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高瓴收飛利浦 格力“瞅”董明珠

高瓴收飛利浦 格力“瞅”董明珠

數百億元人民幣,高瓴資本再一次在家電行業投入重金。

25日,皇家飛利浦宣佈已簽署協議,將其家用電器業務出售給投資公司高瓴,交易金額為37億歐元。

這樣一宗收購案自然是行業矚目的大事,而作為投資公司,高瓴資本將飛利浦家電收入囊中之後又將如何運作(包括與格力的關係),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340億貴嗎?

高瓴收飛利浦 格力“瞅”董明珠

任何收購案最重要的標準就是最終收購金額,除了37億歐元交易額,飛利浦還將與家用電器透過獨家全球品牌授權協議,許可家用電器繼續使用飛利浦品牌及其旗下特定家用電器產品之品牌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生產製造、品牌營銷和市場銷售(授權期限15年)。這一項品牌授權預估淨現值約為7億歐元,計入總交易價值後合計約為44億歐元(約為340億元人民幣)。

以這樣一個鉅額數字拿下飛利浦家電,張磊這筆生意做的究竟值不值?

實際上從去年初開始,坊間就陸續傳出飛利浦正在積極兜售自己旗下家電業務的訊息。當時潛在買家除了高瓴資本以外,還包括海爾、九陽、美的等一眾國內家電品牌。家電圈內的巨頭收購飛利浦家電業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畢竟過去幾年國內家電品牌一直在大舉收購海外家電品牌,以擴充自己的產品線。

不過,最終飛利浦家電還是花落高瓴資本,這一結果頗讓人有些意外。既然收購這件事本就是價高者得,那麼財大氣粗的高瓴動用“鈔能力”拿下心儀的“商品”,也是合情合理。

對此,相關家電行業分析師對懂懂筆記表示:“飛利浦很早就開始向高價值、高利潤的醫療保健裝置製造商轉型,也一直在尋求出售那些利潤較低的傳統業務線。比如之前已經賣掉了顯示器和照明業務,而家電業務同樣如此。可以看到西門子、通用電氣這些國外巨頭都已經陸續出售了自己的家電業務,從企業轉型的角度來看,這類舉措其實有點兒‘甩包袱’的意思了。”

這種背景下以37億歐元的價格拿下飛利浦家電業務,算不算是一樁高性價比的生意呢?

先看一下過去幾年飛利浦家電業務自身的發展情況。根據飛利浦近年來的財報顯示,從2015年開始這六年的營收分別為23億、24億、23億、22億、23億、22億歐元。顯然,這幾年飛利浦家電業務已經明顯陷入停滯,在這樣一個強調投資回報率和資本意志為主的商業時代,連續數年原地踏步也就意味著業務本身的衰落。

所以,如果僅從家電業務本身來看,飛利浦已經沒有太強的競爭力了。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也對懂懂筆記坦言:“飛利浦是一個沒落的家電品牌,以340億元人民幣總價值的高價收購,不太能夠理解高瓴收購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2014年,西門子和通用電氣出售自家家電業務的價格,分別是30億歐元和54億美元。7年後的今天,飛利浦以相差不大的價格出售了家電業務,單從價格和業務發展勢頭來看,高瓴資本顯然是溢價“收貨”了。不過,縱橫資本市場多年的張磊比任何人都要精明,其考慮的應該不只是飛利浦家電本身的價值,而是將其收入手中之後所帶來的連帶效應。

這種背景下,董明珠和她的格力電器似乎就是聯絡最緊密的那個物件了。

張磊和董明珠的“算盤”

高瓴收飛利浦 格力“瞅”董明珠

兩年前,高瓴以416。62億元人民幣從格力集團手中買下了格力電器15%的股權,一躍成為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

當時,外界一致認為高瓴看重的是格力電器的發展潛力。近20年來格力電器在董明珠的帶領下僅憑空調一個拳頭產品線,就將格力電器打造成國內最成功的製造業企業(之一),但產品過於單一的弊端在企業快速成長後也開始顯現。

過去,作為國內空調行業的代表企業,高毛利一直都是格力電器引以為傲之處。但從2017年開始,格力電器的毛利率就開始出現下滑,從2017到2019年格力電器的毛利率分別為32。86%、30。23%、27。58%。尤其是到了2020年上半年,更是僅剩21。22%。

站在高瓴資本的角度上來看,雖然高瓴方面表示19年入主格力之後並不會參與具體的運營管理,但耗資400多億元重倉入股之後,僅僅作為一個財務投資人的角色顯然不是高瓴的習慣。

