可以幹得風平浪靜。

但是這樣一折騰,鄭注就不再是帝國的操盤手了,而變成了皇帝的親信。因為王守澄那樣信任他、重用他,他卻幫助皇帝把王守澄清理出局了,以後哪個大佬還敢相信,他會超然的持刀分蛋糕呢?

鄭注幹完這件事,從各大利益集團的利益分配上,也許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影響,因為王守澄只是一個人,他死了,他的空缺由大宦官仇士良頂上了。

接下來的事,應該怎麼辦?鄭注顯然想幹一票更大的,具體是幹什麼呢?我們下次再說。

中唐離奇事件大賞:江湖騙子成高官,節度使宦官入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