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快嘴丨當我們開始喜歡聊"配角”時

快嘴丨當我們開始喜歡聊"配角”時

快嘴丨當我們開始喜歡聊"配角”時

沒有定位,就沒有地位

圖文:半夏

編輯:滾滾君

電影《你好,李煥英》的票房破了46。87億,超過了《流浪地球》,升入中國影史第三。《流浪地球》裡面有吳孟達的晚年形象,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出鏡演出。

快嘴丨當我們開始喜歡聊"配角”時

生前他接受採訪時說:“拍了40多年戲,只有這部才拿得出手”。有很多人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這部戲裡,他不用誇張扮醜。

傳頌賈玲的成功,緬懷吳孟達的離去,為何能引發這麼多人的共鳴?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

大眾對主角光環已經不是那麼看重了,我們芸芸眾生,皆為配角,這是必須接受的現實;但精神層面的“中心、圈子、級別”都還在,所以還是會抱著主角之心去努力,也許哪一天,我就進去了呢?

快嘴丨當我們開始喜歡聊"配角”時

有時候感覺:人,作為高階動物,最矛盾的機制在於,一面嚮往穩定,一面又渴望顛覆。這種生死能量的交替迴圈就是進步的驅動力,打破了既定的很多框架。

汽車行業,新能源給各方參與者們提供了新舞臺,它的迷人之處就在於模糊了邊緣和中心的界限,打破了我們對主角和配角的認知。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著大眾車、豐田車打工掙錢,同時又關注著特斯拉、蔚來的股票,這算是兼顧了穩定和顛覆的精神需求?

2021年,新勢力“二李”就放出了豪言:蔚來汽車的李斌在央視欄目裡說,想和

BBA

三分天下;而理想汽車的李想說,想在5年內取得20%的市場份額。

快嘴丨當我們開始喜歡聊"配角”時

其實,追回去找出處時我發現,李斌在那次節目裡談了很多,“和BBA三分天下”是一個有前提的希望,並非談話主題,他說的時候還是很含蓄的。別忘記了,《遇見大咖》是中央2套打造的紀實財經人物紀錄片,百度百科對這檔欄目的描述是:“為觀眾講述各位企業家在創業路上的艱辛與感動,萬貫家財背後的辛勤與汗水”——這種表述真的特別符合咱中國人的情懷,李斌的創業經歷也頗具“爽劇”特點。不過,這畢竟是一檔財經訪談,不是脫口秀,李斌總體的應答都是非常剋制和坦誠的,但為何偏偏是那句“和BBA三分天下”被諸多媒體拎出來當了標題呢?你品,你細細品。

快嘴丨當我們開始喜歡聊"配角”時

另外,李想的這個夢想出自內部信,信中包括他對未來10年行業趨勢、挑戰的看法,基於對大環境非常樂觀的判斷和自身願景,他提出“我們只有在2025年拿到中國智慧電動車2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公認的頭部企業,我們才有足夠的人才、技術和資金的儲備,參與到2030年更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中去。”

其實這封內部信,真的很適合老闆開年時給員工打雞血,簡單一句話就是——機會大大有,挑戰也不小。我對營銷比較感興趣,所以,內部信中吸引我的是李想對客戶人群的描述,裡面也提到了BBA。他認為,這部分精準人群是他在2015年-2020年有意選擇的;而未來五年,理想汽車想要擴大使用者群體,車價也會覆蓋15-50萬區間。

快嘴丨當我們開始喜歡聊"配角”時

《孫子兵法》有句話:“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反正,誰也預測不到十年後,新能源乘用車究竟能賣到多少萬臺;當下,拼命融資拼命幹,往頭部擠,終歸不會錯。

那未來車市,主角會是這些新勢力麼?畢竟,2021年特斯拉的市值都超過豐田了。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傳統領域的大佬們似乎並不太care新勢力的威脅。包括我這個吃瓜媒體人,目光也很短淺,一般都把它們當作談資,而不是寫稿的主菜。我總天真以為,汽車產業終歸是需要規模效應的,產業鏈也需要更多共享共通才能把成本降下來。當前,海內外的主流車企沒有哪一家不在佈局新能源,只是直接省略了“打造話題”和“表明誠意”的階段,因為它們不需要。

快嘴丨當我們開始喜歡聊"配角”時

假如用銷售規模來評判誰是未來的主角、配角,那我覺得未來10年依然還是製造功底更深厚的傳統品牌。假如用發展速度或者從資本角度來評估,那無疑是當前的新勢力們。

不過,這個市場真的有主角、配角的區別麼?曾經,我也一度以為,經過了2018年的市場收縮之後,後面的格局會沿著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的劇情發展,但最近我又覺得這樣其實並不好,太沉悶了,假如一切走向都是既定的,那大家的奔頭在哪?

快嘴丨當我們開始喜歡聊"配角”時

所以,“全民參與積極性”是我們新能源發展的必須條件,甚至說是中國工業的軟實力,金融手段就是實現夢想的助推器。家家都在遊戲裡不那麼容易死,家家都保持主角意識爭上游。不過,必須承認的是,就算註定配角一生,也得以主角心態入戲。做不了中心的中心,經營一個次中心成為頭部也不錯,或者這才是皆大歡喜的健康格局——沒有定位,哪來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