而且從財務回報上來看,格力電器的股價和兩年前其入主時幾乎沒有提升,反觀主要競爭對手美的公司的股價,則是從19年末的50多元上漲是現在的80+。兩相對比,原地踏步兩年對於高瓴這400多億的投資而言,顯然不是理想狀態。

更值得關注的是,去年上半年格力還被主要競爭對手美的搶走了已經蟬聯了20多年的國內空調銷量第一的桂冠。這無論是對好強的董明珠還個格力電器而言,都是不可接受也不甘心的。這已經不關乎面子問題了,而是動了空調——格力電器常年以來的基本盤。

或許,這在某些方面也暗示了格力電器在業務多元化上的困境,同時也體現了市場突破的急迫性。

關於格力的多元化,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近幾年除空調業務之外,董明珠一直在為格力尋找更多盈利途徑,從電冰箱、電飯煲這些傳統家電賽道,再到智慧手機、新能源汽車電池甚至家電晶片,諸多嘗試至今都收效甚微。

這一切努力也被高瓴資本看在眼裡,作為格力電器的大股東,張磊需要給格力電器帶來一些新的可能。對此,劉步塵分析指出:“高瓴是一家投資公司,並不具備操盤一家制造企業的能力,它收購飛利浦小家電業務之後,必定要委託一個團隊去經營,這個團隊是格力管理團隊還是飛利浦的現有管理團隊?目前來看還無法猜測出結果。”

但是從業務結構上來看,劉步塵強調:“飛利浦家電雖然沒落了,但其小家電業務仍然比格力小家電強大得多,假如由高瓴牽線把飛利浦小家電業務和格力進行嫁接,對格力而言肯定是件好事兒。”

除了自身小家電業務的侷限,實際上國際市場的開拓也一直是格力電器的隱痛,而飛利浦雖然家電產品近兩年雖然已經開始採用貼牌生產方式,但其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以及銷售渠道等優勢,對於格力電器而言無疑會是有效的補充。

所以在理想狀態下,如果格力電器能與飛利浦家電業務進行很好地整合和互補,既能快速彌補格力電器一直以來在小家電等領域的困境,同時還能透過飛利浦的品牌影響力更好地拓展國際市場、加強銷售渠道建設。

當然,這一切都還停留在外界的猜測階段,畢竟這種整合需要張磊和董明珠的齊心協力。

所以,任何時候談到格力電器的未來都無法避開董明珠這一核心關鍵點。如果沒有達成“默契”,未來在與飛利浦家電進行合作的問題上,即便張磊有心也難以過了董明珠這一關。

與海爾、美的這些願意透過收購成熟品牌和技術來完善自身業務多元化的企業不同,格力電器總有點兒像是個“封閉的王國”。每一條產品線,每個品類的產品都是董明珠在親力親為,這種自己搭鍋做飯的做法能夠讓企業擁有較好的競爭壁壘,但從成本和效率上來看,其代價卻是遠高於收購成熟品牌的。

高瓴收飛利浦 格力“瞅”董明珠

所以,一向擁有主見的董明珠願不願意接受張磊送過來的這份大禮包,仍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對此劉步塵也表示:“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這場收購飛利浦小家電業務的舉動源自高瓴而非格力。假如格力願意和飛利浦小家電融合,為什麼不是格力親自收購、而是繞了一大圈由高瓴收購?所以,我們可以合理地猜測:在高瓴收購飛利浦之前肯定和格力溝透過,甚至建議由格力直接收購,但格力對這宗收購沒有興趣。”

如果真如猜測的狀況,那麼現階段的董明珠和張磊都是略微尷尬的,特別是格力電器正處在前“二號人物”黃輝離職的多事之秋。雖然董明珠一直在強化自己的個人價值,但無法迴避的現實情況是她今年已經66歲了,作為格力電器最核心的靈魂人物,她還能掌舵多久也一直都是外界關注的話題。

尤其是這不僅是董明珠在考慮的問題,也是大股東張磊需要考慮的問題。同樣強勢的張磊在入主格力電器之後,給了董明珠足夠的空間且並未過多幹涉管理工作,一方面這是對一路推動格力電器成長的女強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內耗。

但是隨著董明珠未來的退休問題成為管理層都在考慮的焦點,格力電器多元化的桎梏也再次擺在了桌面上。這種狀態下,作為大股東的張磊或許也在思考站出來的“角度”,而340億元巨資收下飛利浦家電,應該就是他的第一步落子。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釋出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