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我們談海底撈,究竟在談些什麼?

我們談海底撈,究竟在談些什麼?

這兩天海底撈因上海部分門店將牛肉粒換成豆製品,再次引發熱議上了熱搜。對此海底撈官方也很快做出了迴應稱替代品的成本比牛肉粒更高,今天我們就不再聊這事,要聊的是前不久,海底撈包間安裝監控引發的討論。

對於這事支持者認為:海底撈在包間安裝攝像頭合情合理,畢竟,包間雖然能把自己包起來,但始終還是公共場所。況且,海底撈屬於精緻餐飲,安一些監控很正常;反對者則認為:大家在吃飯時,全程被監控記錄,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情。海底撈官方迴應:會堅持在包間安裝攝像頭,同時,會明確提示消費者已經進入監控區域。在錄影調查、使用等方面,更會遵守相關法律。這件事兒不管在網上有多沸騰,但要真正地定性還要回歸法律。

毫無疑問,海底撈作為大型餐飲企業,肯定不會違法。事實上,如果海底撈提前告知消費者,則不屬於侵犯隱私權。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隱私的範圍強調了“是否願意為他人知曉”這一主觀心態,消費者如果知道有監控,而不介意,就不存在侵犯隱私權。

法律是經營的底線,作為知名餐飲企業,海底撈自然不會只考慮底線,他們必須要令消費者滿意,況且,海底撈一直標榜“精緻”服務,比如消費者生日時,會送上蛋糕,又比如消費者想要打包半個西瓜,店員會回覆:不行!然後,送過來一整個西瓜,還有各種的傳說讓海底撈成為了餐飲界的神話。只要有海底撈的地方到了飯點的時間門口每天都會排起長龍,等待諸君入店,享受精緻。

監控包間,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監控在各行各業早已流行開來,包括學校、禮堂、劇院等等,大馬路上的天眼無處不在。如此設定真帶來不錯的效果,尤其對執法者來說更是方便,給潛在的犯罪者以非常大的威懾。此外,一些製造加工車間也安滿了攝像頭,時時記錄車間裡的一切,包括裝置執行、人員操作、物料運轉等情況,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規範操作,而且一旦有任何異常狀況,可以立即查閱監控進行原因追查,更高階的工廠,早就引入錄影分析功能,海量的錄影資料加上精密的演算法,正在給經營者提供最佳的決策參考。

基於此現狀,海底撈在包間裡安裝攝像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首先,店面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群,“碰瓷”的現象屢見不鮮,火鍋更是重災區:有消費者曾反饋在海底撈撈出衛生巾,後來警方介入調查,顧客承認是自己放的,還有人故意把老鼠放到鍋裡,以食品安全為由,求償500萬,最後定罪敲詐勒索。

個人認為,如果當時包間裡有監控,也許會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事實上,安裝攝像頭的最大好處,不在於事後調查,而在於告誡碰瓷者:你已經在監控範圍內,三思而行。況且,中國的飯局一向複雜,賄賂門,不雅影片,酗酒等行為經常發生,但在監控之下,勢必會有所改善。

此外,我們也不得不面對另一個事實:監控會形成非常密集的網路,能隨時獲得人類的各種軌跡和畫面。加之,隨著智慧手機、感應器、室內定位以及大資料演算法等技術的發展,隱私的概念將會徹底死亡。況且,在中國大家對隱私的理解也非常表面,比如不在乎自己的支付資料、身份資訊、購買傾向,僅僅幾毛錢的紅包就能將之出賣。現在,包間裡有監控覺得彆扭,有人就把“隱私”拿出來大談特談,實在是有些莫名其妙。

我們談海底撈,究竟在談些什麼?

我們談海底撈,究竟在談些什麼?

自去年開始,海底撈就話題不斷,包括精緻的服務,食材價格以及危機處理能力。事實上,2003年非典期間,海底撈就有一段神操作:門店堂食關閉,他們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上門服務,由店員把鍋和食材送到消費者家裡,配料完成之後離開,第二天再由店員把鍋取回。就這樣,海底撈不僅保持了營業額,還打出金子般的招牌。自此,門店長盛不衰。如今,因包間監控引發熱議,會進一步增加海底撈的品牌識別度。這個事兒對他們的影響應該不大,但筆者想問,我們在討論海底撈時,究竟應該討論些什麼?

正可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其實,大家對於海底撈的評價並不完全是正面的,抱怨最多的無非是宣傳得比較好,實際有落差,比如唱生日歌需要排長隊,店員的專業素養不夠,添茶水比較慢、以及最近的牛肉粒換成味伴侶豆製品等問題。

毫無疑問,如此規模的餐飲連鎖店勢必會有一些瑕疵,我們也需要相信瑕不掩瑜。事實上,海底撈之所以火爆,正在於它在銷售火鍋的同時,也在銷售一種“滿足感”。從現在的價格配置看,海底撈並非普通人難以企及的餐飲,主要消費人群是中產階級和小資情調。這些人在工作、生活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並且經濟獨立。他們的成績大都來自於兢兢業業,對上不敢冒犯,對下同樣需要謹慎小心,是焦慮感最重的一個群體。所以,他們渴望精緻的服務,渴望上帝的感覺,而這也才是海底撈的成功之道。

此外,在我們持續討論海底撈服務的時候,往往會忽略掉更“基礎性”的討論。中國人在吃飯時注重排場,注重撲面而來不可控的味道,有人調侃說:中國的調料商販完全可以去競爭諾貝爾化學獎了。當然,海底撈作為高階餐飲品牌,食材、後廚管理一定是合格且高於同行水準的。筆者只是希望,大家在未來討論餐飲品牌時,能更多地把視角放到“食品健康”上來,比如我們可以討論海底撈的鍋底配方,討論火鍋調料的健康程度,甚至能討論“一切都拿來涮,涮涮就吃”的飲食理念是否正確?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比之包間裡的監控更有討論的空間。火鍋底料配置是思考的過程,也是創意的過程;吃得快樂是中國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發現一款新的火鍋比發現一顆小行星更令人興奮。只是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更應該吃得健康,吃得養生。(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