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東有上海特斯拉,西有西安比亞迪,汽車城醞釀新變局?︱秀言城事

比亞迪和特斯拉這全球兩大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對決,形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東西兩個城市引領的格局。

隨著汽車產業由燃油汽車向電動汽車的深遠變革,傳統的產業佈局和區域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遷。在造車新勢力跑馬圈地之下,一些傳統汽車城影響力有所下降,而新的汽車城開始崛起。

西安問鼎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

陝西汽車工業協會近日釋出,2022年,陝西汽車產量133。8萬輛,全國排名從2021年的13位躍升並穩住第八位,產量增速66。9%,增速全國第一,汽車工業規上企業產值、增加值增速大幅好於全國水平。

新能源汽車是陝西汽車高速增長的主引擎,其新能源汽車產量102萬輛,增長272%,高於全國175個百分點,佔全省汽車產量的76。2%,佔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的14。5%。產量增速及規模領跑全國,累計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全國第一,產量全國第二。

從產業佈局來看,陝西汽車工業的高增長又主要來自西安的貢獻。2022年,西安比亞迪產量100。8萬輛,同比增長145。4%,其中,西安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量99。5萬輛,同比增長270。4%,整車產值1362。1億元,增長219。7%。

憑藉百萬輛級的產量,西安由此確立其新的汽車城地位,不僅如此,這一新汽車城的影響更在於其在新能源汽車的引領地位。

火石創造產業研究院研究總監馮雷博士向第一財經表示,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101。55萬輛,問鼎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其新能源汽車產量佔汽車總產量達到80。88%。而深圳、重慶、常州和廣州等城市的新能源車產量分別為55萬、36。9萬、34萬和31。3萬輛。合肥、長沙、武漢新能源汽車產量均為十餘萬輛。

與西安崛起相對應的是,在汽車產業這場電動革命中,一些傳統汽車重鎮產量卻在下滑,重慶2016年以316萬輛奪得全國第一,但是2021年卻不足200萬輛。吉林汽車年產量2019年達到288。9萬輛,2021年下降到242萬輛。北京2021年產量只有135萬輛。

比亞迪西安工廠是比亞迪2003年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廠形成的,比亞迪由此獲得乘用車牌照進入汽車製造領域。2022年9月,比亞迪西安三期工廠投產,標誌著比亞迪西安工廠實現年產100萬輛的目標。

不僅如此,比亞迪西安工廠已經開始第四期擴建工作,預計於今年6月建成,屆時該工廠的規劃產能將有望超過140萬輛。更有訊息稱,比亞迪去年在西安高新區購地309。065畝,將準備建設第五期工廠。

目前,西安已經成為比亞迪最大生產基地。用王傳福的話說,目前,西安是比亞迪除總部深圳以外,佈局最全、業務合作最廣的城市。相比西安比亞迪工廠新能源車產量99。5萬輛,乘聯會資料顯示,2022年特斯拉上海工廠交付量為71萬輛。

比亞迪和特斯拉這全球兩大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對決,形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東西兩個城市引領的格局。

多城角逐“新能源汽車之都”

其實,西安汽車產業快速崛起的同時,還有很多城市看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賽道,出臺多項政策措施,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馮雷表示,重慶、武漢、廣州、合肥、常州、深圳等城市都向“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目標發起衝擊。

馮雷表示,不同於傳統汽車產業的發展對於主機廠周邊供應鏈體系的高度依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更具靈活性,隨著汽車產業新四化的推進,尤其是小米、華為等高科技企業的加入,汽車產業呈現出“去中心化”“多元化”的發展態勢。

他認為,近年來,數字化在汽車產業的深度滲透,使得我國汽車產業正在從厚重型、集中型向輕量型、科技型轉變,整個汽車產業版圖從高首位度的一線城市轉移到成本、技術、人才、空間等綜合優勢明顯的強二線城市的發展趨勢越發明顯。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向第一財經表示,汽車產業關聯性很高,一個主機廠可以帶動很多零配件廠,地方政府都將汽車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推動。在前一輪傳統燃油汽車產業擴張時,全國幾百家廠,幾乎每個省都有。最近幾年,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是大趨勢,也是現在的風口,因此,地方政府也在積極促進。

在這些地方政府中,最牛風投城市合肥無疑是最激進的。合肥市政府透過“以投帶引”,依託國資平臺,積極招引新能源汽車重大專案,帶動全產業鏈發展。透過引導基金實現“招商引資”的典型代表為“蔚來汽車專案”。

2020年4月,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組織其他資本簽署關於投資蔚來中國的最終協議,戰略投資者將向蔚來中國投資70億元,合計持有24。1%股權。蔚來中國總部入駐合肥。

江蘇常州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興力量。1月28日,常州“新春第一會”就是“新能源之都建設推進大會”,在這個會上傳來訊息,常州新能源汽車2022年實現整車產銷超34萬輛,佔江蘇全省的一半,在傳統造車強市、能源大市中突圍。理想汽車高階副總裁柯研表示,2022年,理想汽車共交付整車13。3萬輛,同比增長47。2%。

正是比亞迪、理想、蔚來這些造車新勢力的跑馬圈地,帶動了汽車工業區域格局的變化。在新汽車城崛起的時候,傳統汽車城也沒有示弱。

比如,馮雷表示,上海在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發揮了引領作用。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產量和推廣量分別達63。2萬輛和67。8萬輛,新增充電樁超過14萬個,累計建成充電樁50萬個,各項指標處於國內領先位置。

上海依託現有汽車產業基礎,推動傳統車企向新能源車型轉型,同時支援新能源汽車特色園區和重點專案建設,積極招引造車新勢力在上海設立總部和新能源車研發生產基地,打造完整產業生態。

相比而言,傳統汽車城轉型和新汽車城崛起的路徑並不相同。

馮雷表示,西安是深度“繫結”比亞迪、吉利、陝汽等領軍車企,成功實現彎道超車,常州、合肥、長沙和深圳也是在比亞迪這樣的“鏈主”企業帶動下,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形成後發優勢。而武漢、重慶、廣州這些傳統汽車重鎮,透過轉型升級,匯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強化自身優勢。

不過,陳耀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還處於變革時期,市場競爭廝殺激烈,產業發展會有一個淘汰過程,這在地區經濟發展中也會顯現,一些地區的暫時優勢還未形成定局,還需經過幾年的競爭。隨著國家補貼政策的取消,未來新能源汽車將形成怎樣的產業格局還有待觀察。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